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天 15次实验 上海这条改性塑料生产线成功转产口罩料少年维特之烦恼简介
2023-04-08 20:38 浏览:27
现在回想起转产第一次成功的瞬间,上海石化金昌公司的生产部经理陆军依旧很激动。“当时,第15批口罩料熔指终于达到1500g/10min,我第一时间就将试料送到了下游厂家试生产。” 经过检测,雪白柔软的口罩熔喷布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这距离陆军和团队接到转产口罩料的任务,仅过去了12天。 金昌公司是上海石化的控股子公司,成立于上世纪90年代,主要生产汽车、家电用的改性塑料,聚丙烯熔融指数只有30g/10min。“相当于口罩熔喷布专用料融指的五十分之一。所以,高熔融指数是我们这次研发生产中最需要突破的难关。”陆军坦言,刚接到任务内心真的很忐忑。 口罩熔喷布是口罩中间的过滤层,可以过滤掉细菌,从而阻止病菌传播。口罩熔喷布专用料与其它无纺布原料相比,虽然都是聚丙烯,但在生产工艺和性能上存在很大差异,熔融指数高达1500g/10min。不论口罩的哪一层,均以聚丙烯为原料,但是生产中间层熔喷布的聚丙烯却不同一般。熔喷布专用料是高熔融指数的聚丙烯,熔融指数越高,熔喷出的纤维就越细,制作成的熔喷布过滤性就越好。 “早一天完成转产,老百姓就多一份保护,我们要和时间赛跑!”虽然清楚地知道这是一次“硬任务”,时间紧、难度大、人员少、设备缺,但大家还是毫不犹豫地接下了“军令状”。 “虽然很困难,但我们装置小、机器小,调整改造起来有优势,我们一定要有信心!为了口罩料,拼了!”左思右想没有办法,陆军只好带着大家尝试改造自有设备、调整工艺。 72个小时,陆军带着团队枕戈待旦、连续奋战,增加变频器,更换皮带轮,优化螺杆组合,借用其它生产线水槽……终于,切粒机速度从70m/min提高到了120,2米的螺杆实现了3米的混炼效果,冷却距离从4米增长到了12米……第一批试料经检测,熔融指数达到了800g/10min。 离目标还有很大距离,陆军二话不说,带着团队一道工序一道工序地查找原因、精细调整,一晃又是一个不间断的24小时…… 2月15日,第三批口罩料一出来就被送进了实验室。看着质检员测试数据,陆军站在一边屏住了呼吸。“熔指到1200了。”“多少?”“1200。”质检员又重复了一遍,检测结果让大家欢呼起来。 可是,还没来得及高兴,新的难题出现了:小试出来的熔喷布有异味。刻不容缓,陆军再次扑进了实验室和车间…… 由于缺少专用设备,不管怎么改造、调整,尝试了上百种办法,气味问题仍然没有解决。 “幸好,全社会一心抗疫,团队作战,战无不胜。”陆军深有感触。发现产生异味的原因后,攻关团队认为,更换部分设备零件可以解决问题,于是将零件需求发给了上级公司,发给了供应商,也发给了政府部门。 好消息很快传来:上级公司找到了可供更换的轴承;上海市经信工作党委、上海市经信委从金山二工区找到了合适的挤出机;供应商从成都发出了切粒设备……在这个过程中,配送切粒设备的物流公司给陆军留下深刻印象,“一开始电话我说,大概晚上8点才能送到。我在电话里就急了,说‘你知道那个箱子里是什么吗?是生产口罩的机器!’结果没多久,箱子送到了。送货的小伙子说,老板告诉他,这是生产口罩的设备,一定要第一时间送到。”在陆军和同事的不懈努力下,上海石化金昌公司终于实现了转产口罩料。 12天,从接到研发任务到试产成功,陆军带领团队拼出了新纪录。几乎是马不停蹄,他又带领着团队在一个半月内完成了其它8条生产线的改造。 “钻”是陆军的同事给予他的评价,这位“70后”的生产经理,接到任务的第一时间就和同事们钻进了实验室和车间,调试机器、研究配方、测试分析……一次次失败,一次次尝试,为了第一时间成功转产口罩料,陆军始终奋战在车间一线,“作为一名党员,我很高兴在疫情中能为祖国、为大家做些事情。”陆军表示。 据介绍,目前金昌公司已有9条生产线生产熔喷布专用料,日产量约为30吨,可用于生产口罩3000万只。“大家以后再也不用担心买不到口罩了。”陆军笑着对记者说。(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