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张彦敏:入选“专精特新”不是最终目标,市场才是试金石二胡有几根弦
2023-05-14 10:53  浏览:24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杜苏敏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随着中国经济社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中国制造业亦面临着如何进行转型升级的巨大机遇与挑战。2021年中央发布的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均明确提出要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这为“十四五”时期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我国建设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一环,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

“中国的传统制造业规模庞大,而很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都属于传统制造业企业,我们要落实智能制造这一制造强国建设的主攻方向,就是要应用智能制造技术促进这些企业转型升级。”在9月中旬举行的2021“科创中国”智能制造产学融合高峰论坛暨第二届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高峰论坛期间,中国科协智能制造学会联合体秘书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广东省制造强省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张彦敏在接受时代周报专访时表示。

实际上,从今年1月财政部和工信部联合印发的《关于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到7月份工信部、财政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快培育发展制造业优质企业的指导意见》,从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到9月2日北京证券交易所正式宣布成立,种种迹象已经表明,国家支持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助力高质量发展的信号明确、决心坚定。

政策利好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大步跨入发展的快车道。截至今年7月底,全国共三批4762家中小企业登上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榜单,带动各地培育专精特新企业超过4万家,入库培育的企业超过11万家。

在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的同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亦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除了要保持持续的创新能力、避免昙花一现之外,如何实现个性化、差异化发展,走出属于自己的“专精特新”之路,亦是企业亟需思考的课题。

“对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家给予一定支持是必要的,但是这种支持应该是引导性的、阶段性的,而企业不能只躺在国家的支持里,这是不可持续的。”张彦敏对时代周报记者说。

“市场才是试金石”

时代周报:今后15年是智能制造新一轮工业革命核心技术发展关键时期,在这种背景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存在具有哪些意义?

张彦敏:智能制造是我国推进制造强国建设的主攻方向,发展智能制造的目的是促进中国制造由大变强。特别是中国传统制造业规模庞大,而很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都属于传统制造业,这些企业把发展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提升核心竞争力,是制造强国建设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建设制造强国,不能够仅仅依靠大企业。我国制造业很大的短板是基础不牢,基础零部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功能部件等处于中低端。过去我们比较重视整机,很多关键的基础零部件、功能系统等,都需要从国外进口。譬如数控机床,如果很多关键核心零部件不能自主制造,只是做组装,这样一来,一是产品附加值低,二是很容易被外国“卡脖子”,因此必须特别重视基础。

而制造这些关键零部件的企业绝大多数都是中小企业。我们现在很多“卡脖子”问题、短板问题,其实是卡在这些关键核心零部件上,“核心零部件空心化”现象严重。

展开全文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杜苏敏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随着中国经济社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中国制造业亦面临着如何进行转型升级的巨大机遇与挑战。2021年中央发布的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均明确提出要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这为“十四五”时期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我国建设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一环,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

“中国的传统制造业规模庞大,而很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都属于传统制造业企业,我们要落实智能制造这一制造强国建设的主攻方向,就是要应用智能制造技术促进这些企业转型升级。”在9月中旬举行的2021“科创中国”智能制造产学融合高峰论坛暨第二届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高峰论坛期间,中国科协智能制造学会联合体秘书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广东省制造强省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张彦敏在接受时代周报专访时表示。

实际上,从今年1月财政部和工信部联合印发的《关于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到7月份工信部、财政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快培育发展制造业优质企业的指导意见》,从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到9月2日北京证券交易所正式宣布成立,种种迹象已经表明,国家支持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助力高质量发展的信号明确、决心坚定。

政策利好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大步跨入发展的快车道。截至今年7月底,全国共三批4762家中小企业登上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榜单,带动各地培育专精特新企业超过4万家,入库培育的企业超过11万家。

在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的同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亦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除了要保持持续的创新能力、避免昙花一现之外,如何实现个性化、差异化发展,走出属于自己的“专精特新”之路,亦是企业亟需思考的课题。

“对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家给予一定支持是必要的,但是这种支持应该是引导性的、阶段性的,而企业不能只躺在国家的支持里,这是不可持续的。”张彦敏对时代周报记者说。

“市场才是试金石”

时代周报:今后15年是智能制造新一轮工业革命核心技术发展关键时期,在这种背景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存在具有哪些意义?

张彦敏:智能制造是我国推进制造强国建设的主攻方向,发展智能制造的目的是促进中国制造由大变强。特别是中国传统制造业规模庞大,而很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都属于传统制造业,这些企业把发展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提升核心竞争力,是制造强国建设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建设制造强国,不能够仅仅依靠大企业。我国制造业很大的短板是基础不牢,基础零部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功能部件等处于中低端。过去我们比较重视整机,很多关键的基础零部件、功能系统等,都需要从国外进口。譬如数控机床,如果很多关键核心零部件不能自主制造,只是做组装,这样一来,一是产品附加值低,二是很容易被外国“卡脖子”,因此必须特别重视基础。

而制造这些关键零部件的企业绝大多数都是中小企业。我们现在很多“卡脖子”问题、短板问题,其实是卡在这些关键核心零部件上,“核心零部件空心化”现象严重。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