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翻遍了223页的半年报,我发现了比亚迪高涨的原因胃组词组
2023-04-30 10:26  浏览:43

8月27日晚间,新能源龙头比亚迪[002594]披露了2021年上半年业绩报告。

上半年,比亚迪实现营业收入908.85亿元,同比增长50.22%;实现归母净利润11.74亿元,同比下降29.41%;在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公司的净利润为3.69亿元,同比下滑了59.76%。

半年报披露后,民生证券、华西证券、安信证券、东莞证券、东吴证券、东北证券、华创证券等多家机构的研报,却都对比亚迪给予了“买入”或“增持”的评级,嗯,这是什么情况?劝大家“买入”一家高市盈率的公司股票?

机构看的是趋势

上述这些机构都是国内知名的券商,他们的研报虽然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准确,但分析本身还是非常严谨和专业的。其实建议“买入”一家高市盈率的公司很正常,因为市盈率反应的只是当下现状,是上一阶段的经营结果,而资本市场更看重的是未来,是一个行业或者一家企业的发展趋势。

大家看比亚迪的半年业绩报告,第一应可能是“泡沫太大了,市值8000多亿,半年只赚了11亿”,但是眼光稍微专业一点,就会发现这份报告中最重要的信息——“营收同比增长50.22%”。

展开全文

参考比亚迪2021年一季度财报,营业总收入409.9亿,净利润2.374亿。就能推算出比亚迪今年营收大概率破2000亿元,接下来的市场表现将大有可期。

所以,对于未来三年比亚迪的经营情况,所有券商做出的都是持续增长的积极判断。

▲对比亚迪业绩最乐观的机构是安信证券,预计比亚迪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2.46、112.79以及136.32亿元,对应当前市值,PE分别为132、73.1以及60.5倍。

比亚迪8月份的销量情况其实也反映了这种趋势。

8月份,比亚迪乘用车共计销售67630辆,同比增长90.5%,环比增长18.7%;其中新能源乘用车销售60508辆,同比增长331.9%。这已经是比亚迪销量连续四个月大幅增长。

整体来看,包含DM-i超级混动的DM车型销量增长迅猛,8月销售30126辆,同比增长555.6%。EV纯电动车销量稳步提升,8月销售30382辆,同比增长222.7%。

其中,秦PLUSDM-i销量再创新高,8月销售13043辆,而宋DM和唐DM8月销售分别达到8726辆和5433辆。汉8月销售9035辆,而随着售价20.98万元的汉EV标准续航版豪华型陆续交付,汉的销量还有再增长的机会。

需要注意的是,自从比亚迪DM-i超级混动系统发布以来,搭载DM-i的车型销量就一路上扬,但由于产能原因,新车交付量不足,如果订单全部转化的话,相信销量表现会更加出色。

比亚迪正处于“强产品生命周期”初期

在这些券商的研报中,有一个词频频出现,就是“强产品生命周期”。任何一个企业发展都是有周期的,汽车企业的周期性尤其明显,因为研发投入需要时间才能出成果,而这个成果转化成受到市场追捧的商品是需要时间的。当重磅成果碰到了市场快速增长,销量就会暴涨。

恰好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开始爆发了,渗透率持续攀升,8月份已经突破17.1%。这意味着,市场每卖出100辆汽车,就有17辆是新能源汽车。

再结合,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去年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的预测估计,到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销售量有望突破600万辆,届时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将达到20%。

目前,比亚迪新能源车销量每月都在增长,市场占有率超过13%,较年初增长接近5%。今年5月份,比亚迪完成了第1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

可见,2021年起,比亚迪销量一路高涨的原因正是其处于“强产品生命周期”初期,也因如此,比亚迪一跃成为中国汽车板块的龙头。

另外,让券商们一致看好比亚迪的不只是新能源的趋势,还有企业的技术含量。

当下中国车市已经进入到存量市场的竞争阶段,单纯的新车效应、降价效应,都不怎么灵了,市场要求厂家推出更具技术含量、更有差异化优势的产品,而技术,恰恰是比亚迪的优势所在。

▲44.12亿元是比亚迪2021年上半年研发投入,研发占营收比4.85%,同比增长36.51%,超过销售费用(26.5亿元)和管理费用(24亿元)。同行业对比,上汽集团上半年研发投入77.6亿元,长城汽车29亿元,长安汽车14.95亿元,宁德时代28亿元。可以说,比亚迪是国内最注重研发的汽车企业。

我们看看2020年至今比亚迪的干货有哪些。

在动力总成领域,今年1月份比亚迪推出了DM-i超级混合动力技术,其搭载热效率为43.03%骁云1.5升发动机和最高效率达到97.5%的双电机的EHS电混系统组成的动力总成,让搭载DM-i技术的车型,即使在亏电状态下,驾驶体验也如驾驶纯电车一样丝滑,进一步打消人们对购买新能源车的种种顾虑。值得一提的是,搭载DM-i超级混动的秦PLUSDM-i、宋PLUSDM-i和唐DM-i还实现了与同级别燃油车“购置同价”。

