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20个部门联手印发《关于劳务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就劳务品牌建设进行长远规划,勾勒出详细的路线图,并明确了行动方案。该举措不仅有利于持续推进劳务品牌良性发展,更将有效带动就业创业,成为产业发展的“助推器”。
眼下,劳务工作越来越注重品牌建设,劳务品牌的区域性、行业性特质愈发显著。在消费者眼中,拥有较高市场知名度的劳务标识,其从业人员往往具有较高的素质技能、较好的服务意识,以及更优质的服务质量。这意味着,劳务品牌既是产品标志、地方标志,也是工作质量标志、信誉标志。现实中,一些优质劳务品牌的兴起,既源于当地独特的地域文化底蕴,也得益于深入挖掘当地优势资源,对就业优势精心培育。特别是,在市场中经得起风浪的劳务品牌,更有可能成为人们广泛认可的响亮招牌。
纵观《指导意见》,有不少过硬的制度性安排。比如,以开展劳务品牌技能培训、培养劳务品牌技能带头人、建设劳务品牌专家工作室等方式,提高劳务品牌技能含量;再如,鼓励劳务品牌注册申请商标专利,开展劳务品牌诚信评价和诚信经营自律承诺行动,增强劳务品牌信誉,等等。如果按照有关制度设计,各项措施都逐步落实到位,必将有效提升劳务品牌的内在品质,助力一批有知识产权的劳务品牌更好成长,有效改善劳动市场信息不对称,降低劳务市场风险。通过国家政策引导作用,大量的就业人群有望进一步提升综合素质,由此全面带动从业人员的创新创业。
对劳务品牌方而言,打铁还须自身硬,有了好政策更需与之相匹配。惟有不断提升劳务品牌的内在价值,充分发挥政策推动作用,加强品牌管理和队伍建设,才能将劳务品牌越擦越亮,甚至打造出更多的劳务品牌。(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吴睿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