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大宗商品涨价向下游传导 多部门推多项“降温”举措时尚毛衣编织法
2023-05-26 20:36  浏览:34

文 / 记者 孟珂

今年以来,受多重因素影响,大宗商品价格出现明显上涨。10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多策并举有针对性加大助企纾困力度。防止大宗商品涨价向下游产业传导使中小微企业承受成本压力。

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已经对相关企业带来了一定的影响。《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在深交所互动易和上证e互动两个平台上,有多家上市公司对这一问题予以回应。

比如,浙江鼎利表示,大宗商品涨价对公司原材料成本有一定影响。公司已通过预算管理,严格控制成本费用,节省成本开支;同时通过精益化管理、智能制造等方式提高生产效率,努力发挥规模化优势。

对很多下游的制造业企业来说,大宗商品的涨价已经使他们不得不采取被动涨价策略。如隆基机械表示,“根据大宗商品涨价趋势,未来不排除通过上涨产品价格来应对风险。”

涨价原因何在?中信证券首席FICC分析师明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成因较多”,并从四方面予以解释:一是疫情期间全球央行货币宽松投放了巨额流动性,导致全球流动性泛滥,推动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二是疫情后全球需求修复的速度快于供给修复的速度,导致上游大宗商品供给短缺;三是全球需求回暖,中国因疫情控制及时而成为全球制造和供给中心,导致国内上游大宗商品需求大增,而国内供给产能有限,且受到能耗双控、安全环保检查等进一步约束,导致国内大宗商品供需缺口扩大;四是涨价预期下市场存在炒作情绪,进一步导致大宗商品快速上涨。

为了缓解下游企业经营压力,监管部门作出了针对性安排。国家发改委体改司副司长蒋毅10月21日表示,下一步将继续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大宗商品价格监测分析,组织好后续批次国家储备投放,多措并举增加市场供给,持续加大期现货市场联动监管力度,遏制过度投机炒作,维护正常市场秩序。

“疫情之下全球供需错配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因此大宗商品涨价的主导因素仍未完全消除,国内方面能耗控制的政策刚性较大,也会压制上游原材料的产能,因此预计短期内大宗商品价格不会明显回落,但继续上涨的空间较小。”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陶金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陶金进一步表示,大宗商品供给端的弹性逐渐变大,疫情对新兴市场、资源国的影响料将弱化。同时,国内保供稳价措施及时得当,预计能够一定程度上解决供给紧缺的问题。此外,价格炒作、大量囤货的行为将得到很大力度的纠正,因此市场价格大幅波动的可能性很小。

近期,动力煤、焦煤期货价格大幅波动受到了监管部门的关注。10月20日晚间,发改委再次连发三文,介绍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带队赴河北秦皇岛港、河北曹妃甸港督导煤炭保供稳价工作,以及赴河南煤炭储配交易中心鹤壁园区调研的情况。

随后证监会在官网发出消息,为进一步服务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强化期货市场监管,证监会将积极主动、多措并举,坚决抑制过度投机,杜绝资本恶意炒作。同时,保持对期货市场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的高压态势,加大对操纵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维护市场良好秩序。

陶金表示,当前煤炭等价格的短期快速上涨,与资本市场上的价格反馈有很大关系,而期货市场上的炒作在短期能够直接影响市场价格,放大价格涨幅。因此对资本市场的无序交易行为进行适当的干预,能够抑制价格的不合理波动。

10月21日,国内商品期市开盘,动力煤跌停,跌幅11%,主力收盘报价1587.4元/吨。焦煤跌11.99%,焦炭跌12%。对此,陶金表示,证监会以上一系列措施为动力煤、焦煤期货价格降温,将传导至煤炭现货价格回调,有望在短期内起到稳定价格的作用。

“期货价格反映了现货市场的价格预期,证监会加强期货市场监控,能够使得大宗商品期货价格回归价格发现、引导现货价格的定位,维护市场良好秩序,对于稳定市场价格体系平稳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明明说。

来源:证券日报

版权说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