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此前锂电池、储能、光伏等新能源概念股接连走强之后,资本市场又迎来新能源概念“新宠”:氢能源。近期,氢能源板块持续走红,多个概念股票出现大涨。有人高呼“‘氢风’来了”“氢能就是下一个万亿级市场”。
氢能升温,不是没有缘由的。作为一种清洁能源,氢能具有来源广泛、清洁高效和应用场景丰富等多个优点,被认为是全球能源技术革命和转型发展的重大战略方向。
近年来,我国对氢能产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北京、河北、山东、广东等多地相继出台氢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或投资规划。近日,财政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启动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工作的通知》,同意北京市、上海市和广东省报送的城市群启动实施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工作。据《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白皮书2020》预计,到2025年,我国氢能产业产值将达到1万亿元;到2050年,氢能在我国终端能源体系中占比超过10%,产业链年产值达到12万亿元。
种种动态都指向一个方向:氢能产业发展正迎来重要窗口期。
资本市场的规律向来是哪里有机会,资本就往哪里钻。政策的重视很快引来资金追捧,自8月以来,多家氢能概念上市公司股价一路上扬,氢能源指数接连创新高,9月9日已涨至近2000点。
那么,“氢风”真的已经到来了吗?面对资本的热情,大部分氢能概念上市公司却是冷静的,已有不少企业发布了风险提示公告。
在8月接连几个交易日涨停的全柴动力称,公司与氢燃料电池业务相关的资产规模较小,非主营业务暂无营业收入,即使投产,预计对上市公司整体业务影响也较小,公司没有氢燃料电池相关业务的在手订单。
同样连续两个交易日涨停的中泰股份也发布公告称,燃料电池车的技术提升以及普及推广、储氢技术的突破、政府的推进力度和财政补贴政策的落实等因素,均决定了氢能源产业链的市场化节奏,任意一环节未能取得实质进展都会影响行业发展,未来氢能业务对公司业绩的影响尚不明确。
可见,尽管政策风口已至,氢燃料电池车的远期愿景美好,但不可否认,目前我国氢能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氢燃料车的推广还面临技术壁垒高、成本高、安全隐患较大等问题,未来发展还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当前并无太多盈利基础来支撑相关股价持续大幅上行。
资本市场对氢能的青睐,与其说是建立在既得实绩上,不如说更多是基于美好的预期,甚至还存在一定的投机炒作成分。近日,多家公司因股价接连涨停、多次触及异常波动标准而收到交易所下发的关注函。要知道,一个产业从孕育到成熟并非易事,最需要的是企业埋头苦干,久久为功。如果资本介入得过于急躁,充斥着投机炒作之风,极有可能将行业推向虚假繁荣与浮躁。
现实中,面对部分氢能及其他新能源概念股票的异常上涨,已有一些投资者出现情绪躁动,陷入投资焦虑,导致投资行为变形。有的基金经理贸然放弃原有赛道,匆忙跨界新能源,进行盲目投资;有的股民喊话企业“别研发新药了,做燃料电池车股价能翻倍”……这既不利于资本市场良性生态的涵养,也不利于氢能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资本的风该往哪吹、助力该如何给?这些问题引人深思。“氢能”宝藏的正确打开方式,应该是带着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的思维,发现更多优秀企业,持续关注氢能行业,而不是抱着一夜暴富目的来投机。面对新能源产业链一波又一波的政策风口,投资者要静得下心、沉得住气、耐得住寂寞,学习与优秀企业、优质行业共同成长,在企业研发进步、技术创新、产业成长中获得回报。也只有这样的回报,才会更加丰厚、更加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