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建中:全球推进能源转型,需注意防范结构性风险
全球加速绿色低碳转型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在能源投资、生产、消费格局以及产业链、供应链重塑过程中,难免会产生市场供需错配或衔接错位,从而引发重大结构性风险,并容易演化为系统性、全局性风险。2021年以来,起源于欧洲的电价、气价暴涨,迅猛蔓延到亚洲、美洲等地区,引发煤炭、石油及其他大宗商品随风而涨的能源危机,给世界敲响了警钟。显然,推进能源转型,既要保障能源安全,又要消除能源贫困、实现公平可及,还要保护生态环境。从传统能源向绿色能源转型不可能一蹴而就, 短时期内打破既有的能源格局,将会催生更多不确定性因素,导致出现阶段性、结构性供需失衡和非理性价格宽幅震荡。
加速绿色低碳转型可能
导致能源矿产资源供需错配
在能源转型过渡期,传统能源矿产资源的兜底保障作用容易受到低估,长期投资收益呈下降趋势、市场退出预期加强。传统能源矿产资源在国际进出口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这类大宗物资的供给侧弹性比需求侧弹性大,在国际石油、煤炭、铁矿石等市场上,普遍存在供方垄断的现象。 2021年以来,国际大宗物资价格持续大幅度上涨,有的创下了近10年新高,既有新冠肺炎疫情后经济复苏和市场反弹的原因,也与供给侧生产恢复缓慢有关。部分资源出口国以及像欧佩克那样的国际组织,规模性控减投资和产能,甚至人为制造市场稀缺,持续推高了市场价格。2021年10月以来,国际油价已突破80美元 /桶,回到了疫情前的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能源转型本身还需要大量其他稀缺矿产资源,作为制造过程中的输入要素,比如锂、钴、镍、铜等的国际市场价格也随之大幅度上涨和波动。再比如生物燃料的价格,会随着粮食市场的行情出现波动。
可再生能源基础设施
容易遭受极端天气影响
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可再生能源的80%以上需要转化为电能进行利用,水电、风电、光伏发电存在波动性、间歇性、随机性特征,受天气影响明显。可再生能源发电大规模并网后,导致电网系统的电能质量、安全稳定、调控能力等下降。 在遭遇极端天气时,会加剧能源系统的脆弱性和安全风险。比如,2021年8月北欧水电出力明显低于往年,9月欧洲的风速也明显低于历史均值,风电、水电出力降低,加剧了欧洲天然气及电力供应短缺局面。再比如,2021年2月美国得克萨斯州大停电,部分原因就与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系统的脆弱性风险有关。该州的风力、太阳能发电机组占发电总装机容量的50%以上,在极寒雪灾下不能正常运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电网严重瘫痪。
展开全文能源转型技术
创新发展路线易被颠覆
能源转型表面上看是能源结构的调整,实质上是能源开发利用技术的变革。 能源行业是一个不断砸钱但技术进步缓慢的行业,一项新的能源技术从理论概念提出到规模化产业化,往往需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时间。近年来,无论是欧洲激进式的能源转型,还是北美稳健式的能源转型,都依然面临一系列技术难题,现有的绿色低碳技术尚不能支撑能源的快速转型。特别是适应高效储能技术发展路径不清晰,电池储能、压缩空气储能等技术尚处于示范阶段,缺乏商业化运营,难以有效满足新能源消纳和电网调峰的需求,仍然需要化石能源支撑保障能源系统的安全运行。
发达国家的碳税政策
可能成为国际贸易的新壁垒
欧洲国家从20世纪70年代起就关注气候变化,主导构建了碳交易、清洁发展机制等规则标准,建立了完整低碳政策及技术产业体系,有意愿和动力设置技术和贸易壁垒,“合理化”帮助欧盟企业赢得竞争主动权。2021年3月,欧洲议会通过了“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议案,计划从2023年起对欧盟进口的部分商品征收碳关税,并要求进口货物购买与欧盟排放交易系统“挂钩”的特殊证书,变相推高了欧盟温室气体排放权的交易价格,将成为新的贸易壁垒,甚至可能引发“碳战”。据测算, 碳关税对行业利润的侵蚀影响可高达40%左右,而且整个产业链上的企业都将感受到成本增加带来的影响。2017年以来,欧盟碳交易市场价格已飙升了10倍。
大规模绿色投入
埋下债务金融危机隐患
新旧产业更替将加剧企业现金流、国家财政税收、绿色投入及补贴等方面的矛盾。2020年以来,为刺激疫情后经济复苏,全球货币超发、流动性过剩、债务高企,那些严重依赖资源出口的发展中国家,还可能陷入特殊困境。截至2020年年底,全球绿色债券发行量达到2695亿美元,2021年可能增加到4000亿美元~ 4500亿美元。同时,全球化石能源及相关企业市值约18万亿美元,占市场总规模的1/4;相关可交易债券额约8万亿美元,占市场总规模的1/2。 一旦能源企业在转型中盈利能力大幅度下降,可能出现巨额债务违约,触发国际能源资产“明斯基时刻”。
能源产业结构调整及
从业人员转移压力大
传统能源产业链条长、价值增值环节多、吸纳就业规模大,同时资产庞大且专用性强。在能源转型过程中,新能源与传统能源从技术、资产形态、用能方式等都存在巨大差异 。比如,在能源转型过程中,传统能源业务收缩、新能源仍需大规模投入,产业接续难度较大,可能对人员就业造成较大冲击。尽管随着可再生能源业务的快速发展,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但就业创造与就业损失间存在着时间、空间和技能的不匹配。传统化石能源产业受影响,就业群体难以完全在新创造的就业岗位中找到适合位置。
国际油价“打骨折”、闪崩、雪崩式下跌,自由落体式下跌、史诗级暴跌……自3月初OPEC组织与俄罗斯关于减产保价协议谈崩后,沙特采取了极端报复性举动使国际油价上周上演了这场戏剧化暴跌。价格战叠加全球肺炎疫发减缓对石油的需求。根据多家国际机构预测,国际油价有可能跌到每桶20美元左右,甚至会跌到每桶10美元左右……这种可能性真的存在么?对我国这样的消费大国又会有何影响呢?一起听听专家的分析
作者简介
吕建中,男,博士,教授级高级经济师,中国石油国家高端智库研究中心专职副主任、学术委员会秘书长。
本文选编自《世界石油工业》2021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