深冬渐近,寒潮多次来袭,我国北方地区步入冬季用煤高峰期,能源保供任务艰巨。
近段时间,随着加速释放煤矿优质产能、深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等一系列举措落地,能源保供成效初显。11月份以来,煤炭供应水平进一步提升,电厂和港口煤炭库存快速增加,全国统调电厂日均供煤达到810万吨,较去年同期增加超过30%。
价格方面,据商务部监测, 11月22日~11月28日,全国煤炭价格继续下降,其中二号无烟块煤、动力煤、炼焦煤价格分别为每吨1473元、1060元和1383元,分别下降2.5%、1.1%和0.9%。
能源保供多措并举
气象部门预计,受“拉尼娜”现象影响,冬季中东部大部地区气温偏低的概率较高,能源保供压力依然存在。
面对用煤高峰期的来临,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日前表示,发改委将进一步发挥煤电油气运保障工作部际协调机制作用,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督促核增产能煤矿按照核增后的生产能力组织生产;加强煤炭中长期合同履约监管,进一步提升履约水平;加强运输协调,确保煤炭运到需要的地方,确保广大群众温暖过冬。
今年9月以来,为缓解煤炭紧缺和价格上涨,国家发改委等部门推出一系列保供增产稳价政策,包括推动发电供热企业直供长协煤全覆盖,加快晋陕蒙地区优质产能释放等,同时对煤炭价格实施干预。
重点能源企业也大力推进增产增供,加速释放煤矿优质产能。国家能源集团是我国最大的能源央企,煤炭产销量约占到全国的17%。在前期生产能力已经满负荷的情况下,四季度又增签了1775万吨的保供任务。12月1日,国家能源集团年度累计发电10023亿千瓦时,突破万亿大关,创下历史新高。
煤炭能源保供多措并举之下,资产证券化产品(ABS)、专项债券等金融服务开始成为保障煤企顺利解决燃“煤”之急的“重要工具”。11月29日“国家能源集团—工银瑞投—能源保供1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发行,首期规模50亿元,期限1年,票面利率2.85%,为同期可比央企ABS发行规模最大且利率最低,也是全国首单能源保供ABS。
11月以来,中国华能、浙能集团、晋控电力、陕煤集团等企业也发行了能源保供专项用途债,募集资金用于煤炭采购、外运等。多家银行加大对能源保供领域的信贷投放力度。截至10月末,国开行设立能源保供专项贷款,已向148个项目授信承诺专项贷款677亿元,实现发放215亿元。
提高清洁能源供给能力
当前我国的能源资源禀赋仍以煤为主。从长远来看,提高清洁能源供给能力,加快形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供给体系,不仅增强能源保供的底气,也是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必由之路。
能源央企加快布局清洁能源。前不久,国家电投“暖核一号”在山东海阳市投运,核能供暖范围覆盖海阳全城区,惠及20万居民,海阳也成为全国首个“零碳”供暖城市。近期还有一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在内蒙古、甘肃、青海、宁夏等地集中开工,装机总规模近3000万千瓦,投产后将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优质的绿色电力支撑。
11月30日,国家电投集团粤东粤西海上风电首期全容量并网集中投产仪式在广东举行。其中,广东揭阳神泉315兆瓦海上风电项目的全容量并网,标志着国家电投清洁能源装机占比突破60%。过去五年,国家电投清洁能源发电量累计达12000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标煤消耗约3.8亿吨,减排二氧化碳约9.5亿吨,年均减排效应相当于再造1个大兴安岭。
11月29日,由中国三峡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如东H6(4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并网投产。三峡如东项目将于年内实现整体并网目标。届时,年上网电量将达24亿千瓦时,可满足100万个三口之家一年的正常用电需求。同时可节约标准煤约74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183万吨。
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累计装机容量超10亿千瓦,达到10.02亿千瓦,占全国发电总装机容量的比重达到43.5%。
随着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深入推进,我国将逐步摆脱对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依赖。据研究机构测算,到206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将由目前的16%左右提升到80%以上,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将由目前的34%左右提高到90%以上,建成以非化石能源为主体、安全可持续的能源供应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