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大行相比,中小银行发展金融科技时,资金投入、科技人才、数据基础和技术研发等方面相对薄弱。在这种情况下,中小银行应该如何突围?
9月9日,作为“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重要活动之一的首届“北辰山中小银行金融科技论坛”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会议就中小银行如何发展金融科技进行了探讨。
关于中小银行金融科技发展现状,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区块链研究工作组组长、中国银行原行长李礼辉表示,我国的中小银行可以分为两个队列,股份制商业银行大多已经实现规模化的经营,具有较强的科技投资实力。但更多的小银行规模不够大,既不可能获得股东的资本扶持和数据资源的支持,也不可能安排大量的金融科技投入。
因此,李礼辉建议,中小银行的数字化路径可以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是建立金融科技联合中心,集合资本莅临和科技力量,并考虑引进具有技术实力和资本实力的投资者统一负责金融科技研发、运行和维护;二是与有实力的科技创新企业深度合作;三是高度关注数字金融安全问题。
李礼辉还谈到了数字人民币的试点和发展。李礼辉提出,数字人民币将改变支付市场的格局和银行业竞争的格局。
“金融消费者减少了对商业银行账户的依赖,就可以更加自由的选择金融服务和金融机构,金融竞争将会更加充分。金融机构过去依赖规模化经营才可以获得的成本管理和获客能力的优势,未来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数字化技术创新和应用的能力。”李礼辉说。
在金融机构加速数字化转型的进程中,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5G等技术正在不断的融入金融业各个流程和场景,大行凭借自身强大的研发能力,利用金融科技升级自身业务与生态,而中小银行则存在数据积累不足、风控短板、研发能力较差、金融科技人才短缺、外部资源较少等挑战。
“这些挑战也是一些机遇,如何发挥中小银行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优势,加速其金融科技能力建设,推动中小银行与市场及科技金融的深度融合是关键。” 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洪永淼说。
金融科技的发展对监管也带来了挑战。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原院长汪寿阳认为,金融机构、科技创新企业、监管部门三者的合作非常重要。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推动监管范式向监管科技偏重,建立包容性、主动式的金融科技监管新生态。
“监管需要设立‘刚性门槛’,强调监管的审慎性。” 汪寿阳说。
厦门国际银行董事长王晓健现场分享了厦门国际银行在数字化转型方面的历程和体会,包括开展银企合作、银银合作和以及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集友科创公司等。
此外,在本次论坛上,北辰山中小银行金融科技联盟(BFAB)正式成立。联盟由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厦门国际银行联合发起,由超30家银行同业机构、互联网金融机构、科技公司、知名院校、研究院、联合实验室等共同设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