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李迅雷:全世界都在“放水” 并且进入全面过剩时代 不能再期待全面牛市中国石榴之乡
2023-04-10 00:37  浏览:34
美国有没有大水漫灌?  美国到底有没有大水漫灌?为什么美元泛滥,没有大幅贬值?  去年,美联储大放水的情况下,美国商业银行的信贷增长只有9%。也就是说,美联储在印钞票,美国商业银行比较小心,把钱留在了银行里面,没有放贷出去。因此,不要以为美联储大放水就是大水难灌。全世界都在放水,美国的放水量确实不算特别多。  当然,从事实上来讲,确实过去一年放水量是比较大的。而中国是在过去30年中累积的放水量比较大,存量很大。美国是增量很大。增量太大会引发很多问题,如通胀压力、资产价格泡沫、美国去年房价涨幅就达到14%,持续放水肯定会有一定的后果。  货币不是万能的。如果通过花钱可以解决问题就太简单了。发钱发到后来,肯定会有问题。现在如果继续发钱,就是通胀;如果继续收紧,就是失业率、债务的提升。所以两难。我想今后全球经济的常态,不仅是美国经济,中国经济也是一样。不仅是两难,可能三难、四难,越来越难。  讲到全球经济未来,我是偏悲观的。美国货币大幅增加,美联储持有的国债大幅增加,之后肯定会有问题。美国潜在GDP增速往下走,而美国货币超发指数不断往上走。不仅是美国,全球也是一样的。欧洲的问题更大,欧洲五国债务在不断上升。货币超发和财政不断举债等,最终会加大全球经济的衰退,全球泡沫破灭的风险会越来越大。  拜登是一个改革派,他不完全像特朗普。特朗普就是简单地放水,维持富人的利益。民主党认为既要放水,也要改革。  改革怎么改?由于贫富差距大,就对富人、对企业征税。拜登要建立新的盟友,发展新兴产业。这种主张我想都是对的,可能有利于美国经济结构的改善,但关键在于实施的难度有多大。  改革就要触动利益。只有维持现状发钱,才能够确保拿到更多的选票——这就是为什么美国总统在上任之初都是力推改革,而在中期之后,基本上都开始放水。如果按照这种模式下去,全球问题会累积越来越多。  存量经济主导下的分化时代  那中国经济是怎么样?我们传统动能是房地产和出口。新的配方就是高科技和消费。但它们真正要形成力量,恐怕还需要比较长时间的努力。  房住不炒的背景之下,政策指导要搞制造业投资,制造业今年的机会比较多。一些先进制造业产业的发展比较迅猛,投入也比较大。去年制造业低增长,房地产是高增长;今年应该房地产是低增长,制造业高增长。这是一个机会。  在这一轮周期中,我们还要补库存。过去三年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压产能、去库存,去的产能和库存都降得比较低了。这一轮的需求比较旺盛,使得补库存的周期还能延续。  一季度GDP增速18%以上,但是动力还是不够足。虽然一季度往往是环比较低的年份,但是0.6%的环比还是低了一点,说明今年继续要用政策手段来实现经济的持续稳定。这一轮经济的动力可能会持续到第三季度,明年会回落。因为本身经济体量太大了,动能不足。这一轮反弹是个短的周期。  出口不如去年好、基建投资增速也有限,那么是不是消费会起来?对中国而言,希望消费能起来,但核心问题是要增加居民收入、增加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因为消费是靠中低收入群体的,而不是靠高收入群体。  消费率是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中国的消费率低,我觉得文化是很大的因素。中国人习惯存钱,存了钱,要么买房,要么炒股。  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通胀会起来,但是很难大幅起来。通胀需要钱,如果收入没有明显增长,消费就很难起来,生活资料价格就很难上涨。  房价代表资产价格,房租代表物价。中国在过去10年中房租没有涨,房价在拼命涨。这可以解释为,中国可能存在居民收入明显的分化现象,结构性问题使得中国的物价上涨还是有限的。  所谓对通胀的担忧,我觉得不用担忧。大水漫灌这是事实,但这么多年来美国的通胀也不厉害,因为钱都是跑到资产里面。我经常说一句话:“水往高处流。”最终水都流到了高收入阶层、都流到了资产领域,而非商品领域。在这种情况下,结构性问题很严重、分化比较明显。这种经济结构性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我估计今年央行不会加息。虽然不加息,但流动性还是要收紧的。  第二个现象是一个正常现象,即产业分化,最明显的就是东莞。东莞的产业从原先的传统加工工业到现在搞机器人。东莞有一段时间比较衰弱,因为鸟飞走了,新的鸟没进来。现在新的鸟进来了,所以房价也是大幅上涨。这个新旧动能转换是一个正常形象,更加看好这些新兴产业。  第三个现象是大城市化。2019年,广东有2/3的城市人口是在减少的。