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李小加:攻克小微企业投融资“三座大山”温州一家人大结局
2023-04-16 10:35  浏览:52

证券时报记者 詹晨

“在港交所工作的10多年间,我一直在探索,如何提高港交所为中国企业融资的效率。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有很多遗憾,其中最大的遗憾,就是未能为中国的小微企业融资做点什么。”李小加表示。

卸任港交所行政总裁职务后的李小加,终于在昨日正式官宣了自己的事业新征程。

一个连接中国小微企业和全球资本的投资平台——“滴灌通”对外揭开了神秘面纱,这个平台致力于把国际资本精准引入小微企业。

“滴灌通”隶属于牛码集团,该集团由李小加和张高波共同创立。李小加此前担任港交所行政总裁,在任期间成功推动沪港通、深港通及债券通,加强了国际市场与中国内地市场的互联互通。张高波曾担任东英金融集团行政总裁,是中国金融改革、中国企业海外上市和跨境资产管理的积极参与者。

破解小微企业投融资难题

尽管中国小微经济充满活力且整体规模庞大,但却是海外投资者较少涉足的疆域。小微企业单体规模小、承受风险能力低,并且抵押物有限,违约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因此,小微企业投融资特别难,这不仅在中国如此,也是一个世界性难题。

“小微企业投融资难,我认为主要难在它们面对的‘三座大山’——难透明、太分散、难标准化。”李小加表示。

具体来看,首先小微企业个体规模太小,很难承担中介费用,难以提供透明的经营信息;其次它们遍布大江南北,太分散,机构投资者很难进行海量投资部署;第三,它们太难标准化。传统通行的标准化债务融资方式不太适合小微经济的发展规律。债务工具的还本付息节奏比较僵化,很容易和小微企业的经营现金流节奏产生错配。小微企业的资金储备有限,一旦经营稍有波动,按时还款就会出现困难,很容易形成坏账。

在李小加看来,“滴灌通”找到了帮助小微企业翻过“三座大山”的“四大金刚”,它们分别是数字化的抓手、标准化的产品、持续优化的投资组合配置体系和新型的数字化交易平台。

中国经济数字化的普及,解决了小微企业的信息透明化问题。在今天的中国,即便是普普通通的小餐厅、小卖部、理发店,也大多使用电子化管理软件和移动支付系统。小微企业大多生存于某个生态圈中,每个生态圈都有影响力很大的节点企业。节点企业是资本与小微企业之间最好的桥梁,通过与节点企业合作,可以对小微企业进行筛选,并对资金投放和回收实施管控,同时节点企业可以与投资者共同分享投资回报。

李小加表示,最适合小微企业发展的、最为可靠透明的方式,是直接投资,将资金投资到小微企业,与小微企业共担风险,共享收益。通过收入分成的方式来实现这样的类股权投资,又可以有效实现风控,并降低成本。此外,基于海量小微投资的特点,“滴灌通”的基础配置策略是自上而下的。基于精准、透明、实时的数字化信息反馈,我们的投资配置策略具有自我学习、渐进优化的显着优势。

据悉,“滴灌通”的投资策略简称“SHARPE”,分别指代单笔小额、海量组合、收入管控机制、类股权的收入分成安排,为小微企业提供灵活、透明、同甘共苦的长期资本。

“助投”而非“助贷”

李小加表示,希望将大量的国际资本通过“滴灌通”这个系统,灌溉大量需要转型升级的中小企业。这种创新型的投融资模式能充分利用外资,避免游资对国内金融市场形成冲击,更有效地挖掘中国数字化时代的大数据价值,真正实现以数据赋能经济。

李小加认为,要提高资产端的效率应该借助互联网和数字化的金融创新。然而,在这个创新过程中,如果负债端和资产端高效累积的风险,有可能松动金融体系稳定的基础时,在稳定和效率之间,任何国家的监管思路都将是首先确保稳定。

“我理解并认可国家对金融体系的监管理念,但我一直也在进行更深度的思考,如何在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同时,避免把互联网效率这个‘美丽的孩子’,连同‘洗澡水’一起倒掉。互联网金融创新本身依然美丽,但是资金来源和使用方向需要好好地调整和重新配置。”李小加表示。

据介绍,“滴灌通”的目标是,既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平台的信息和效率优势,又要慎重选择资金来源和使用方向。“滴灌通”模式有两个核心要点:第一,资金来源于国际资本市场;第二,资金投放方式,是投资而不是借贷,投向是中小微企业,而不是个人消费。在这里,互联网金融公司不是做“助贷”,而是在做“助投”,帮助有风险承担能力的国际投资者将资金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小微企业,并共享海量组合带来的分散多元的高质量投资回报。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