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全年首店数量有望突破1000家 上海消费在疫情下刷新纪录人类破坏地球的资料
2023-04-29 20:31  浏览:45

“从去年9月签约到今年5月28日正式开业,整个过程从无到有只花了200多天。”漕河泾印象城总经理张宇明的一句话,折射出上海消费在全球疫情下的速度。

5.6万平方米、150多个潮牌品牌和占比高达80%的首店,让这座盖在轨交12号线虹梅路站上的商场,在开业当天就以90%的开业率收获了10万人次的客流量以及高达650万元的销售额。

也就在一个月前,坐落于上海浦东金桥的啦啦宝都于4月28日开始试营业。这是三井不动产集团在日本本土外开出的第一家,即“海外首店”,将于今年10月正式开业。

三井不动产集团旗下上海井桥商业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苏朔望告诉第一财经,作为在日本风靡了30多年的国宝级购物中心,啦啦宝都在把步伐迈出国外之前做了大量的市场调研,综合考虑后最终选择设立于此,不少日本品牌的首店也纷纷落地。

在9月13日举行的上海市重点消费地标和品牌首店签约仪式上,上海市的14个区一口气推出了15个重点消费新地标、12家首店。

在全球疫情之下,上海消费的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并继续领跑全国首店经济的发展。这背后既有以上海为中心辐射长三角乃至全国的市场需求在支撑,也离不开上海在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中的持续发力。

今年“首店”有望突破1000家

作为推进上海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重要举措,上述15个重点消费地标集中了一批首店集聚、品牌丰富、业态创新、绿色低碳的消费新地标,主要分布在浦东国际消费中心以及南京西路、淮海中路、北外滩、徐家汇等重要商圈和五个新城等重点地区。

城市和品牌的双向选择,让首店经济的发展成为一座城市消费市场敏锐度、成熟度和开放度的重要体现。

从全国首店的数据来看,上海继续蝉联最受品牌青睐的城市,以最多的全国首店数量遥遥领先于其他城市。

把上海作为进入中国市场第一站的国际品牌,并没有因为疫情而停下脚步,相反,上海今年的首店数量有望创下历史新高。

根据中商数据统计,2021年上半年,上海新开首店513家。其中,全球首店、亚洲首店6家,中国内地首店69家,华东首店7家,上海首店431家;境外品牌占15%,日本、美国、法国、韩国、英国、意大利是最主要的六大品牌来源地。

已连续5年监测并发布上海首店数据报告的中商数据提出,由于漕河泾印象城、恒基·旭辉天地、金桥啦啦宝都、新田360广场康桥等新项目表现出色,今年上半年上海首店增长恢复常态,不仅较受疫情影响的2020年同期猛增60.3%,而且较2019年同期也增长了4.4%。按目前增速及下半年已经开业和即将开业的北外滩来福士、瑞虹天地太阳宫、前滩太古里、MOHO、大宁久光等重点新项目的首店引进情况估算,全年首店数量有望首度突破1000家。

目前,上海消费供给引领潮流,世界知名高端品牌集聚度超过90%,首店、旗舰店数量居全国第一,国际品牌纷纷选择上海开展新品首发活动。

于9月13日集中签约的项目中,除了一些老牌核心商圈的项目,不少项目位于“一江一河”沿线、“北上海”地区、虹桥商务区以及“五个新城”等昔日高端商业设施供给相对不足的区域。这被视为上海消费地标外延不断扩大的信号。

展开全文

借力开拓中国市场

根据经济学人智库最新公布的2021年中国新兴市场排名,上海以庞大的零售板块、高度集中的财富以及对国内旅客的吸引力,仍然是中国排名第一的消费市场。

今年上半年,上海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9048亿元,同比增长30.3%,增幅高出全国7.3个百分点。

在商务部原副部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魏建国看来,上海不只是今年上半年的消费数据好于全国,2020年,上海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高达1.59万亿元,也已多年居全国中心城市首位。上海的消费基础和动能很强,完全有能力做到消费先行,“吸引全国乃至全球的消费者到上海来采购,未来1~3年很关键。”

7月31日,上海举行了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动员大会,明确提出,将充分发挥消费对高质量发展和稳增长的支撑作用,聚焦7个方面、28项任务,一张蓝图干到底,力争到“十四五”末率先基本建成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总体目标。

7个方面包括:构建融合全球消费资源的聚集地、推动多领域服务消费提质扩容、打造引领全球消费潮流的新高地、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标志性商圈、营造具有全球吸引力的消费环境、完善国际消费政策和制度体系、构建区域协同产业联动新格局。

比如,和主要服务于社区的大型商场不同,上述漕河泾印象城还兼顾服务于园区——漕河泾开发区作为上海唯一位于中心城区的国家级经开区,集聚了4000多家高科技企业,容纳了27万员工。这样的定位让这座印象城在工作日的客流大于周末。

大量的品牌选择以上海为中心,并借助上海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东风,加快向中国乃至全球扩张。

苏朔望提出,集团将以啦啦宝都这一首店为起点,加速在中国市场的扩张。其中,集团在日本本土外的首个车站大楼商业设施——上海地铁1号线莲花路站直达的啦啦荟城上海莲花路也计划于今年年内完成整体开业。

如今,上海已成为了港资商业巨头发展的新重心。中商数据统计了13家最具代表性的港资开发商。其中,9家开发商在上海的项目规模超过香港,6家开发商在上海的项目数量超过香港,2家持平。太古、香港置地、嘉里、利福久光、恒隆、南丰等港资巨头在上海购物中心的面积规模超过香港,瑞安和崇邦更是在上海白手起家并获得巨大成功。10万㎡以上的大型项目,在营项目上海与香港持平,但在建及规划中项目数量上海是香港的三倍。

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刘功润提出,上海已经在首发经济、夜间经济、品牌经济,以及“全球购”、“卖全球”等国际消费场景打造方面取得了不俗成绩,未来将进一步集聚全球消费资源、提升消费能级、打造消费地标载体,加快构建与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商业文明,全面打响“上海购物”品牌。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