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必看盘点微信微乐麻将万能看牌辅助器—确实有挂,真相揭秘透视内幕!小生这厢有礼了
2023-11-03 10:45  浏览:27
必看盘点微信微乐麻将万能看牌辅助器—确实有挂,真相揭秘透视内幕! 据国家卫健委网站消息,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38例,其中境外输入23例,本土15例(江苏6例,其中无锡市5例、苏州市1例;四川3例,均在成都市;黑龙江2例,均在鸡西市;上海2例,均在闵行区;广东1例,在深圳市;云南1例,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当日转为确诊病例12例(境外输入7例);当日解除医学观察27例(境外输入26例);尚在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686例(境外输入572例累计收到港澳台地区通报确诊病例42554例。其中,香港特别行政区22468例(出院16190例,死亡288例),澳门特别行政区79例(出院79例),台湾地区20007例(出院13742例,死亡852例)。

门槛降了!30岁就可6折买这个一线城市人才房 上新数千套

  关注深圳保障性住房的人们,终于等来了深圳第二批次人才房的公告。近日,包括南山区、光明区、盐田区在内的人才房已经陆续公示。

  3月2日,盐田住建局发布了人才住房配售的公告,安居云畔项目将启动配售,共计83套房源;3月1日,光明住建局发布公告,此次共推出685套人才房源,包括安居凤桐苑和华侨城九樾广场两个项目;2月28日,南山住建局公布了深铁熙府和安居同乐馨苑两个人才房项目,共计2279套。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第二批次人才房申购门槛相比首批次有所降低:一是降低了未婚购买可售人才房的年龄限制门槛(由35岁降至30岁),二是放宽了对共同申请人的户籍要求。

  “我也关注到深圳第二批次人才房的门槛有所降低了,这跟目前市场人才房的供应有极大关系。从去年以来深圳的人才房供应量明显加大了,现在降低第二列队门槛,也有利于加大人才房的周转,迅速实现销售,让房企快速实现回款。”3月2日上午,国家高端智库研究员宋丁通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微信采访时表示。

  申请年龄和户籍门槛降低

  事实上,早在2月中下旬,市场就有“深圳人才房政策将有变化”的传闻,如今也算是“尘埃落定”。

  从深圳住建局公布的信息来看,深圳人才房的申请被分成了两个队列,选房顺序通过公证摇号确定(高层次人才除外),第一队列将先于第二队列选房。

  具体来看,第一队列为夫妻双方均为深圳户口,并满足在深圳累计社保缴纳3年的条件(申请人为单身的,应当年满35周岁)。第一队列的申请条件跟以往相比并无明显变化。

  不过,第二队列的申请条件相比以往明显放宽。一是单身年龄限制有所放宽,从以前的35周岁放宽到了30周岁;二是对申请人的户籍限制放宽了,从以前的双方都需深圳户口,变更成了仅需主申请人是深圳户口,配偶和子女可以不是深圳户口。

  深圳人才房对门槛的“下调”,或与首批次人才房去化不理想有一定关系。

  去年11月,深圳推出首批次6个人才住房项目,共计4422套房源,售价约为市场价的6折,出让规则是在签订买卖合同满10年可申请取得住房完全产权。

  但从首批次人才房的去化情况来看,并不十分理想。深圳首批次人才房共吸引了15294户家庭参与认购,相当于每4个家庭可以选中一套房。

  据深圳住建局公示的数据,深圳首批人才住房终审合格认购申请家庭共1.48万户,中签率不足30%。但至选房结束,首批次4422套可售人才房中共有1930套房源被选定,其中2房房源共1957套,已选927套,剩余约52.6%;3房房源共2465套,已选1003套,剩余约59.3%。

  值得一提的是,从首批次人才房入市到第二批次人才房配售,中间有将近4个月的时间周期间隔,之前没资格申请人才房的人群,也足够时间完成相关条件。

  方莹(化名)参与了深圳第二批次人才房配售,但未参与首批次人才房申请。她告诉记者,“之前深圳首批次人才房出来时,大家对这个东西的概念还相对模糊,在首批次人才房结束后对相关信息才相对比较了解。之后为了赶上第二批次人才房,(我们)就抓紧把各种手续给办了,包括跟男友领证、让男友把户口迁到深圳等。”

  今年预计8个人才房项目入市

  据公开信息,今年深圳预计将有8个面向人才配售的住房项目入市,涉及光明、宝安、南山以及龙岗、龙华、盐田等6个区域,价格在2.3万-5.7万/平方米,相当于周边房源市场价的6折左右。

