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观察|跨界造车利好不断,小米究竟价值几何?我把你画成花 未开的一朵花
2023-05-03 20:35  浏览:30

跨界造车利好不断,小米究竟价值几何? 原创 红星资本局记者 红星资本局 收录于话题 #每日精选 384个内容

红星资本局原创

记者|俞瑶 实习记者|刘谧

责编|任志江 编辑|余冬梅

跨界造车!从今年年初到现在,来自小米的利好消息频出。

9月13日,据财联社报道称,北京市有关方面正积极推动小米通过收购宝沃汽车获得生产资质,并且应该很快就会有结果。对此,每日经济新闻向小米方面求证,截至发稿未获得回复。

此前的9月9日,有消息称小米即将接手北京现代第二工厂。对此,北京现代表示,网传消息为不实报道。同日,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雷军到中国一汽集团就合作事宜进行深度对接洽谈。

但从股价表现来看,小米集团(01810.HK)自今年1月5日创下35.9港元的历史新高后,再次陷入绵延跌势。截至9月20日收盘,收报22.8港元/股,已较年初高点下跌接近40%。

还没有一家公司跨界造车,像小米这般热闹。

为何今年来利好不断,股价却再次凸显颓势跌跌不停?红星资本局将从小米的三大基本业务以及今年新入局造车这两个方面,梳理小米的最新业绩情况并分析市场的担忧来自何处。

一:

小米的三大基本盘

小米目前的总营收主要由三大业务构成,分别是智能手机、IoT及生活服务以及互联网服务。

展开全文

根据公司最新的财报数据,2021第二季度小米实现收入877.89亿元,同比增长63.98%。其中,小米的海外市场业务在2021第二季度表现突出,来自印度、印尼及西欧等国家地区的海外收入同比增长81.61%至436.39亿,海外收入占比为49.71%。

来源:公司财报、红星资本局

小米的三大业务又可以分为两大板块,一类是硬件板块(智能手机、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一类为互联网业务板块。从营收结构来看,小米的硬件业务营收占据公司总营收超90%。

来源:公司财报、红星资本局

①硬件板块:

手机出货量全球第二,LoT产品品控不确定性高

手机业务方面,2021第二季度小米智能手机出货量为5290万部,同比增长86.8%。

根据Canalys数据显示,本季度公司在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首次晋升全球第二,目前市场占有率为16.7%。国内市场,小米手机中国大陆出货量同比增长35.1%,市场占有率为16.8%,排名第三。

全球第二与中国第三的智能手机市场占有率,小米显然已经更进一步稳固了自己智能手机业务的头部地位。从小米的智能手机平均售价情况来看,近年来,小米在智能手机方面开始布局"高端化",但目前来看,智能手机均价依然处于较低水平。

2021第二季度,高端机全球出货量约为1200万台,高端机占总出货量在23%左右。小米的高端化布局与华为、苹果差异仍较大。

来源:公司财报、红星资本局

从小米IoT与生活消费产品来看,2021第二季度该项业务营收为207.35亿,同比增长35.94%。收入增长主要依赖于智能电视、空调及电动滑板车等若干IoT产品销售增长。

截至2021第二季度,小米IoT平台已连接设备数3.75亿部(不含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同比增长34.0%,拥有5件及以上设备的用户数达740万,同比增长44.5%。

但同时,IoT产品也暴露出小米一直被市场诟病的问题:贴牌生产带来的质量品控。IoT产品普遍制造门槛并不高,容易复制粘贴。以"米家扫地机器人"为例,小米不想从头做机器人,委托给石头科技(688169.SH)代工,而石头科技也没有自己的工厂,又委托欣旺达(300207.SZ)加工制造,最后以米家产品的品牌背书销售。

这也使得同样是"薄利多销"的IoT产品,面临着更多来自品控的不确定性。

②互联网业务板块:

份额不足1成且同比下降

从互联网服务来看,小米互联网服务主要依靠硬件产品实现变现,主要分为广告业务、游戏业务以及其他增值服务。

2021第二季度,互联网服务收入为70.34亿,同比增长19.06%。

但与其两项硬件收入相比,互联网服务收入表现相对没那么出彩。该业务占总营收比已经从2020第四季度的8.8%跌至2021Q2季度的8%。而具体看,2021第二季度的财报显示,游戏业务第二季度收入为9亿,同比下降10.70%,其他增值服务第二季度收入约16亿,同比下降10.3%。

③市场焦点:

