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会计江湖|所有者权益:“是”多少与“值”多少是两码事全世界还有谁比我们还绝配
2023-04-23 00:36  浏览:35

今天说说与负债紧密相关的另一个会计要素: 所有者权益。

企业是谁的?表面上看起来很简单,其实非常复杂。比如,华为是一家百分百员工持股的公司,可以说是员工的;大部分上市公司,既有大股东又有流通股小股民,如果治理不规范、监管不严格,可能就是“大股东”的;特殊公司陷入流动性危机,债权人可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一旦进入破产程序,其利益保护往往又处于股东之前。

但按照西方的主流观点,通常认为企业是股东的。这种权利往往体现投票权、分红权、剩余资产索取权等方面,并受到法律的严格保护。

站在会计的角度,股东权利最直观的体现就是一个数字——“所有者权益”,通常也称为“股东权益”,计算起来非常简单,就是资产减掉负债后的差额。如果说某人买了家公司,你可别理解错了,他买的往往不是“资产”,而是资产扣除负债后的“净额”。

先看一个故事。

《扫黑风暴》里,新帅公司的实际控制人马帅过世了,他的遗孀李丽涓忙着套现,并通过中间人找到了号称“绿藤炮王”的陈建波。但两人对交易价格产生了分歧,李丽涓要价2亿,明确指出要的人多了,价高者得;而陈建波只愿意出价1个亿,不签合同就把李丽涓“绑架”了。

我们没办法看到新帅的财务报表,无法得出确切的“所有者权益”数额。但从已有的剧情看,新帅账面上有一千多万的现金,还有三个月的工资没有发,按“海哥”的说法,负债很多,“资产”不知道能不能收回来,估计所有者权益不会太高,否则海哥也不会指责李成阳搞了那么多年,就把公司搞成这样了。

进一步看,新帅公司至少有六个股东,除了马帅(及其遗孀外),还有李成阳、文良、海哥、秦老和股东会主持人。据此推算,马帅的股份可能一半都不到,要价2亿,这还是急着套现的价格。之所以还有那么多人抢着要,主要的原因之一,是新帅的手上有一块地,是多年前低价购得的,伴随着伊河新村项目的开发,可能有很大的增值空间。

显然,李丽涓所持有的“股东权益”仅仅是新帅公司的一部分,其价值是由新帅的“资产”重估之后来决定的。而李成阳之所以阻止李丽涓转让股权,一个重要的原因,可能是一旦股权转让,伊河新村项目易手,新帅就没有“硬”资产在手,伴随着沉重的债务负担,马帅的十年心血也就付诸东流了。

理论上,所有者权益是一个重要的会计要素,其金额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资产扣除负债,就是所有者权益的“账面”值。除此之外,所有者权益还有一个“市场值”,市场上的潜在买家会对资产、负债进行重新评估,给出一个可能不同于“账面值”的价格。电视剧中,买家的报价主要来自伊河新村项目的重估,其价值显著高于“账面值”。

账面值是“算”出来的一个数字;市场值是“估”出来的一个值,两个数字一样很少见,不一样是常态。

再看一个真实案例。

股神巴菲特所在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下面有一个控股子公司蓝筹印花公司。这个子公司在1972年花费了2500万美元买了喜诗糖果公司。按照巴菲特当时的计算,喜诗糖果的有形资产大概在800万美元左右,负债几乎为零。为了获得喜诗糖果的股权,巴菲特付出了比账面有形资产净额(800万美元)两倍多的溢价(2500万-800万=1700万美元)。

展开全文

思考一下,巴菲特买的是什么?从会计的角度看,他买的是“股东权益”,也就是喜诗糖果的资产,扣除掉负债之后的“净额”。当然,股神对喜诗的资产、负债进行了重新估值,原则上付出的价款(2500万美元),包括两部分内容,一个是重新估值后的资产-负债(800万美元),另一个则是为了取得该股权所自愿支付的溢价(1700万美元)。

站在喜诗糖果的角度,公司还是那个公司,资产还是那个资产,业务还是那个业务,股东所拥有的“权益”也丝毫未变。如果说有变化,就是“股东”换成了巴菲特控股的蓝筹印花公司。

需要说明的是,喜诗糖果当时的有形资产中包含了应收账款,800万美元的资产规模,意味着公司不需要举债的情况下就能够正常运营。碰上圣诞季等市场需求增多的情形,公司为扩大生产,会进行短期借款,但很快就可以通过经营业务产生的款项回流还清这些负债。

问题是,巴菲特为什么愿意支付2500万美元来取得800万美元的权益呢?

