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基金相对稳健的业绩带动了规模的显著增长。不过,由于策略容量所限,规模超限度增长会对量化基金的投资带来负面影响。为在业绩与规模之间取得平衡,保护投资者利益,量化基金开始密集限购。
量化策略受追捧
多只基金限购
9月7日,西部利得量化成长基金暂停大额申购等业务,限制金额定在1024元。
除限制大额买入外,还有多只基金彻底暂停申购。华夏安泰对冲策略3个月定开、嘉实对冲套利、广发对冲套利、景顺长城量化对冲策略等都公告暂停申购。
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共有30只量化基金暂停申购或暂停大额申购(A、C类份额合并计算)。这些基金中,27只为近三个月内开启的限购。
量化基金限购,从侧面体现了市场对量化主题基金的追捧程度。
泰达宏利量化增强股票基金经理刘洋表示,宽基指数中,中证500与中证1000的收益率相对较高,意味着市值风格偏向中小盘,而中小盘宽基指数因其行业分布均匀,股价波动相对更高,更加适合量化策略统计套利特性,获取超额收益。另外,出于替代传统非净值化理财等绝对收益产品的需求,量化指数增强策略因其稳定的超额收益以及股指期货等对冲工具,也成为了绝对收益偏好客户的替代之选。
对于开启限购的做法,有业内人士指出,这一决策的本质是通过牺牲规模增长追求风险收益的平衡。
西部利得量化成长混合基金经理盛丰衍表示,“投资有一个不可能三角:大容量,高收益,低风险。三者不可兼得。量化基金经理对这个不可能三角认知更为深刻。限购或者暂停申购本质上是牺牲‘大容量’,而更多追求策略的‘高收益’和‘低风险’,体现了量化人把投资者利益放在自身短期利益之上的担当。”
“量化策略更偏向于中高频,超额收益来源于股价的高波动与非理性定价。这样的特性使其更适合中小盘投资,而中小盘股票成交量相对受限,因此对于产品规模也有相当程度的限制。公募量化产品受到严格的合规条款与较高交易成本的约束,倾向于中低频换手策略,追求长期有效的风格收益,也更贴近公募基本面主动选股基金的选股思路。所以在策略容量上,公募量化基金受限程度要小得多,基本能够支撑数十亿的单产品规模。”刘洋说。
平衡业绩与规模
在基金行业,“规模魔咒”是每位基金经理都要面对的难题。对于量化基金经理,这一问题尤为突出。
农银量化智慧混合型基金经理魏刚表示,部分量化产品利用底仓参与打新,规模太大会摊薄打新收益;另一方面,部分量化产品相对偏高频,策略容量有限,规模过大会影响策略收益。
鹏华基金量化及衍生品投资部副总经理苏俊杰分析,量化产品具有高换手、持仓分散的特点。产品规模上来之后,会给交易带来不便,使得冲击成本增加,摊薄Alpha收益。
然而,规模增长是公募基金收入增长的重要来源,限购会直接影响收入的增长。即便如此,多只量化基金依然选择主动限购,这也是基金公司对客户负责的表现。
苏俊杰表示,在策略容量范围内,规模越大越好,但超出策略本身的容量,就需要在业绩和规模之间作出取舍。基金经理选择限额或暂停申购,主要是站在基金业绩表现和投资者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做出的决策。
深圳一位量化基金经理表示,任何投资策略都有其最舒适的管理规模,量化的反馈机制能够更为清晰地确认规模边际,限购会比较及时。而且,在规模快速增长的情况下,部分机构投资力量没能跟上,策略也没有同步丰富,限购是比较负责任的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