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赢下供给侧改革,陕煤的组合拳为何能成行业样本?白月光心里某个地方是什么歌
2023-05-08 20:34  浏览:54

陕煤集团(以下或简称陕煤)旗下一家公司曾经排演过一个节目叫《走过寒冬》,里面一句台词是:“关井的时候,请轻一些,再轻一些,你哪里知道我们有多么不舍……”当时坐在台下的陕煤集团董事长杨照乾看得热泪盈眶,可关闭矿井计划并没有停下。

2012年,煤炭市场的“黄金十年”伴随着煤炭产能严重过剩、煤炭价格断崖式下跌而宣告结束。曾经的煤炭巨头也尝到了行业经济下行、企业转型升级的艰难与苦涩。

面对困境,陕煤开始了被称为“壮士断腕”一般的改革历程。在国家去产能政策出台之前,陕煤率先启动关闭资源枯竭、安全环保指标差、竞争力弱的8对矿井。

国家去产能政策出台后,陕煤将原计划三年关闭的18处矿井在一年内关闭到位,退出产能1815万吨,占到全省的62%,关闭炼铁高炉1座,压减产能60万吨。

除了自己的员工,可能很少人知道那些年陕煤所经历的阵痛。

但也正因为有此磨砺,陕煤在后期能够快速扩充优质产能,延伸煤炭产业链,为旗下化工、钢铁、装备制造等产业板块转型升级争取了时间和空间。

在陕煤创造历史最好业绩的当下,回溯这段历史,或许更能明白,陕煤为何能涅槃重生。

退:卸下包袱,退出产能1815万吨

时间来到2011年年底,煤炭价格开始一路下滑,此时的很多煤企,还并没有完全意识到危机的到来。

但进入2012年,煤炭消费增速开始急速放缓。在产能建设超前、进口煤大幅增加等多重因素影响下,我国煤炭市场进入深度调整期,价格大幅下跌,煤企经济效益持续下降。

“煤炭黄金十年”结束了。

对于陕煤来说,也在经历自己的至暗时刻。

2013年,陕煤集团净利润仅4989.7万元,相比2012年下滑98.5%。

与盈利大幅下降相对应的却是逐年攀升的资产负债率,2012年陕煤集团资产负债率为76%左右,到2013年达到80%,多元扩张下包袱沉重。

按杨照乾当时的话说,“陕煤集团正处于关键时期。”

应对这个关键时期的第一步,陕煤提出了“去杂归核”——专注主业,既做“加法”也做“减法”。

展开全文

图片来源〡陕煤集团官微

从2014年开始,陕煤率先关闭关中高硫低卡、高成本低效益的8处矿井。国家去产能政策措施实施后,陕煤又抓住这一机遇,将原计划三年关闭的18处矿井提前到2016年关闭,退出产能1815万吨,占全省退出产能的62%。关闭炼铁高炉1座,压减产能60万吨。

如今回看,18处不过是一些低效落后的矿井,但在当时,这些矿井背后又是数万名职工及其家庭。

如果处理不好职工安置问题,必然影响企业乃至社会的稳定。

陕煤采取了多种措施:通过推进新老企业人员流动、清理外包外委用工腾空间;与地方政府对接争取公益性岗位;实施“走出去”战略,大量职工转战陕北、彬长。

当时很多报道都写道,职工离开熟悉的矿区时都流下了眼泪,但更多人选择了接受与理解,1800多万吨的落后产能为陕煤日后争取优质产能留下了空间,超5万职工历史转折期的选择也成就了今天的陕煤。

面对困难,陕煤人是有自己精气神的。

进:以退为进,陕渝合作创造佳话

即使现在,在“双碳”目标下来看,中国经济发展也不是不需要煤炭,而是需要优质清洁的煤炭。

在当时削减落后产能的同时,陕煤同步也在扩充优质产能。

利用国家产业政策和“存去挂钩”产能置换政策,去短加长,通过企业内部筹集、跨省域调剂、市场化购置指标等措施,陕煤又同步新核准产能5920万吨,使集团优质煤炭产能占比达到95%,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值得一提的是,陕煤与重庆方面在能源战略合作方面创造的佳话。

2016年12月双方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约定双方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锁定供煤数量、开展产能置换等内容。

为了谋求更为稳固的能源战略合作,2017年6月双方签署了《深化战略合作协议》,达成了“产能置换+煤炭保供+常态储煤+物流投资”合作共识,约定重庆市全力支持陕煤集团产能置换及新项目核准工作,陕煤集团在重庆市设立煤炭储运基地,建立常态储备机制,逐步递增陕煤入渝总量。

