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黄金周前中日往来恢复至疫情前,日本旅游业静待中国旅客赴日游高峰再现十八大的主要内容
2023-11-03 21:06  浏览:53

中日同步开启了本年度的五一黄金周,也见证了各自国内游的火爆。

在本次黄金周开启前,中日在出入境方面利好消息不断。中国驻日本大使馆网站信息显示,自2023年4月29日起,搭乘国际航班赴华人员可以登机前48小时内抗原自测替代核酸检测,航司在登机前不再查验检测证明。

日本则提前结束疫情边境口岸对策,从原定的5月8日凌晨0点提前至4月29日凌晨0点,且所有入境日本的乘客(包括自中国出境者)都无需出示有效疫苗接种证明或离境前的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中日双方在入境政策方面的一系列调整,意味着中日之间的往来恢复至疫情前。不过,与中日各自国内游的火热相比,中日间的旅游业复苏仍慢半拍。一位在4月28日赴日旅游的中国游客小陈告诉第一财经,机场出境候机厅还是略显冷清,“但是东京的住宿价格翻了好几番”。

中日往来恢复到疫情前

中日之间的入境风波还要追溯至去年底。当时,日本政府的信息显示,自2022年12月30日起,7天内有中国旅居史的旅客,将在入境日本时接受落地检,如果被检测出阳性,原则上会进行7天隔离。隔离的住宿和饮食费用由日本政府承担。

今年1月8日,在此前基础上,日本政府加强以中国入境者为对象的新冠病毒口岸管理。比如,要求自中国入境日本人员在入境时实施的检测将改为准确度更高的PCR检测(即核酸检测)或抗原定量检测。同时,对所有从中国大陆直航入境者,无论是否接种过疫苗,都要求提供72小时内的核酸阴性证明。日本政府还呼吁日本的航空公司限制与中国的航班数量,直航航班到达的机场仅限于成田机场、羽田机场、关西机场和中部机场4个机场。

此后,鉴于针对中国入境者的阳性检测比例不断降低,日本政府于3月1日起放宽对从中国入境人员的新冠防疫检测措施,从入境时的航班全体检测调整为抽查检测,但仍需提交疫苗接种或核酸检测证明。

随着中日间入境限制的不断放开,3月底以来中日航线的恢复也在稳步进行。中国航司方面,东航、南航、国航等都陆续复飞了往返国内多个城市与日本多地的航线。日本航司方面,日本航空(JAL)自3月26日起率先复飞中国航线。全日空则计划在6月上旬前,将日本与中国之间的国际旅客航班班次由目前的39次增加到每周往返59次,相当于4月底水平的1.5倍。

日旅游业预测中国游客或7月真正回归

尽管日本入境政策的调整比预期提前,但对于不少日本旅游业人士而言,没有大批中国游客的到来,日本入境游的高峰就未真正到来。日本最大旅行社JTB预测,2023年将有2110万国际游客到访日本,同比增长551%,而来自中国的游客预计将从7月开始真正回归。

此前中国赴日游的高峰出现在2019年。日本旅游局(JNTO)2019年的各项旅游数据显示,当年访日外国游客人数为3188.21万人,其中,来自中国(包括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访日游客达1677.56万人,占全体访日外国人的52.6%。在消费方面,中国大陆游客的消费额在当年名列第一(达1.77万亿日元),在访日外国人整体消费额中占比36.8%。

虽然中国游客的量尚未恢复,但日本旅游业已摩拳擦掌。横滨市文化观光局观光MICE振兴部观光振兴课长斋藤信明告诉第一财经,横滨市的旅游业在逐步复苏的同时,也在静待海外游客,尤其是中国游客的归来。他告诉第一财经,这些年,横滨多了很多打卡的新地标。比如,已运行两年的Air Cabin是日本首个在平原地带建设的“都市型”缆车,位于横滨市的中心地带,连接JR樱木町站和横滨红砖仓库所在的运河公园,全长约630米。同时,横滨山下码头的横滨高达工厂也成为不少动漫迷的新宠。此外,横滨海洋塔已完成更新,索尼开发的边散步边听港湾未来21地区介绍的项目WALK AROUND MIRAI也已启动。

相对于以横滨为代表的日本热门旅游目的地,如今,日本一些小众的旅游目的地也把目光瞄准中国市场。比如,山形县哈尔滨事务所时任所长菊地裕非常关注近年来中国市场兴起的露营热潮。他告诉第一财经,在山形县,除双板滑雪之外,豪华野外露营、室外桑拿等旅游设施如今已成为当地旅游资源的新亮点,“现在注重个人隐私的新兴户外旅游活动也逐渐兴盛。”

而在日本知名花滑运动员羽生结弦的故乡,日本宫城县则希望进一步拉进与中国游客的距离。日本宫城县大连事务所副所长村田笃俊表示,在仙台的地铁国际中心站有一座羽生结弦选手的纪念碑;附近还有一处名为五色沼的湖泊,据说是日本花样滑冰的发源地,“在泉区的七北田公园,粉丝可以打卡羽生出镜的《周末仙台》杂志同款拍照地。”当然,他还强调,宫城县首府仙台市是鲁迅的留学地。

回溯过去几年,斋藤表示:“在横滨,移动支付的方式很多,能使用微信、支付宝、银联的店铺很多,支持多语种的店铺也多了起来。”他期待在不久的将来,能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回归。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