在新能源领域,去年2月份比亚迪发布的刀片电池,通过创新的电池包结构,将电池自燃的情况彻底从电动车中抹去,彻底打消消费者对新能源车安全方面的顾虑。今年4月,比亚迪宣布旗下全系新能源乘用车全面搭载刀片电池,实现全系安全标准再升级,给消费者提供更安全的驾乘体验,进一步提升产品的独特竞争力。

今年9月,比亚迪在深圳正式发布了纯电专属平台——e平台3.0。该平台具有智能、高效、安全、美学四大特点,解决新能源汽车在安全和低温续航方面等用户体验痛点,并实现了从小型车到大型车的全覆盖,比亚迪表示,e平台3.0将继续向行业开放共享,进一步加速汽车行业电动化。

▲近日,企查查大数据研究院发布了《新能源汽车专利20强企业榜单》。榜单首位的新能源车企掌握9426项专利,比第二、三名专利数总和还要高,是其他19强平均专利数的7倍。

据悉,截止目前为止,比亚迪累计申请专利超过3万件。在新能源车领域,比亚迪已经掌握专利超9000件,专利数位居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榜首。刀片电池、DM-P及DM-i技术、e平台模块化、IGBT芯片、Dilink、DiPilot……这些一个又一个研发干货,都证明了比亚迪科研技术水平正在不断向上。

我们要改变认知了,比亚迪早已不是汽车技术研发领域的跟随者,在这个行业最核心、最前沿的几大领域,比亚迪不仅已经做到了国内领先,甚至也已经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从“垂直整合”到“开放创新”

当然,罗马也不是一天建成的。

如要深究比亚迪的本质,就必须研究其发展的每一阶段。

比亚迪此前是摩托罗拉、诺基亚、苹果、三星等知名厂商的电池供应商。2003年,比亚迪通过收购秦川汽车进入汽车生产领域。随后,比亚迪以汽车生产制造为核心环节,收购三湘客车,整合汽车下游销售产业链。

跟国内其他车企水平整合的运作方式不一样,比亚迪认为供应链体系是整个汽车行业运转的最重要支撑之一,故在新能源汽车上中下游关键产业链上都有布局,像上游的锂矿等初级材料供应链;中游的电池制造、电机、电控、IGBT等;下游的各种生产销售供应链等。

目前,比亚迪垂直整合水平堪比燃油车领域的丰田。而且,通过对“垂直模式”的实施,比亚迪实现了有效的成本控制之余,也最大限度规避“被卡脖子”的风险。

▲大潮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近期全球汽车芯片严重短缺,大部分汽车品牌不得不减少和被迫暂停生产。整个汽车行业备受打击,比亚迪却不受影响,因为“自己有芯、心中不慌”。

常言道,成行成市,才能走得更远。

品牌向上是中国汽车产业共同目标,比亚迪也并没有藏着掖着,而是向全行业供应。

2018年以来,比亚迪发布了成熟的e平台与全球同行共享,打造智能网联Dilink系统,同时将汽车的341个传感器和66项控制权限向开发者开放。据报道,红旗品牌已用上了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并于2021年下半年开始正式装车。

开放后的比亚迪,暗香浮动,自身飞速发展的同时,引得蜂蝶飞来。现在,奔驰、丰田、滴滴等行业大咖纷纷跟比亚迪深度合作。而且,比亚迪的业务范围覆盖材料研究、电子、电池、汽车、新能源、轨道交通、半导体等各个领域。

自此,比亚迪迈向“开放创新”新阶段,中国汽车工业也从“技术引进”走向“技术输出”。

比亚迪也不失所望,在夯实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领先地位的同时,随着全球汽车电动化的加速,比亚迪放眼全球,提速国际化战略。比亚迪的新能源乘用车也正式布局欧洲市场,首站挪威,今年将交付1500辆刀片式电池驱动的比亚迪唐电动SUV车型,目前已发运600台。

在纯电动大巴领域,比亚迪率先将纯电动大巴和电动出租车带到海外,运行足迹已遍及全球6大洲、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城市。

在英国,比亚迪纯电动大巴的市场份额超过60%,在伦敦更是达到了80%;在澳大利亚,比亚迪纯电动大巴在当地市占率达到了96%;在拉美地区,例如哥伦比亚,比亚迪所占市场份额超过96.5%,其首都波哥大的市场份额更是高达99%。截止目前,比亚迪纯电动商用车累计投放超7万辆。

从低端、中端到高端,从研发、供应到生产,从整合、开放到发展,不难看出比亚迪已跟手机界的华为一样,自身拥有从“顶到底的竞争力”。放眼全球,既能生产汽车,又能同时生产电池、电机和芯片的汽车厂家,唯有比亚迪。

{ 写在最后 }

有目共睹,比亚迪确实是中国汽车行业独一无二的存在,多数高管都有研发背景,在研发、制造领域最舍得投入,企业领导没有“赌性坚强”,而是稳扎稳打,正将计划一一对应落实。

这一系列事实,都说明比亚迪的品牌、技术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内功强了以后,营收只是一个正常和自然的结果。券商们在高估值下仍给予“买入”建议,确实是有理有据的。

文 | 李健波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