图片来源〡陕煤榆北煤业

特别在产能置换方面,2017年7月国家能源局批复同意重庆市第一批1100万吨/年产能指标用于陕煤集团小保当二号煤矿等重点煤矿建设。同年10月,重庆市第二批826万吨/年产能指标主要用于陕煤山阳煤矿等重点项目建设获得批复。

重庆市以上两批产能退出指标,均无偿置换给陕煤,陕煤以此获得了1030万吨/年的新增产能指标,为陕煤节约产能置换投资15亿元。

就在不久前,陕煤集团收到了重庆市发来的感谢信。信中对陕煤集团在重庆市今年迎峰度夏保卫战中提供的电煤保障,表示衷心感谢并致以崇高敬意。

信中说,截至8月31日,累计向重庆市发运煤炭1027.4万吨,日均发运4.2万吨、较上年同期增长31.8%,其中电煤755.7万吨,占重庆市主力电厂电煤的54%,有力地保障了重庆市迎峰度夏期间电煤需求。

这种模式,陕煤还在向更多地方推广。

优:纵横延伸,铁路专线达1000公里以上

煤炭运往全国,离不开物流体系的支持。在煤炭运输中,“公转铁”是大势所趋。

“十三五”期间,陕煤主动融入国家和陕西经济发展大战略、大格局,建成投运靖神铁路、红柠铁路、榆横铁路,推进建设冯红铁路、锦清铁路、神大物流3条铁路线,加上关中老矿区铁路12条专用线,集团的铁路专用线达到1000公里以上,形成了达海通江连运河运输网络体系。

其中,陕煤铁路物流板块投资190亿元建设的244km靖神铁路,是北煤南运战略运输通道浩吉铁路重要集运线。浩吉铁路自开通至今,陕煤输送的资源量占到浩吉铁路总运量的85%以上。

随着西南区域市场影响力逐步扩大、浩吉铁路及江陵港的建成投运,“中部看陕煤”的新格局将逐步形成,陕煤与西南川、渝,华中湘、鄂、赣的地企合作也越发密切。

图片来源〡陕煤集团官微

在横坐标上,陕煤的物流板块让煤炭运往更远的空间,而在纵轴上,陕煤在煤化工等领域的突破则让煤炭的产业链更深更广。

在化工产业板块,陕煤研发了“煤气热载体分段多层热解成套工业化技术(SM-GF)”“大型工业化低阶粉煤回转热解成套技术开发与应用”等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自有创新技术,推动了煤炭清洁高效分质综合利用。

目前在建的全球最大的煤化工项目——榆林化学公司“煤炭分质利用制化工新材料示范项目”,将把陕煤自主研发的煤炭分质利用技术和日本三菱化学、高化学等企业的高端化工技术集成起来,通过园区优质的发展环境和低成本、大批量的基础材料,吸引高端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入园,最终实现煤炭资源与纺织服装、建筑装饰、汽车材料、航天航空材料等高端制造产业的衔接。

煤是基础,但当煤从燃料变为原料,其价值也在发生根本变化。

强:科技赋能,全力推动新能源、新材料技术研发

如果仍让“煤”主沉浮,便失去了陕煤这轮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意义。因此,陕煤在保证了优质产能,稳定了煤炭供应后,开始向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发力。

去年1月,深圳陕煤高新技术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杨照乾在致词中说,深圳陕煤研究院成立的目的之一,就是在新材料领域,面向国际高端市场需求,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加快布局研发革命性创新技术,培育孵化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陕煤新旧动能转换储备条件。

除了深圳,陕煤已在西安、上海分别成立研究院,同时正在谋划北京研究院和日本、德国分支机构。

这些研究院,正在全力推动新能源、新材料技术研发,发展和布局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目前已构建了从实验室到产业化全流程的7大基地平台,建成中试及以上生产线30条,在煤制化学品、高端聚合物等10个方向形成单体及关联产品百余种。

图片来源〡陕煤集团官微

特别是开发的超级活性炭、氧化石墨烯、正银粉等产品性能国内领先,已具备工业化示范条件。如三元动力电池已完成新能源汽车配套,硅碳复合材料、高镍三元材料等实现合作研发与产品导入。

同时,陕煤还在积极壮大碳纤维产业拓宽航空领域战略合作,包括50万吨/年煤焦油制环烷基油、煤基特种燃料开发,引进开发高端PP、PE、PVC产品生产技术,推进低成本处理煤化工废水等技术引进开发、开展高端铝锂等合金材料开发,加快活性炭、石墨烯、硅基负极材料等十个工业化试验生产项目建设,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

如今的陕煤,早已不同于当年那个因煤炭行业兴衰而被左右的能源企业,“以煤为基,能材并进,技融双驱,蜕变转型”的发展战略,让陕煤在这一轮供给侧结构调整中占尽先机。

未来,或许仍会有不确定性,但可以肯定是,陕煤更有底气了。

粉巷财经原创内容,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