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金报记者 文景
62万亿全球资管巨头又有大动作!
据多家外媒报道,贝莱德正计划发行中国科技ETF,已提交了 iShares MSCI 中国科技 ETF 招募说明书,此举意味着,将与 KraneShares CSI 中国互联网 ETF(代码:KWEB)展开激烈竞争。
根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文件,贝莱德 ETF 将追踪 MSCI 中国科技行业精选指数。但是,贝莱德尚未披露该基金的股票代码或费用比率。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前不久,贝莱德基金在中国的首只公募基金产品正式宣告成立,获得投资者热捧,首募规模近67亿元。
贝莱德拟发行中国科技企业相关ETF
据彭博报道,备案文件显示,贝莱德计划发行一只投资中国科技股的新ETF产品——iShares MSCI中国多行业科技ETF(iShares MSCI China Multisector Tech ETF)。对于上述消息,贝莱德的一位发言人以证券交易委员会的规则为由,拒绝就此备案文件置评。
展开全文据悉,该ETF策略将被动追踪一个科技指数和一揽子和科技相关中国股票,与规模70亿美元的KraneShares CSI中国互联网ETF(KraneShares CSI China Internet Fund ,代码KWEB)相类似。KWEB的成分股主要是主要成分股腾讯、阿里巴巴、美团、拼多多、百度、网易等。
业内人士向基金君表示,近年来大量资金涌入KWEB,仅在过去三个月,投资者净买入这个基金高达43.8亿美元,所以贝莱德计划涉足同一个领域在意料之中。 贝莱德拟发行iShares MSCI 中国多行业科技ETF ,不仅将与 KWEB 直接竞争,还将与其他中国科技 ETF 竞争,比如景顺中国ETF、Kraneshares恒生科技指数ETF和景顺中国科技ETF等等。目前KWEB的综合费率是0.68%每年,贝莱德的新基金估计会采用低费率策略。
目前,有近 400 只各种类型的 ETF 已经在美国交易。但今年以来,只有 7 只 iShares ETF 上市。相比之下,去年全年有 30 多个,2019 年有 16 个。
今年4月,贝莱德作为全球最大的ETF管理人之一站上全球“碳中和”的风口,贝莱德(BlackRock)旗下两只ESG相关ETF在美国上市。
据此前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美国碳转型准备基金(US Carbon Transition Readiness fund)已于4月8日上市交易,募集资金12.5亿美元,为全球社会、环境、公司治理(ESG)投资领域规模最大的ETF。另一只投资非美国公司的ESG相关ETF也于同日上市,目前规模4.75亿美元。在此之前,ESG投资领域规模最大的ETF为iShares ESG MSCI USA Leaders fund,同属贝莱德旗下,该基金于2019年5月推出,规模约8.5亿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前不久,贝莱德基金在中国的首只公募基金产品也正式宣告成立,获得投资者热捧。
根据公告,贝莱德中国新视野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获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确认基金备案手续,并已于9月7日正式成立,首募规模约66.81亿元,有效认购总户数为11.1万户。
作为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之一,截至2021年第二季度,贝莱德全球资产管理规模约9.5万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2万亿人民币)。
越跌越买!
海外资金抄底中国互联网ETF不停手
由于监管加码,科技股震荡加剧,今年以来,KraneShares CSI中国互联网ETF累计跌幅近40%,但海外资金还是源源不断逢低买入中国互联网股票。
美国金瑞基金(Krane Funds Advisors, LLC )旗下的跟踪互联网的ETF KWEB,7月以来就吸引了大量资金。数据显示,截至8月底,中概互联网ETF KWEB最新规模为65.2亿美元。抄底资金直接将KWEB买成了美国最大的中国ETF。
到9月16日,抄底中国互联网的趋势,远没有结束。在纽约交易所上市KWEB已经坐稳了美国第一大中国ETF位置。7月1日至9月15日,KWEB吸引了284.32亿元资金净流入,截至9月23日,最新规模为71.4亿美元,按汇率折算约460多亿人民币。
不过除了KWEB,另一只跟踪中国互联网指数的ETF CWEB在美国同样吸引了显著的资金流入,海外投资者对中国互联网的热情依然很高。
专家:抄底需谨慎
也有机构认为,现在抄底不是最佳选择。
摩根士丹利投资管理公司的首席全球策略师鲁奇尔·夏尔马近日发声,称中国市场正处在一个监管周期中,如果以过去的经验为指导的话,这些趋势往往会持续1年左右,应当避开被加强监管的行业。
他指出,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投资者并不能接受从之前的低配到现在完全退出。即使在表现不佳之后,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新兴市场指数中仍有35%配置在中国市场。但他指出,投资者过去几年里在中国科技行业赚了很多钱,而绝对风险被忽视,至少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应当保持谨慎。
他认为投资其它行业好过抄底。任何地方的科技行业都存在监管风险,不认为扼杀大型互联网公司符合公共利益,但更倾向于将资产配置给其它公司,而不是寻找大型科技公司的底部。他认为东南亚、印度及东欧的数字化经济正在起步,不少公司具备投资价值;同时还看好墨西哥和印尼的大宗商品市场。
编辑:舰长
版权声明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