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01版
在成都积微物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胡伟看来,“供应链”一词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中先后出现了5次,说明国家对成渝地区供应链体系建设的重视和聚焦提升到了新的高度。于是,积微物联依托在重庆的攀中伊红公司,打造高端汽车板加工基地,通过线上平台与线下业务融合,与成都零部件公司一起形成联动,在汽车配套加工领域实施业务布局。
当前,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全球产业链加快重构,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产业链的站位决定了城市未来的发展高度。而成渝地区处于内陆腹地,经济承载能力强,正是国家布局产业链的重点区域。
做优做强产业链
整合提升优势产业 共同扩大“朋友圈”
10月29日下午,当记者走进位于新川创新科技园的成都奥睿药业,只见十余位身穿白大褂的科研人员正在实验室里专心致志地做研发。“我们负责药物创新和研发,重庆华森制药则负责资本运作和生产。”公司首席执行官黄奇博士介绍,2020年7月,成都奥睿药业有限公司由四川大学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杨胜勇教授团队和重庆华森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在成都高新区注册成立,项目计划总投资2亿元,目前有多个新药正在研发,研发成功后,其核心产品将在肿瘤、免疫等重大疾病治疗中取得重大突破。
“这些年成都在生物医药领域,特别是创新药方面发展迅速,也具有良好的基础土壤,包括政策、人才、创新方面。”黄奇认为,成都在创新方面有很好的基础,重庆则有很好的生产和化工基础,两个城市正好形成了互补,通过股权合作,两家公司可以各自发挥研发创新和运作生产的优势,“新药在成都研发,未来在重庆的工厂生产,然后走向市场。这样的合作,很理想。”
近年来,在国家大力推动下,成渝地区的高端要素和产业加速集聚,已经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一些重要领域如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不断壮大,成为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
有分析数据显示,成都、重庆两地产业结构相似系数达0.96,产业同质构成了成渝对外竞争的规模优势,使之具备了参与全球竞争、带动区域发展的实力。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对未来产业发展也提出了具体规划,要求整合提升优势产业,加快补齐短板,增强全产业链优势,而这也是当地一直在推动的产业发展方向。
“国家已为成渝之间的合作指明了方向。”吴小冬分析,“成渝两地从事同一个产业的不同企业,可以建起一个‘朋友圈’。比如,虽然都是生产汽车的,但在细分产品上有所不同,企业之间可以成为合作对象,企业各自的合作伙伴之间还可以成为合作对象,‘朋友圈’就进一步扩大了,大家共同把产业做强。”
以主导产业为主体,在都市圈内构建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整合提升优势产业,进而提高市场竞争力。
这种做法在成渝之间已有不少实践。记者从成都领克汽车有限公司了解到,2020年8月,该公司与位于重庆两江新区的广域铭岛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共同打造数字化智能工厂。“领克成都工厂目前有每月1万多台的汽车产能,可为广域铭岛提供工业互联网应用的‘试验田’;而广域铭岛为我们提供产品个性化定制、智慧物流、高效敏捷的生产交付方面的平台和产品。”成都领克区域人才经营总监祝万云告诉记者,这是成都汽车生产工厂与重庆工业互联网公司的双赢合作,“合作模式成熟后,未来将面向全行业推广。”
吴小冬还看到了成渝之间产业合作的更多可能。“比如说,重庆的制造业基础雄厚,成都的现代服务业相对发达,这两个城市的产业之间先天就有搭配和互补的特质,携手合作和差异化发展的空间广阔有为。”吴小冬认为,“在工业生产上,成都可以发挥工业设计、信息服务等方面的优势,重庆在制造业体系上门类更健全。重庆可以作为成都工业补链强链的一个重点对象,共同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优势互补、携手做强,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供应链产业链日益良性循环流动,成渝之间的优势产业将进一步共同壮大。
本报记者 曹宇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