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涵 兴业证券董事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
卢燕津 兴业证券资深宏观经济分析师
王笑笑 兴业证券宏观经济分析师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制造业PMI(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0.1%,比上月上升0.9个百分点,重回扩张区间;非制造业PMI为52.3%,比上月略降0.1个百分点。
保供稳价效果显现,制造业生产量增价降。11月,制造业PMI在连续2个月处于临界值以下后,反弹重回扩张区间。五大分项中,生产指数较上月大幅回升3.6个百分点,原材料库存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回升0.7、0.6个百分点,从业人员指数小幅回升0.1个百分点,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回升1.5个百分点。整体来看,11月生产大幅回升,是制造业PMI回升的最大动力来源,企业产成品、原材料库存回升,且产成品库存回升幅度更大,购进和出厂价格双双大幅下降,反映近期出台的一系列保供稳价政策成效显现,制造业生产端出现明显改善,呈现量增价降趋势。
供需方面,生产大幅改善,需求回升但仍较弱,外需改善程度大于内需。9-10月,生产指数连续两个月处于收缩区间,11月生产指数大幅改善3.6个百分点,重回扩张区间,支撑PMI指数明显改善。11月,新订单指数回升0.6个百分点,新出口订单指数回升1.9个百分点,但两大订单指数仍处于收缩区间,且外需改善幅度要大于内需,因此需求端虽有改善,但仍然偏弱。整体来看,11月生产改善幅度大于需求,供需缺口或在收敛。
价格方面,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双双大幅下降,价格压力有所缓解。11月,保供稳价政策举措出台对价格有两个层面的影响:一是保供举措下生产回升使得供需缺口收敛,对价格形成下拉力量;二是稳价举措加码,以煤炭为代表的商品价格出现明显回调。受以上影响,11月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下降19.2、12.2个百分点,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下降幅度更大,购进和出厂价格缺口收敛,企业面临的价格挤压改善。
库存层面,产成品库存改善幅度大于原材料库存,也反映了生产改善逻辑。一方面在生产改善、购进价格下降影响下,企业补充原材料,使得原材料库存出现改善;另外一方面,在生产大幅改善之际,需求改善幅度要弱于生产改善幅度,使得产成品库存回补幅度更大。
外需层面,后续价格因素对出口的支撑可能会有所弱化。
当前PMI指数反映保供稳价影响显现,生产压力缓解,供给有所恢复,价格压力下降。需要注意的是,新订单指数虽有改善但仍处于临界值以下,且主要受新出口订单改善支撑,加之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也比上月略降,反映内需恢复趋势依旧不强。叠加近期局部疫情反复,或仍制约居民收入预期和消费意愿回升,须对内需制约的持续性保持警惕。(中新经纬APP)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文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