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异常火爆的锂电池概念股9月16日出现巨大变化。
据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统计,9月16日截至收盘,锂电板块集体大跌,243家概念股中有212家下跌,占比达到87.24%,其中更有21家跌停。
在所有锂电概念股中,跌幅前三名分别是华自科技、金银河和*ST达志,跌幅分别达到20.01%、14.65%、13.53%。
不仅如此,还有不少“锂王”也纷纷跌停,包括赣锋锂业、盐湖股份、天齐锂业等。
实际上,在锂电概念股最为火爆时,就有不少投资者猜测,锂产品价格未来持续上涨,股价是否还会跟随上涨?
9月16日,工信部表态,目前中国新能源车成本依然偏高。工信部将与相关部门一起加快统筹,提高保障能力。
中国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工信部保障锂电产品价格的举动,是深化落实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的保障措施,是实现中国新能源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尤其是努力发展三元电池,提升技术,力保产业链,确保新能源车的可持续发展。
工信部表态提高锂产品保障能力
在锂电概念股最为火爆时,就有不少投资者猜测,锂产品价格未来持续上涨,股价是否还会跟随上涨?
9月16日,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公开表示,目前中国新能源车成本依然偏高。另外,电动车关键部件动力电池面临锂钴镍等矿产资源保障和价格上涨压力,工信部将与相关部门一起加快统筹,提高保障能力。
有消息人士指出,如今存在锂电企业囤货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锂电涨价,不利于行业发展。
中国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工信部保障锂电产品价格的举动,是深化落实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的保障措施,是实现中国新能源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尤其是努力发展三元电池,提升技术,力保产业链,确保新能源车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各国都在加大新能源矿业资源的保障,而且形成战略体系。中国也是必须明确国家战略,实现更强的资源储备,不仅要有效控制国外矿业,也要控制国内的锂钴镍商品的库存储备”,崔东树表示。
市值千亿的“锂王”纷纷跌停
9月16日截至收盘,宁德时代市值为1.159万亿元,股价跌5.21%;比亚迪为6708.30亿元,股价跌3.89%;恒力石化市值为2143.31亿元,股价下跌0.16%;亿纬锂能市值为1713.39亿元,股价下跌3.26%。
还有不少“锂王”纷纷跌停。赣锋锂业市值为2376.27亿元,股价下跌10.00%;盐湖股份市值为1881.41亿元,股价下跌10.00%;天齐锂业市值为1685.25亿元,股价下跌10.00%。
跌幅达20%的锂电概念股华自科技旗下有一家名为精实机电的子公司,主要为锂电池生产厂家提供覆盖化成、分容、分选、测试、仓储物流等锂电后端生产环节设备及整体自动化解决方案。
跌幅达14.65%的金银河的锂电池生产设备只专注于前端,包括浆料全自动生产线、涂布机、辊压机,浆料全自动生产线根据客户要求可以做到年产1GWH、2GWH、4GWH、8GWH等,公司不生产粘胶,只生产粘胶设备。
不过,与股价不同的是,锂产品价格并未下跌。
锂产品价格上涨是否将迎来拐点?
大宗商品咨询机构百川盈孚9月15日发布分析显示,当日锂盐产品需求旺盛,市场成交价格或将继续上涨,目前市场主流价格在6.4万元/吨,较9月14日持平,国内锂精矿矿源供应紧张,天气影响盐湖晒度减弱,给碳酸锂生产带来成本压力;供应上,碳酸锂市场需求旺盛,大厂多为供应老客户订单,磷酸铁锂基本处于满产满销状态,磷酸铁锂产能将逐渐释放,叠加终端新能源需求强。
百川盈孚预测,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电池产业作为新能源的上游供应链,正处于重要的发展机遇期,当前大量正极材料企业竞相上市,实际上与整个产业的高景气度密切相关。在资金加持下,正极材料行业“扩产”抢位赛也再次提速,密集扩产成为行业内的主要布局点。预计磷酸铁锂后市价格仍将上行。
百川盈孚发布数据显示,今年8月31日电池级碳酸锂报价12.84万元/吨,相比月初8.9万元/吨,涨超40%。
近日,澳洲主力锂矿公司Pilbara的拍卖价格格外引人注目。一个多月前,Pilbara进行锂辉石精矿的首次拍卖,价格是1250美元/吨,当时就已经创造了历史新高。9月14日,澳洲锂矿供应商Pilbara今年第二次线上拍卖结束,最终Pilbara打算接受2240美元/吨的最高出价,本次拍卖总计8000吨精矿。
据2240美元/吨(约合人民币14.42万元/吨)的拍卖价估算,以此价格的锂辉石原材料成本接近17万元人民币/吨,生产的碳酸锂价格要超过20万元/吨才能保证现有利润水平。
不过,这一情况或许已经出现好转。近日,全球最大锂生产商雅宝与智利阿塔卡马盐湖Salar工厂的工会达成劳动合同协议结束了长达一个月的罢工。
崔东树表示,要实现价格平抑机制,确保国内的企业能经受国家资源价格的波动,高价时有资源,低价时有储备。“这样的跨周期的资源调节需要国家相关部门协调资源,用我们产业的力量对抗国际资源周期的压力”。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林子 编辑 徐超 校对 杨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