一个重要的原因,可能是当时喜诗糖果每年的利润在200万美元左右,也就是说公司的净资产回报率为25%,远超过行业的平均水平。你可以理解为,巴菲特收购了“远高于市场回报率”的股权,这种超额回报让巴菲特愿意掏更多的钱。

你看,喜诗糖果的“所有者权益”是800万美元,这是“算”出来的,是一个静态的数字,但拿到市场上去卖,就卖出了2500万美元的价格(据说原股东还不太乐意卖)。重要的是,到了2015年巴菲特算了一笔账,喜诗糖果在43年的时间里,仅仅分红就超过了19亿美元,还没考虑这些分红款再投资所创造的价值,因此从长期看这笔投资非常“值”。

最后看一份年报。

2020年底,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总资产为8737亿美元,负债总额为4224亿美元。因此,你可以很容易地得出:公司的所有者权益为4513亿美元。这是能够从公司的报表数字上直接算出或得出的“账面值”。

进一步看看所有者权益的来源。从报表中可以看出,伯克希尔哈撒韦的普通股股本为800万美元,资本公积356亿美元,累积的其他综合收益为-42亿美元,留存收益4446亿美元,按成本计量的库存股为-328亿美元,少数股东权益为82亿美元。

显然,公司的所有者权益的来源,主要有股东投入的资本(800万美元)、留存收益4446.亿美元,还有一些股东超额缴入的股本(资本公积)、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股票回购形成的库存股等。你看,从大数上理解,计入“股本”的股东投入仅有800万美元,而经过55年的经营积累等,仅留存收益就超过了4000亿美元,是原始投入的数十万倍以上。

需要说明的是,所有者权益里,最大的一个“减项”来自库存股,这其实是公司股东授予管理层的一项特别权利,即当公司的“市值”低于“账面值”的120%时,巴菲特可以动用资金回购一部分股票,以提升股东价值。当然在具体回购的时候,会有一些前提条件,比如公司拥有超过日常运营所需的现金,还有就是管理层认为公司在市场上交易的股价低于保守计算的“内在价值”。

这里又多出来一个新的概念——内在价值。理论上,如果会计的账做得漂亮,账面值通常和内在价值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但由于20世纪90年代之后,巴菲特的投资策略发生了一些转变,原来主要是持有“公开交易”的证券(这些证券往往以市价重估),现在更多地是持有“整个公司”的股权(通常以成本入账)。正如“喜诗糖果”的收购一样,有很多股权是“溢价”收过来的,但实践证明有些收购是成功的,有些收购是失败的。收购失败的公司通常要对投资成本进行“减记”,但收购成功的公司却并不会“增记”成本,从而导致“溢价”的处理不对等,进而导致会计核算的“账面值”和管理层保守估计的“内在价值”出现偏差,并表现在市场股价上。

再看看公司的“市值”。最新的2021年半年报显示,公司的所有者权益为4788亿美元,最近的市值大约为6400亿美元左右,也就是说“市值”相对于“账面值”溢价了30%以上。与此同时,以成本计价的“库存股”从2020年末的328亿美元增长到2021年半年末的454亿美元,说明公司在近半年来又进行了近126亿美元的股票回购。这种回购一方面可以解读为,巴菲特认为公司的价值被市场低估了;另一方面也可以认为公司拥有较多的、可以自由动用的现金,短期内没有很好的投资机会。

你看,所有者权益很容易计算,只要资产、负债的数字确定了,所有者权益的数字就能够自然得出,基本的公式就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但 算出来的数字是一回事,市场上的报价是另外一回事;算出来的所有者权益取决于资产、负债的计量;市场上的报价,则影响因素错综复杂。一般来说,报价高意味着市场看好公司,报价低意味着市场对公司有负面评价,而有信息优势的管理层又可以通过股票回购的手段,向市场传递公司内在价值的信息。

《扫黑风暴》里的李丽涓很清醒,知道自己手上的股权所代表的价值高于账面值,所以有底气叫出2亿元的价格;现实生活中的伯克希尔哈撒韦也很自信,对股价低于账面值120%的时候,就授权管理层进行股票回购,以提升股东价值。

所有者权益“是”多少与“值”多少是两回事,你要有一双“慧眼”,从“是”多少判断出“值”多少,如果能够从中找出、找准低估的价值,就可以通过低买高卖来创造价值。

买卖股份本身并不值得推崇,所以海哥也好,大嫂也罢,李成阳都建议不要“卖”而应该“干”,并最终得到“海哥”“李丽涓”等投资人的信任。

好公司也应该想着怎么干好,怎么让股东有丰厚回报,通过“干”好积累利润,增强公司的抗风险能力。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账上,最多的是超过4000亿美元的“留存利润”,那是通过长年累月的努力经营、精心管理所实现的所有者权益增值;公司的努力从长期看也得到了投资者的认可和信任,“市值”上的溢价侧面印证了这一点。“算账”很容易,加减就行;“用账”就难一些,要考虑决策目标。伯克希尔哈撒韦厉害,管理层会干、会算,投资者会授权,关键时候通过“回购”等财务手段向市场“传递”价值低估信息,这体现了“股东第一”的理念,也是上市公司学习的榜样。

(本文为澎湃商学院独家专栏“会计江湖”系列之十,作者袁敏为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教授,会计学博士,研究方向:内部控制、资信评级等,出版有《资信评级的功能检验与质量控制研究》、《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与案例》等著作。)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