现在看到的人口流入现象,是在往新一线和一线二线流入,三四五线都是流出的,所以买房的话肯定不能够买净流出地方的房子。  我看区域经济就看好两个地方:一个长三角,一个珠三角。民营经济越发达的越具有活力,越具有这种增长的动力,这种增长的动力会吸引更多的资源到区域来。  现在正在经历的不是城镇化,而是大城市化。2/3的全国的城镇人口在流出,1/3的大中城市、一线新一线的都在净流入。  第四个分化就是大企业的盈利在增长,中小企业的盈利在下降。要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要降低融资成本。在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大企业的集中度会进一步提升。  看到了现在中国经济的这种分化现象,看到了现在结构性问题所在,那么在解读政策的时候就会更加容易理解。关于政府工作报告,我最想强调的是:调控力度加大。何谓加大?第一是定向调控,第二叫相机调控,第三是精准调控。政策大方向上,一个是扩内需,一个是强科技。目标是对的,政策导向也是对的,关键是难度系数有多大。  把握结构性机会  当前资本市场出现什么问题?首先,注册制的推进速度放缓了。  从大类资产配置来讲,我觉得还是要降低对房地产的配置,增加对金融资产的配置。市场泡沫还是客观存在的,我觉得投资逻辑是一个结构性的,不能再期待有个全面牛市了。  我们的市场还是存在很大问题一一估值偏高,这是一个长期的体现。  投机属性还是比较明显的,还是要坚持价值投资理念。结构性行情,可能很多股票还会往下,少数股票会上。  楼市也是一样的,大部分城市的房价今后会下跌,少数地方会涨,就是进入到结构性时代,强者很强,此消彼长,优胜劣汰,这就是存量经济。  现在面临着比较困难的地方:现在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全面过剩的时代。当前全球经济三大过剩:商品过剩、货币过剩与资产过剩。  我为什么认为“我们应该要买自己买不到的东西”。我曾经写过三篇文章,我发现只有买不到的资产,未来才会值钱。中国总量都过剩了,但存在结构性短缺。  我们一定还是要从历史的眼光来看待资产配置的逻辑,要审时度势、看到我们未来过剩的情况,只有结构性的短缺是存在的。比如说货币过剩,但是对于老少边穷地区来说,货币是短缺的,富人的货币是过剩的。  讲到资产,A股市场总体来讲,反映出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过去配置周期性行业,现在要配置一些高科技。高科技关键还是要看是多少、毛利率是多少。很多所谓的高科技被炒得很高,毛利率只有10%,但它不过就是苹果产业链里面的一个,这种公司是很脆弱的。  目前这一轮行情调整虽然还在调整当中,但我个人觉得,所谓的热门板块、抱团板块的估值水平还是偏高的。未来集中度会进一步提高,有一半的股票以后不用去看了,它们的交易量会越来越小。  高成长就是个神话,没有什么高成长。中国有高成长的公司,连续5年增长20%以上的企业占比大概就是1%,需要百里挑一。从配置来讲,就是看哪些企业能做大。  美国在2012年的牛市,是非常典型的结构性股市:10%的股票在涨,而80%的股票基本上没怎么涨。美国股市有200多年历史了,中国股市只有30年历史,美国股市的今天,肯定就是中国股市的未来。  分化时代,美国很多公司都变成芝麻,少数公司变成西瓜。如今,中国股市也在分化,但是我们现在有好多像乒乓球一样的公司,未来会成芝麻,投资风险还是很大的。  那么未来到底是哪个公司能够做大?举个例子,比如高科技、人工智能、生命科学的,我们要注重于未来,一定要想象、思考。  大宗商品我觉得是一个短期因素。我对第三季度能不能继续保持涨表示怀疑,原因在于大宗商品的定价在美国,但需求在中国。中国对这种金属的需求大致占到全球消费者的一半,但是中国的基建投资起不来、房地产也起不来,对大宗商品的需求到底有多大?我短期看好、长期并不看好。  从线来看,我就看好三条线:一个是粤港澳大湾区这条弯线;第二条是杭州湾湾区弯线上;第三条线是长江经济带,贯穿东西的这条长线上面有几个核心城市,比如长江末尾的南京、苏州、无锡、上海,再往中部地区是武汉跟长沙,再往西部是成都、重庆。  最后一个话题关于人民币汇率。我对人民币的未来还是看好,虽然存在问题,但我们要看相对优势。中国从经济总量来讲,超越美国是必然的,人民币国际化是大趋势。  总体而言,在这个时代,大家在配置资产的时候,金融资产是一个必然的选择,要把握结构性机会,而不是全面铺洒。不要再去关注指数了,要关注哪些行业是有前景的行业;在有前景的行业里哪些企业是真正有实力的企业。但很遗憾,真正的好企业屈指可数,这就是投资难度大的原因。让我们的企业更加有竞争力,还是需要通过改革增强企业的活力。(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