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资讯
半月谈丨期待消费端为双碳时代发力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
2023-05-17 00:31  浏览:43

期待消费端为双碳时代发力

庄贵阳 窦晓铭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需要一场深刻的系统性绿色变革,制定双碳整体规划,推进发展新旧动能转换,不仅需要生产端的持续技术创新和体制机制改革,也需要强化消费者责任。生产端与消费端双管齐下,协调发力,方能奏效。

消费端减排肩负着平衡经济增长与节约绿色低碳的双重责任。我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关键在于扩大内需,释放消费潜力。经济发展带来消费者收入提升和消费需求转变,由此引发生产生活方式、商业模式的深刻变革。同时,随着居民消费水平提升,民众消费也呈现出“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黏性特征。如何满足不断提升的消费需求又不出现供给过剩、如何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又兼顾双碳目标,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面临的问题。

消费从需求端影响市场供需关系,可倒逼产业结构转型。一方面,消费者的绿色意识和支付意愿通过消费行为表达。在过往消费习惯影响下,短期内消费量看起来波动较小,但随着时间推移,消费者行为偏好变化不仅会直接影响消费碳排放,也会“用脚投票”转而为绿色生产技术、生产流程、商业模式提供资金,引导和制约企业生产决策。另一方面,实现双碳目标是经济社会向绿色低碳持续转型的过程,这需要供需两端同时发力,在完善制度约束的同时,营造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氛围。

消费变革是引导调整供需关系、推动经济社会系统性转型的关键。消费者数量庞大、个体间差异较大且对服务水平存在不同的接受区间,因此,驱动消费领域碳减排除了技术、政策“硬约束”,还应更多依靠新消费热点以及新消费观念、消费偏好、消费方式等公众意识“软约束”。在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消费者选择的主导作用逐渐凸显,从消费需求规模和消费需求结构两方面进行合理引导,对于双碳目标实现意义重大。

在武汉拍摄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实时信息画面 肖艺九/ 摄

大众的低碳消费理念和行为主导着市场的价值取向,会成为企业决策过程中最重要的考量依据。在买方市场,由于商品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替代性,消费者的需求偏好影响企业的技术创新方向。消费对技术创新的拉动作用不仅仅体现在推动新技术在实验室迭代进步,更会推动技术应用成本的大幅下降以保证其广泛变现。

培养绿色消费意识、推广绿色生活方式、杜绝浪费,都能从消费端拉动碳减排。工业、交通与建筑领域在能源终端消费中占据了绝对比重, 是能源消费重点。交通与建筑领域相当大比例的用能属于消费用能,它们也因此成为引导消费变革的重要角色。

展开全文

期待消费端为双碳时代发力

庄贵阳 窦晓铭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需要一场深刻的系统性绿色变革,制定双碳整体规划,推进发展新旧动能转换,不仅需要生产端的持续技术创新和体制机制改革,也需要强化消费者责任。生产端与消费端双管齐下,协调发力,方能奏效。

消费端减排肩负着平衡经济增长与节约绿色低碳的双重责任。我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关键在于扩大内需,释放消费潜力。经济发展带来消费者收入提升和消费需求转变,由此引发生产生活方式、商业模式的深刻变革。同时,随着居民消费水平提升,民众消费也呈现出“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黏性特征。如何满足不断提升的消费需求又不出现供给过剩、如何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又兼顾双碳目标,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面临的问题。

消费从需求端影响市场供需关系,可倒逼产业结构转型。一方面,消费者的绿色意识和支付意愿通过消费行为表达。在过往消费习惯影响下,短期内消费量看起来波动较小,但随着时间推移,消费者行为偏好变化不仅会直接影响消费碳排放,也会“用脚投票”转而为绿色生产技术、生产流程、商业模式提供资金,引导和制约企业生产决策。另一方面,实现双碳目标是经济社会向绿色低碳持续转型的过程,这需要供需两端同时发力,在完善制度约束的同时,营造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氛围。

消费变革是引导调整供需关系、推动经济社会系统性转型的关键。消费者数量庞大、个体间差异较大且对服务水平存在不同的接受区间,因此,驱动消费领域碳减排除了技术、政策“硬约束”,还应更多依靠新消费热点以及新消费观念、消费偏好、消费方式等公众意识“软约束”。在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消费者选择的主导作用逐渐凸显,从消费需求规模和消费需求结构两方面进行合理引导,对于双碳目标实现意义重大。

在武汉拍摄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实时信息画面 肖艺九/ 摄

大众的低碳消费理念和行为主导着市场的价值取向,会成为企业决策过程中最重要的考量依据。在买方市场,由于商品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替代性,消费者的需求偏好影响企业的技术创新方向。消费对技术创新的拉动作用不仅仅体现在推动新技术在实验室迭代进步,更会推动技术应用成本的大幅下降以保证其广泛变现。

培养绿色消费意识、推广绿色生活方式、杜绝浪费,都能从消费端拉动碳减排。工业、交通与建筑领域在能源终端消费中占据了绝对比重, 是能源消费重点。交通与建筑领域相当大比例的用能属于消费用能,它们也因此成为引导消费变革的重要角色。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