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的身家又要涨了!
美东时间10月22日,特斯拉股价重回900美元/股上方,并创出新高,市值突破9000亿美元。截至收盘,报909.68美元/股,涨幅1.75%,总市值9112.88亿美元。
不过,当日特斯拉还有一个“坏消息”。那就是关于其驾驶数据。
智能汽车的数据,一直被车企视作为最为核心的机密。一旦遭遇网络攻击致使数据泄露,将引发一系列的风险。
北京时间10月22日晚间,据路透社报道,荷兰政府下属的司法鉴定研究所(Netherlands Forensic Institute,简称“NFI”)表示,已经破解了特斯拉严密保护的驾驶数据储存系统。
事实上,这并非是特斯拉的产品首次破防。2016年9月,腾讯安全科恩实验室曾向外界披露了全球首次通过远程无物理接触方式成功入侵特斯拉汽车的过程。据悉,彼时,特斯拉在收到科恩实验室提交的漏洞报告后,紧急对漏洞进行了修复并通过在线更新方式推送补丁至所有特斯拉车辆。
然而,此次荷兰司法鉴定研究所在破解特斯拉驾驶数据存储系统后,却发现了大量可用于调查严重车祸事故的信息。
NFI 称破解后的数据信息量大得惊人
北京时间10月22日消息,荷兰政府的法医实验室周四表示,已破译了电动汽车制造商特斯拉公司的驾驶数据存储系统,该实验室由此获得了大量或可用于调查严重车祸事故的信息,信息量大得惊人。
该研究所表示,他们所破译的数据显示,特斯拉汽车存储了Autopilot在运行时的信息。同时,车辆还记录了车速、加速踏板位置、方向盘角度以及刹车使用的相关数据。依据车辆使用方式,这些数据存储时限能够超过一年。
根据该研究所的一位调查员的声明显示,特斯拉汽车存储数据中的信息可以帮助司法调查人员和交通事故分析师,对致命或致伤的交通事故展开犯罪调查。
展开全文据了解,此次被解密的数据来源包括特斯拉Model S、Model Y、Model X及Model 3,但NFI获取的数据并不是来源于特斯拉处,而是对其数据日志进行“反向工程”(即对软件进行解构以提取信息)。NFI方面认为,这是为了“更客观地调查特斯拉车辆”。
对于此次数据破解,特斯拉方面并未进行公开回应。
在此之前,美国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NHTSA)曾宣布,对安装在76.50万辆特斯拉车上的自动驾驶系统展开了正式的安全调查。NHTSA表示,其调查"将评估用于监控、协助和强制驾驶员在自动驾驶仪操作期间参与动态驾驶任务的技术和方法"。
净利润同比增长近4倍 股价创历史新高
尽管数据存储系统遭遇破解,给特斯拉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在短期内却并未影响到特斯拉的股价。
当地时间10月22日,特斯拉股价重回高位报收909.68美元/股,涨幅达1.75%,总市值突破9000亿美元,达9112.88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受益于近期特斯拉股价节节走高,特斯拉CEO马斯克的身家也水涨船高,跃居世界首富宝座。最新的福布斯实时富豪榜显示,马斯克身家已达2296亿美元。
在此之前,特斯拉刚刚交出三季报“答卷”。财报数据显示,报告期内,特斯拉实现GAAP营业利润20亿美元,营业利润率为14.6%,较去年同期增长超5个百分点;GAAP(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净利润为16.1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3.45亿元),接近去年同期的五倍,已经连续9个季度实现盈利;非GAAP净利润(未计股份支付费用)为21亿美元,达到历史新高。
特斯拉方面称,今年第三季度,公司创造了多项纪录,获得有史以来最好的净利润、营业利润和毛利率。营业利润同比大幅增长,主要得益于汽车产销规模的提升和成本的降低。
特斯拉在财报中做出预测,特斯拉营业利润率将随着时间的推移继续增长,并且伴随产能扩张和持续推进的本地化进程,将继续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在未来几年里,预计特斯拉车辆交付量将实现50%的年平均增长率。
光大证券分析称,特斯拉三季度的利润率爬坡超预期,看好现有工厂爬坡前景。预计随着芯片供应缓解、以及全新S/X交付,加州和上海工厂的产量将进一步提升,这也将促进公司毛利率的进一步爬坡。
积极提升产能 大面积切换磷酸铁锂电池
特斯拉在三季报中提及,特斯拉在中国的产能已大幅提高,目前正着手优化以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
特斯拉方面预测称,在未来几年里,预计车辆交付量将实现50%的年平均增长率。增长速度主要取决于设备产能、运营效率以及供应链的能力和稳定性。
值得关注的是,特斯拉在三季度投资者交流会还明确提出,公司正在全球范围内将所有标准续航版电动车都改用磷酸铁锂 (LFP) 电池。这一消息意味着磷酸铁锂的技术路线进一步得到了特斯拉的确认。此前,特斯拉在其二季报中也曾表示,未来特斯拉将逐步转向采用磷酸铁锂电池方案。
不久前,标普曾将特斯拉的评级从“BB”上调至“BB+”。标普方面认为,尽管行业近期存在供应瓶颈,但仍预计特斯拉在未来几个季度的交付量和盈利将保持强劲。
编辑:万健祎
版权声明
证券时报各平台所有原创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我社保留追究相关行为主体法律责任的权利。
转载与合作可联系证券时报小助理,微信ID:SecuritiesTimes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