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科技板块未来机会在哪?天风证券赵晓光:这三个行业最值得关注!特战荣耀演员表
2023-05-22 20:31  浏览:35

点蓝字关注,不迷路~

由于兼具消费、科技双重属性,消费电子过去十年一直是“牛股摇篮”,诞生了一批十倍股。随着智能手机增速趋缓,消费电子还能延续强势吗?电子行业未来的机会在哪里?哪些细分行业,有最广阔的前景?

针对这些问题,证券时报记者采访了了天风证券副总裁、研究所所长、新财富白金分析师赵晓光先生,来看看他对于电子行业以及大势的观点。

证券时报记者:电子行业包含的产业链特别多,手机、触摸屏、VR、机器人、锂电池、汽车电子、LED等等都包含在这个行业中,而且整个电子产业链互相纠缠,有时候都不知道应该怎么划分,所以,请您先为我们梳理一下电子行业产业链的情况?

赵晓光:电子行业主要可以从两个维度来划分,一个是属于下游应用的消费电子,第二个是工业电子,包含军工、汽车等。它确实是很多行业的上游,涉及的下游的面是非常广的,在整个产业链的环节是比较长的。比如说智能手机的核心零部件有60多个,有一些环节是比较通用型的,不管下游是什么,都需要计算,需要存储,那么这些行业就又需要单独的拎出来,比如说手机的控制芯片、连接器等,它们又会单独成为一个成体系的行业,像这样成体系的行业差不多有十来个吧。大的方面就是消费电子,工业电子这两个维度吧。

证券时报记者:在电子行业做研究主要的难点是什么?通常你们会把研究重点放在哪里,用户需求还是行业格局?

赵晓光:很多产业董事长讲话都是说要以用户为核心,看客户会不会买你的产品。那么我们的分析也是要从下游看上游,分析C端消费者为什么买这个产品,为什么选择这个产品,通过终端产品来分析采购行为,分析企业的战略策略,然后进一步的选择出未来最能符合这个战略策略的供应商,总的来说就是从下游往上游进行逻辑推理,同时也需要从上游往下游进行数据的验证。

我十多年前刚入行的时候研究过金融电子,想看看银行等金融机构是否会加大对于ATM机、POS机等金融设备的采购,我记得我当时是把每家银行的研报全都看了一遍,把所有的金融设备相关咨讯全看一遍,只有花费大量的精力才能搞明白银行什么时候才会选择采购金融设备,会选择什么样的供应商?这也是一个从下游分析上游的逻辑。

证券时报记者:我国目前电子行业现状是怎样的?

赵晓光:在过去十多年到现在,科技行业并没有破局,整体是沿着消费电子、移动互联网的逻辑在展开。08年金融危机后,全球加大了通讯网络的建设,以苹果为代表的新的智能手机厂商开始崛起,打破了原来诺基亚、摩托罗拉的体系,因为原有的供应商采购体系无法为它提供更好的服务,中国的供应商体系就在这个阶段被培养起来。我们现在看到苹果手机中的模组、摄像头、声学、触摸屏、盖板、连接器、马达、电池等零部件,基本上中国厂商在全球都是数一数二的位置,甚至有些环节中国厂商是独家的。

这时我们就会发现两个机会,第一个就是由于中国本土供应链的强大,从而带动了中国本土的手机厂商制造手机的能力,所以现在全球前六大手机厂商里,只有苹果和三星不是中国的,以华为、OPPO、VIVO、传音为代表的中国手机企业,也受益于中国对供应链的培养,开始崛起。

另一方面,第一波我们培养的是模组产业,一个智能手机里大概是有十几个模组拼在一起的,有摄像头模组、触摸屏模组、电池模组等。模组的上游是三个产业,材料、设备、芯片。这三个产业在最近几年成为了电子行业第二波发展的力量。第一波的时候像瑞声科技、歌尔(股份)、立讯精密这些做模组的企业大概花了5-8年的时间成为行业的龙头老大。过去他们采购的核心材料和设备可能都是日本和欧洲的,但当他们每家都有几百亿的收入,上百亿的采购的时候,他们也会需要培养自己的供应链体系,这时候我们就看到,在过去的两三年,材料、设备和芯片行业的景气在延续。

展开全文

点蓝字关注,不迷路~

由于兼具消费、科技双重属性,消费电子过去十年一直是“牛股摇篮”,诞生了一批十倍股。随着智能手机增速趋缓,消费电子还能延续强势吗?电子行业未来的机会在哪里?哪些细分行业,有最广阔的前景?

