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美国通胀的烦恼:是“高级”?还是顽疾?黑童子技能
2023-05-27 10:41  浏览:49

美国通胀的烦恼:是“高级”?还是顽疾?

最近美国的社交媒体上,两个热词引人注目。

专业机构中译语通通过大数据和知识图谱技术分析发现,10月13日以来,推特上#EmptyShelvesJoe#(空货架)相关话题热度激增。

就在当天,拜登宣布让洛杉矶港按照24小时无休模式运行,以解决当下棘手的供应链危机。眼下,离美国最重要的节日圣诞节还有不到两个月,进入传统购物季的美国,货架却空空如也。

有美国企业发出感叹,“今年美国圣诞季完了”,而货物短缺,还在继续推高商品价格。最新公布的通胀数据显示,美国通货膨胀率再次刷新13年以来新高。

美国民众在为涨价和缺货焦虑,同一时间,另一个热词的情绪却截然相反。

作为白宫里最主要幕僚之一的美国白宫办公厅主任罗恩·克莱因,在社交媒体转发了一条推文,称美国当前面临的物价上涨、物资短缺都是“高级的烦恼”(high class problems)。

展开全文

△美国白宫办公厅主任罗恩·克莱因的转发推文

民众愤怒与惊愕的情绪,让相关的推特话题下乱成了一锅粥。

疾苦,被内涵成了“低级”,美国民众应该也实在想不通克莱因说的烦恼到底“高级”在哪儿?

美国通胀的烦恼“高级”在哪儿?细品克莱因转发推文的后半句,与“高级”相对应的是去年失业率保持在10%左右高位的美国。

言下之意,美国经济已经摆脱了最坏的情况,就业形势在向好发展,相比之下,物价上涨和物资短缺只是美中不足的“小问题”。

克莱因这样说,不能说完全没有经济学常识。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告诉谭主:

通胀和失业率之间有一个权衡关系,有一个相关概念叫菲利普斯曲线,通胀如果比较高的时候,可能失业率比较低。两者要寻找一个最优解。

赤裸裸的现实是,美国的就业情况称不上有多好。在克莱因转发推文的两天前,美国劳工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8月份美国有430万人辞职,辞职率高达2.9%,双双刷新了有统计以来的最高值。

克莱因吹捧现任政府的就业成绩,没捧到位。

关键是,2018年,还没到白宫任职的克莱因,面对通胀,也不觉得是小问题。他当时发了一则推文,猛烈抨击特朗普政府没能遏制食品价格上涨及其对物价问题进行冷处理的态度。

那时,还在为民请命;现在,却开始觉得通胀无足轻重。

△罗恩·克莱因曾发布推文,批评特朗普政府未能遏制基础食品价格上涨而伤害了中产阶级

眼下就业没好到哪去,通胀持续的时间和程度却已经超乎了很多人的预料。

从3月份开始,美国通胀水平持续走高,不断刷新历史高位,却始终没有缓解迹象。美联储主席和不少美国政客一直都很淡定,从年初就一直说,通胀只是“暂时的”。

“暂时”,已经持续半年了,而通胀带来的物价持续上涨,却实实在在疼在了美国民众身上。如果按中国计重标准,美国超市里现在几乎已找不到低于每斤1美元的青菜了。日用品、住房和汽油的价格也在持续上涨。

△供应链价格上涨

如果细看3月至今带动通胀的主要分项,交通运输价格的上涨带动通胀一直比较明显。雪上加霜的是,在当下美国辞工潮当中,最多的也是来自贸易运输行业。

两者叠加带来的恶果,完全作用在了包揽全美国港口货运总量40%的加州洛杉矶港和长滩港的“大堵船”上。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北美总站记者许弢,在长滩港实地探访发现,港口呈现出截然不同的两种景象。

一面是港口拥堵的货船和集装箱:岸上,大约有20万个货物集装箱滞留,其中有25%的货物在码头停留超过了13天;海里,排队等候的集装箱船数一度达到了历史最高的65艘,甚至有21艘船因锚地已满而被迫在海上漂流。

另一面是进入港口冷清的道路:半个小时的等待,进出的货车不到20辆。冷热不均,一个核心矛盾在于美国缺少卡车司机。目前美国卡车司机欠缺数量比新冠肺炎疫情前增加30%,创下8万名卡车司机的缺口纪录。

即使长滩港和洛杉矶港已经开启了全天候工作模式,依旧无力回天。美国全国的供应链在小小的港口堵住了。

美国消费者急需的大量消费品等在港口,货架自然也就空空如也。加上圣诞季的到来,美国库存销售比已经跌到近乎历史最低水平。

△联邦储备经济数据公布的零售商的库存销售比

每一个十万火急的数据,似乎都在说明,通胀并不是“美中不足”那么简单。

前两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点名提醒美联储,防止通胀失控。

疼在美国普通消费者身上的通胀,一点也不高级。当然,涨价这样的事情,对克莱因这样的“高级”阶层,可能确实无足轻重。

尽管民怨沸腾,但负责调控通胀、稳定物价的美联储,3月以来,一直不为所动。白宫政要,也无动于衷。

然而历史上,美国的高级阶层面对通胀并非一直如此淡定。

近年来通胀数据折线的走势,像极了20世纪60年代末期,而紧接着,自70年代初开始,美国通胀数据飙升,物价连续10余年居高不下。

美国主妇们甚至发起了“抵制肉类运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记录下了当时的情形:人们对涨价的失望情绪,不亚于二战刚刚结束。

