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去年净值下跌近四成,消费主题基金后市如何看?新还珠格格之燕儿双双飞
2023-11-03 21:02  浏览:45

随着基金2022年年报陆续披露,多只消费主题基金业绩并不理想。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去年消费主题基金净值累计跌幅普遍超过10%,最高一只净值下跌近40%。

具体看来,截至2022年12月31日,华泰柏瑞消费成长混合基金收益率为-39.77%;广发资管消费精选灵活配置混合基金收益率为-20.52%;东财消费精选混合A基金收益率为-13.67%;信澳消费优选混合基金收益率为-11.97%。景顺长城新兴成长混合A基金收益率为-14.39%。

从消费主题基金去年四季度末的重仓股来看,主要涉及白酒、啤酒、调味品、医药等消费股。

反映在二级市场上,申万一级食品饮料行业指数去年全年累计跌幅超过15%。细分行业中,申万二级饮料乳品行业指数全年跌幅超过20%,消费电子行业指数全年跌幅超过40%。

不过对于消费行业在2023年的复苏趋势,基金经理们在财报中也表达了一定的预期。

广发资管消费精选基金经理张冰灵表示,2022年四季度经历了政策方面诸多巨大的波动,从走向极度的悲观,到转向、修复,消费行业持续反弹,虽然基本面还没有看到明确好转,但是预期得到了第一步修复。

银河消费基金经理卢轶乔认为,2022年消费行业受到疫情持续管控等因素影响,基本面出现较大的压力。在2022年消化估值的基础上,2023年在消费场景持续修复、经济持续回暖的大背景下,消费相关企业将出现基本面的大幅改善。

在信澳消费优选基金经理刘维华看来,2022年四季度,消费行业基本面依旧处于底部,但房地产和防疫政策的双放松令股票市场先抑后扬。基于2022年底政策放松的延续,2023年消费行业需求将会企稳回升,公司盈利也将逐步改善。

对于消费股后期的表现,业内普遍认为此轮消费修复力度较弱。

卢轶乔认为,随着防控政策的调整,初期消费场景的修复必将带来可选消费的大幅修复,经济重回增长也将使消费的修复更具有持续性。但卢轶乔提示称,本轮经济周期所处位置不同,经济增长前景不如2020年那么强劲。

从行业整体来看,2023年消费增速修复力度低于预期。九方金融研究所宏观研究员尤众元对第一财经分析称,本轮复苏周期内,海外风险事件频发,外需走弱。

尤众元分析称,随着防疫政策优化,消费场景恢复,消费相关的多项指标出现复苏。商品消费回暖,旅游出行等服务消费大幅反弹,1~2月零售业PMI较2022年12月明显回升。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5%,较2022年12月回升5.3个百分点,增速由负转正。

从细分消费类型来看,尤众元指出,今年来餐饮收入快速反弹,但以汽车为代表的大宗消费是拖累项,1~2月份乘联会口径乘用车零售268.3万辆,同比减少20%。且疫情对于居民未来收入预期的冲击短期内不会完全消失,居民可能在后疫情时代暂时维持高储蓄率的习惯,针对2023年全年的消费增速,预期落在6%至7%的区间内,低于2019年8%的增速。

值得一提的是,当前国内社会环境、消费行为和消费趋势发生了变化。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常务副院长、MBA中心主任魏航此前在科技赋能下的零售经济发展论坛上表示,目前我国零售业正从传统零售转向以科技创新、线上线下全渠道融合的发展。以数字化为核心的科技创新正成为零售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一环。

在此背景下,汇添富基金张伟认为,成熟品类的消费品行业单靠总量增长较难发展,少数新兴消费品类将迎来更多机会。张伟认为,传统消费的升级和集中度提升,新兴消费渗透率的提升,预计消费产业会有越来越多的结构升级的机会涌现出来。

魏航提到,当前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在国内经济发展中所起到的核心推动作用。但是如何发挥科技创新在拉动消费,促进零售产业数字化变革,提高线上交易效率上的作用,仍是一个待解的难题。

具体到细分领域,奶酪基金经理庄宏东看好白酒、中药等板块的业绩。

庄宏东认为,高端白酒需求依旧稳定,全年安全边际较高;而个别区域白酒龙头或将在去年同期疫情影响导致的低基数背景下实现较好的业绩弹性;大众品行业在2022年需求、成本两端承压,随着2023年成本回落,在需求复苏背景下,叠加去年同期低基数的情况,多数细分赛道龙头的盈利有望实现逐步修复;另外结合核心原材料涨价、院内需求增长以及新一轮国企改革的背景,中药板块多个细分行业龙头在一季度乃至全年均有望实现较高业绩增速。

创金合信基金首席经济学家魏凤春更看好居民的自住消费和中高端消费需求,包括促进家庭装修消费,增加智能家电消费,推动数字家庭发展;中高端消费品方面,将促进旅游消费、免税业有序发展,中高端消费品国内供应量增加等。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