闭环还未形成,市场给予硬件公司估值

一直以来,关于"小米到底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这一话题,市场争论不断。

有人说,小米是"披着手机硬件皮的互联网公司";也有人说,小米是"披着互联网皮的手机公司"。其实这个话题的答案,也是直接影响着小米市场估值的核心要素。

当然,在雷军眼中,他一直强调小米是一家互联网公司。小米的商业模式,其实是一个逐级驱动的过程。首先通过"物美价廉"的硬件产品出发,(如手机,IoT产品)抢占更多的用户蛋糕,最终实现长期的互联网业务变现。

这个过程是一个完整闭环的过程,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从目前小米的营收结构来看,这个闭环很显然还没有真正的形成,硬件收入依然是公司主要营收来源,而互联网服务收入占总营收比仅为8%。

92%的营收来自于硬件业务,也就是说从营收结构看,小米依然是一家硬件公司。硬件的"标签"会让小米做着低毛利率的辛苦生意,也会降低公司未来营收的想象空间。

对比两者的毛利率情况来看,在硬件方面,小米智能手机2021第二季度毛利率为11.84%,小米IoT与生活消费产品毛利率为13.23%;与之相比互联网服务在2020第二季度毛利率高达74.13%。

由于主业务硬件属性明显,资本市场目前也给予了小米一般通信设备硬件公司的估值水平,即20倍PE以下。据Wind数据,目前的港股通信设备公司中,中兴通讯PE(TTM)约15倍,比亚迪电子PE(TTM)约13倍,而小米集团PE(TTM)约15倍。

二:

小米的造车新故事

早在今年2月19日,据媒体报道,小米已确定造车并视其为战略级决策。而消息传出后,小米集团就造车传闻给出的回应为:"等等看看,暂时没有"。

在该消息影响下,当天"小米造车"冲上微博热搜,而小米股价也是直线拉升,涨幅一度扩大至10%。

今年3月30日,小米董事会正式批准了小米智能电动汽车业务立项。同时,小米宣称,公司拟成立一家全资子公司,负责智能电动汽车业务,首期投资为100亿元人民币,预计未来10年投资额100亿美元。

之后的小米关于造车相关事宜一直动作频频。

来源:华西证券研究所

直到9月1日,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发微博称,小米汽车正式注册,公司名为小米汽车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00亿,小米董事长兼CEO雷军担任法人代表。

来源:微博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二季度的财报中,小米还披露了造车进展:以770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了自动驾驶公司DeepMotion(深动科技)。雷军表示,目前小米造车团队成员约300人,并还在持续加快招聘,整体正处于团队搭建、产品定义、市场调研的早期阶段。

小米的造车新故事,似乎也揭示了小米的更大梦想。倘若有了智能汽车业务,小米的生态圈将更加庞大与牢固。

然而小米关于造车的大动作,市场的反映整体却显得有些谨慎,甚至后期显得非常冷淡。投资者担心的是什么?

红星资本局将从以下两个方面,对"小米造车"的不确定性展开探讨。

首先,小米造车的起步不算早。

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已有十年发展历程,进入了预期即将兑现的成熟期。不少人认为,小米选择在这个时候入局,是站在了市场成熟期提供的制造环境优势上。

但与此同时,小米将要面对的竞争环境也将更为激烈,就算小米走代工路线,从真正做好所有的准备工作再到大量交付,也至少需要两年以上时间,那个时候小米的市场对手可能是年交付量已经非常巨大的特斯拉、比亚迪,以及国内三大造车新势力、传统主机厂新能源车等。

也就是说,小米造出汽车之后面临的,可能是一个比现在手机市场竞争还要激烈得多的市场环境。

其次,红星资本局前面提到,目前小米在主营业务板块,一方面手机业务需要持续稳固市场地位,以防被"OV"这样的竞争对手反超;另一方面,智能家居生态链还没有形成独特优势,小米当前业务的生态闭环还没有完全形成。所以小米的稳定性依然不够足,现在又多了一个造车,对于投资人来说,增加了企业的不确定性风险。

小结

整体来看,小米尚有的三大业务,目前尚未建立起成熟的用户网络生态闭环,小米的造车新故事,还有更多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但无可否认的是,小米想要讲的关于"万物互联"的故事确实是个好故事,在这个逐级驱动的过程,还需要很长的时间来验证。

红星资本局关注上市公司的一切新闻

欢迎报料,私信小编!

原标题:《跨界造车利好不断,小米究竟价值几何?》

阅读原文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