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二,A股大致走平。截至收盘,上证综指微涨0.03%至3563.89点,其余主要股指均微幅上涨。由盘面看,除数字货币、软件等少数板块走强外,多数板块涨跌互现,走势相对平静。
值得一提的是,尾盘集合竞价时有太多个股产生异动,要么急涨或急跌,要么成交量显著大于平时,如中国人寿之类。出现这种情况与月末效应相关,投资者不宜过分解读,不排除一部分机构有“粉饰”账面的动机,特别是一些争夺排名的公、私募基金。
除疫情因素外,其他消息面相对平淡。周二上午,国家统计局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每月例行公布的中国11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显示,该数据由10月的49.2提升至50.1,重新站回50这一荣枯线上方。不过,在分类指数方面,仅生产指数高于荣枯线,而其他4项即新订单指数、原材料库存指数、从业人员指数和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均低于荣枯线。
这份数据在性质上当然属于利好,只是感觉相当温和。由分类数据看,11月制造业PMI指数回升主要与生产指数上升相关,而这可能又与电力恢复阶段性刺激了企业补产行为相关。电力供应波动因素对数据的干扰较大,所以一时很难得出明确结论。
周二早盘,大盘走势尚好,午后弱了些,其中的原因有可能与北上资金情绪不稳相关。上午,北上资金净流入20多亿元,最终净流出34.11亿元,这意味着北上资金午后显著流出50多亿元。北上资金的谨慎部分与国外疫情相关。
关于新冠病毒新毒株,其实各国或国际机构尚无定论,有待科学家继续观察与研究。无论最终真相如何,我觉得A股在表面上的波动都不会太大,顶多是涨跌板块出现一些变化,如果国际疫情风险再度大幅提升,那么西方暂时也很难步入紧缩,且届时中国供应链的重要性会再度得到提升,这种情况下A股中的一些出口类企业或就得到上涨动能。如果疫情方面未出现太多风险,那么美联储等西方主要央行应有可能步入紧缩,其中对“无风险收益率”最为敏感的A股科技股承压或相对稍大。
具体操作策略方面,投资者最近布局时应更多地考虑多样化,避免重仓押注单一行业,平衡投资组合。打比方说,不要重仓什么抗疫股,比如一些疫苗类、医用防护类股票,也不要重仓疫情受损股,如一些机场航运类股。如果投资者对各类行业的个股能平衡配置,那么很大程度上就能回避自己在药疗、病毒等专业知识上的能力短板。
笔者已在微信平台开辟专栏,读者可以在每周日至周四晚间通过微信直接查看笔者的最新观点,详情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每经牛眼(微信号:njcjnews)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