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资讯
加速迈向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高地映山红 歌词
2023-05-14 20:29  浏览:26

■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周是全面开放的国际化大会。会议邀请了十大跨国企业和国际知名投资人作为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合作伙伴,并将建立政企高层定期沟通机制,使国际生物医药界进一步了解在上海的机遇

■以大会为契机,上海也将把握全球生物医药产业的大方向、大趋势,加速培育壮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生物医药是上海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支柱,当前更与人工智能、集成电路一起成为上海代表国家参与全球合作竞争的先导产业。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上海生物医药制造业总产值1041.15亿元,可比增长15.6%;新增投资84.4亿元,同比增长85.6%。同时,已形成以张江为核心,以临港新片区等5个特色园区为支撑,以其他特色基地为补充的“1+5+X”产业发展布局,“张江研发+上海制造”联动发展格局不断优化。

面向“十四五”,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物医药创新策源地和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今天起,首届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将拉开大幕,来自全球的顶尖科学家、顶级投资人和众多国内外生物医药企业CEO相聚黄浦江畔,共同为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创新策源能力全国领先

纵观全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上海是起步最早的区域,产业体系健全发达、创新要素富集、国际化程度较高、研发创新能力全国领先,已初步形成良好的产业创新生态。

特别是去年初,国家多个部委与上海市联合制定了上海生物医药高地方案,并获国务院批复,为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带来重要发展机遇。2020年,全市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超过6000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突破1400亿元。今年上半年产业规模已超过3500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2.8%。与此同时,短短不到两年,一批填补国内外空白的重大技术成果和产品纷纷涌现。譬如,重大前沿研究方面,全球首个节律紊乱疾病克隆猴模型、首例人造单染色体真核细胞等一批原始创新成果取得突破。上海光源、蛋白质中心、转化医学等一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助力我国率先成功解析新冠病毒水解酶高分辨率晶体结构,有力支撑病原体研究及药物发现。

从世界经验来看,创新策源能力一直是生物医药产业安身立命之本,也是产业持续发展的源头活水。

数据显示,2020年全市生物医药企业共获国家药监局药品批件177个,其中生产批件18个;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6项,无线心脏起搏器、国产化粒子治疗装置等一批重大项目进入国家专项;CT核心部件5MHU医用球管实现国产化,全球首台75厘米超大孔径3.0T磁共振设备诞生于上海。

据上海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张清透露,今年上海已新增获批Ⅰ类国产创新药6个,约占全国总数的1/4,创历年新高;新增9项产品进入国家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通道,约占全国1/5。另外,上海已建立6个国家级和17个市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在生命科学、药学等领域集聚了一批国内领先的科研院所,心血管病、肿瘤学等16个优势临床学科全国排名前三。可以说,上海生物医药创新策源能力已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国际化也是上海生物医药的一个显著特色。目前,全市外资生物医药企业占比约六成,全球药企前20强的18家和医疗器械前20强的17家都已落户上海,纷纷设立中国区总部、研发中心或生产基地。

展开全文

■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周是全面开放的国际化大会。会议邀请了十大跨国企业和国际知名投资人作为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合作伙伴,并将建立政企高层定期沟通机制,使国际生物医药界进一步了解在上海的机遇

■以大会为契机,上海也将把握全球生物医药产业的大方向、大趋势,加速培育壮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生物医药是上海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支柱,当前更与人工智能、集成电路一起成为上海代表国家参与全球合作竞争的先导产业。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上海生物医药制造业总产值1041.15亿元,可比增长15.6%;新增投资84.4亿元,同比增长85.6%。同时,已形成以张江为核心,以临港新片区等5个特色园区为支撑,以其他特色基地为补充的“1+5+X”产业发展布局,“张江研发+上海制造”联动发展格局不断优化。

面向“十四五”,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物医药创新策源地和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今天起,首届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将拉开大幕,来自全球的顶尖科学家、顶级投资人和众多国内外生物医药企业CEO相聚黄浦江畔,共同为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创新策源能力全国领先

纵观全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上海是起步最早的区域,产业体系健全发达、创新要素富集、国际化程度较高、研发创新能力全国领先,已初步形成良好的产业创新生态。

特别是去年初,国家多个部委与上海市联合制定了上海生物医药高地方案,并获国务院批复,为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带来重要发展机遇。2020年,全市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超过6000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突破1400亿元。今年上半年产业规模已超过3500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2.8%。与此同时,短短不到两年,一批填补国内外空白的重大技术成果和产品纷纷涌现。譬如,重大前沿研究方面,全球首个节律紊乱疾病克隆猴模型、首例人造单染色体真核细胞等一批原始创新成果取得突破。上海光源、蛋白质中心、转化医学等一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助力我国率先成功解析新冠病毒水解酶高分辨率晶体结构,有力支撑病原体研究及药物发现。

从世界经验来看,创新策源能力一直是生物医药产业安身立命之本,也是产业持续发展的源头活水。

数据显示,2020年全市生物医药企业共获国家药监局药品批件177个,其中生产批件18个;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6项,无线心脏起搏器、国产化粒子治疗装置等一批重大项目进入国家专项;CT核心部件5MHU医用球管实现国产化,全球首台75厘米超大孔径3.0T磁共振设备诞生于上海。

据上海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张清透露,今年上海已新增获批Ⅰ类国产创新药6个,约占全国总数的1/4,创历年新高;新增9项产品进入国家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通道,约占全国1/5。另外,上海已建立6个国家级和17个市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在生命科学、药学等领域集聚了一批国内领先的科研院所,心血管病、肿瘤学等16个优势临床学科全国排名前三。可以说,上海生物医药创新策源能力已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国际化也是上海生物医药的一个显著特色。目前,全市外资生物医药企业占比约六成,全球药企前20强的18家和医疗器械前20强的17家都已落户上海,纷纷设立中国区总部、研发中心或生产基地。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