针对这些问题,证券时报记者采访了了天风证券副总裁、研究所所长、新财富白金分析师赵晓光先生,来看看他对于电子行业以及大势的观点。

证券时报记者:电子行业包含的产业链特别多,手机、触摸屏、VR、机器人、锂电池、汽车电子、LED等等都包含在这个行业中,而且整个电子产业链互相纠缠,有时候都不知道应该怎么划分,所以,请您先为我们梳理一下电子行业产业链的情况?

赵晓光:电子行业主要可以从两个维度来划分,一个是属于下游应用的消费电子,第二个是工业电子,包含军工、汽车等。它确实是很多行业的上游,涉及的下游的面是非常广的,在整个产业链的环节是比较长的。比如说智能手机的核心零部件有60多个,有一些环节是比较通用型的,不管下游是什么,都需要计算,需要存储,那么这些行业就又需要单独的拎出来,比如说手机的控制芯片、连接器等,它们又会单独成为一个成体系的行业,像这样成体系的行业差不多有十来个吧。大的方面就是消费电子,工业电子这两个维度吧。

证券时报记者:在电子行业做研究主要的难点是什么?通常你们会把研究重点放在哪里,用户需求还是行业格局?

赵晓光:很多产业董事长讲话都是说要以用户为核心,看客户会不会买你的产品。那么我们的分析也是要从下游看上游,分析C端消费者为什么买这个产品,为什么选择这个产品,通过终端产品来分析采购行为,分析企业的战略策略,然后进一步的选择出未来最能符合这个战略策略的供应商,总的来说就是从下游往上游进行逻辑推理,同时也需要从上游往下游进行数据的验证。

我十多年前刚入行的时候研究过金融电子,想看看银行等金融机构是否会加大对于ATM机、POS机等金融设备的采购,我记得我当时是把每家银行的研报全都看了一遍,把所有的金融设备相关咨讯全看一遍,只有花费大量的精力才能搞明白银行什么时候才会选择采购金融设备,会选择什么样的供应商?这也是一个从下游分析上游的逻辑。

证券时报记者:我国目前电子行业现状是怎样的?

赵晓光:在过去十多年到现在,科技行业并没有破局,整体是沿着消费电子、移动互联网的逻辑在展开。08年金融危机后,全球加大了通讯网络的建设,以苹果为代表的新的智能手机厂商开始崛起,打破了原来诺基亚、摩托罗拉的体系,因为原有的供应商采购体系无法为它提供更好的服务,中国的供应商体系就在这个阶段被培养起来。我们现在看到苹果手机中的模组、摄像头、声学、触摸屏、盖板、连接器、马达、电池等零部件,基本上中国厂商在全球都是数一数二的位置,甚至有些环节中国厂商是独家的。

这时我们就会发现两个机会,第一个就是由于中国本土供应链的强大,从而带动了中国本土的手机厂商制造手机的能力,所以现在全球前六大手机厂商里,只有苹果和三星不是中国的,以华为、OPPO、VIVO、传音为代表的中国手机企业,也受益于中国对供应链的培养,开始崛起。

另一方面,第一波我们培养的是模组产业,一个智能手机里大概是有十几个模组拼在一起的,有摄像头模组、触摸屏模组、电池模组等。模组的上游是三个产业,材料、设备、芯片。这三个产业在最近几年成为了电子行业第二波发展的力量。第一波的时候像瑞声科技、歌尔(股份)、立讯精密这些做模组的企业大概花了5-8年的时间成为行业的龙头老大。过去他们采购的核心材料和设备可能都是日本和欧洲的,但当他们每家都有几百亿的收入,上百亿的采购的时候,他们也会需要培养自己的供应链体系,这时候我们就看到,在过去的两三年,材料、设备和芯片行业的景气在延续。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