当时的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为了抑制通胀,甚至和时任美国总统里根对着干。当总统命令降息时,保罗·沃尔克一句话都没有说,直接走出了白宫。

这段历史,现任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并没有忘记。在面对国会议员的质询时,鲍威尔表示,当下的通胀确实超出了自己的预期,但仍然比不上70年代的那一次。

言下之意,那次都度过了,这次怕什么。但要知道,当时美联储对于通胀的容忍度,只有2%。现在的美联储,变了。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教授告诉谭主:

疫情以来,美联储在考虑通货膨胀的同时,也在以经济增长水平为主要考量目标,实际上就是以就业水平为政策目标。主要原因在于,就业水平象征着美国供应链恢复程度,以及经济长期发展趋势。为了刺激经济,美国通胀指标,也从2%调整为平均2%。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美国财政部长耶伦看来,以通胀风险为代价换取美国经济的较高增长是值得一试的。

疫情期间,美国的经济确实是在“发展”,90%的美国人,一共增加了1.2万亿美元财富。

可相比之下,美国最富有的1%人群的财富增加超过了6.5万亿美元。

这样的增长,落到普通人身上,像毛毛雨。放任通胀,结果是富人越富,穷人越穷。

面对经济不平等增长,美国官员指望通过促进就业来弥合社会分化裂痕的想法,也落了空。美国的裂痕早已深入就业市场的各个层面。

相比疫情前,今年5月底,美国最高收入岗位的就业人数净增了7.4%,但低收入岗位比疫情前低了22.2%。

纵使是在低收入群体中,不同族裔也存在差异。美国白人的工资比其他族裔高出8美元/小时,这个差距如今还在扩大。

受苦受难的始终是低收入的弱势群体,也难怪自诩“高级”的美国官员,无动于衷。

在他们随手写下“高级的烦恼”时,华尔街著名地标建筑——华尔街铜牛的旁边被放置了一万根香蕉,对面则出现一座新的大猩猩雕塑。

大猩猩代表着挣扎的美国民众,而在英文中也有“疯狂”意思的香蕉,又是对日益加剧的贫富差距的无声抗议。

只是,拥有同样内核的抗议,十多年前也出现在华尔街。十多年后,美国还是那个美国,无论是社会规则还是美国政客们面对民生疾苦时的极致傲慢,都未改变。

当大量数据与美国是“机会均等的乐土”这一神话相矛盾时,美国神话还能延续下去吗?

言由心生。

把“高级”挂在嘴上,反映的不只是美国高级阶层的优越感,还有一直以来,美国强大而无形的心理构想——美国是世界上最好的国家。所以,美国出现的任何问题,自然也都只是“高级的烦恼”。

显然,改善民众生活这一最显性的指标已经说明,美国的“高级”,只是一个神话。美国梦,变成了富人的梦。

美国,正在失去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国家治理的能力。

去年12月份,洛杉矶的港口已经在堵了。今年6月,美国政府成立了一个供应链中断特别工作小组,试图解决运输难题。然而,4个月过去了,他们的结论是,拥堵问题可能至少会持续到2022年。

缓解眼前的通胀困局,并非没有可解之法。白宫取消此前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的不合理关税,就能给通胀降温,让普通的美国家庭走出水深火热。只是,眼下的美国,显然还没有下定决心这样做。

困住美国的,仍是“高级”二字。

拜登经济政策的一个核心,是“以中国为中心”。换句话说,就是遏制中国,保持美国第一。然而现在,这一目标与提升美国人的生活质量显然发生了矛盾。新加坡资深外交官马凯硕最近出版的新书《中国的选择》敏锐捕捉到了这一问题:

美国的首要目标是改善3.3亿公民的生活水平,还是保持其在国际体系中的首要地位?如果两个目标之间存在矛盾,哪一个目标应该优先?

美国显然还没有想清楚这个问题。一份民意调查的结果或许能给拜登一点提示:

美国昆尼皮亚克大学最新调查的结果显示,拜登的支持率已经降至历史最低的38%。

失去信任,意味着在“发展”还是“竞争”的问题上,拜登没能作出恰当的选择。而面对中国,拜登政府的行动也显得有些自相矛盾。

拜登政府一直将国内各种经济议程的推进,归因到与中国的竞争。但他采取的经济措施,大多却是在学习中国。

无论是发展基建,还是发展半导体、人工智能产业,拜登出炉了一个又一个法案,国会讨论得热火朝天。但正像《纽约时报》所言,虽然国会山上很少有人想说这些话,但“中国法案”相当于产业政策,这个在华盛顿曾经有争议的概念现在几乎无人争论。

一直被美国拿来指责中国的“产业政策”,现在成了美国发展的利器。

是否学习中国不重要,关键还是要看,美国政客眼中什么最重要。是为了保持美国第一歇斯底里,还是真正为了每一个普通民众的生活着想,干好自己的事儿。

所谓“高级”与“低级”之争,一直都是美国自导自演的独角戏。没有谁想打败美国。

打败美国的,只有美国自己。

(玉渊潭天)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