2023年深圳预计入市人才房项目

来源:深圳克而瑞区域

  值得一提的是,1月17日,深圳出台了四份与保障性住房相关的征求意见文件,内容提到,深圳未来将大力发展共有产权住房,申购人与政府共同持有产权,实行封闭流转、满五年可转,售价约为土地出让时市场价的一半。

  宋丁向记者表示,“共有产权房是全国各地都在推行的一种方式,按照深圳此前的政策,未来将不再建安居商品房了,转而取而代之的是共有产权房,但共有产权住房的特点就是全封闭,意味着未来的销售人群是特定的。对比之下,人才房的优势反而更加明显了,不排除市场觉醒之后,对人才房的热度比之前要更高。”

  深圳计划在“十四五”期间供应分配住房65 万套(间)。其中,供应分配公共住房34 万套(间),包括公共租赁住房 6 万套(间)、保障性租赁住房 20 万套(间)、共有产权住房 8 万套。

来源:深圳市住房发展“十四五”规划

  记者对近期入市人才房市场的走访发现,深圳第二批次入市的人才房相对首批次人才房源的整体关注度要更高。

  主要表现在,一是相比首批次的人才房,第二批次入市房源整体推广力度更大,包括华发冰雪世界、深铁熙府等项目,先后举办诸如名师专题讲座、到访抽奖、媒体品鉴等营销活动。

  记者在部分项目现场看到,看房人流量明显增加,甚至部分人才房项目因现场看房人数较多,销售专员只能一对多进行讲解。

  “请问我们的项目有学区规划吗?”“目前周边配套还相对落后,未来这边的布局是怎样的?”在多个人才房项目现场,记者几乎都能听到购房者相类似的提问。

  这或许也是大多数购房者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事实上,深圳第二批次入市的人才房源,除了安居同乐馨苑和深铁熙府之外,其他房源均位于深圳传统意义上的“关外”。

  而值得一提的是,安居同乐馨苑和深铁熙府虽位于“关内”,但周边配套情况仍存在较大改善空间。其中,安居同乐馨苑距离地铁站约1.4公里,步行约20分钟;深铁熙府属于地铁12号线左炮台东站的地铁上盖物业,周边主要以港口及部分工厂为主,大区域上处于前海和蛇口的结合地带。

  此外,深圳第二批次将入市的人才房源,整体数量也比首批次多不少。首批次房源累计入市共4422套房源,而第二批次的房源中仅光深铁熙府和华发冰雪世界两个项目的人才房源就超过了5000套住房。

  3月2日下午,广东省城乡规划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宇嘉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人才房、共有产权房等保障性住房的陆续入市,在短期内将“分流”一部分商品房的需求。

  “这是由两方面因素所决定的,一个是对商品房市场的走势,并不是全面看好;另一个的话,在部分重点城市商品房的价格还比较高。”

两会丨全国政协委员、上海银保监局局长王俊寿:营商环境“筑好巢” 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才能“引好凤”

  “营商环境‘筑好巢’,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才能‘引好凤’。”全国政协委员、上海银保监局党委书记、局长王俊寿对记者表示,助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能级提升,更好发挥上海开路先锋、示范引领、突破攻坚的作用,就要从软件、硬件双向发力,围绕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形成合力,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提供“上海经验”

  “最近这些年,金融开放的成绩大家都有目共睹。”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3月3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指出,近年来,金融部门先后推出了40多项对内对外金融开放的措施,大幅放宽了金融服务的市场准入。深化金融改革,有序扩大金融业高水平开放,下一步就要进一步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稳步扩大金融领域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

  王俊寿认为,上海始终坚持“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打创新牌”,在优化国内营商环境任务中,上海也应主动承担起为国家“试制度”的责任,利用国际金融中心资源优势,对标国际先进,为打造中国特色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提供“上海经验”。

  2022年11月18日,人民银行、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印发了《上海市、南京市、杭州市、合肥市、嘉兴市建设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明确提出要通过5年左右时间,将上海等5座城市的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打造成为科创金融合作示范区、产品业务创新集聚区、改革政策先行先试区、金融生态建设样板区、产城深度融合领先区,其中,上海的具体任务就是要推动国际金融中心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功能再上新台阶。

  上海首席经济学家论坛金融发展中心离岸金融研究所所长景建国、交通银行国际部离岸中心高级客户经理祝宇航近期联合撰文指出,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根本目的是要承担起实施国家战略和人民币国际化、实现金融开放和安全、增强全球资金的集聚和配置能力、参与全球性金融交易和监管规则的制定、抗衡霸权国家对国际金融的垄断等重任。

  法治“软件”引领,提升保障水平

  不过,在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能级提升的过程中,仍存在诸多痛点、难点和堵点,包括金融法治与金融中心的国际地位仍不匹配,税收政策环境对海外金融机构和专业人才吸引力仍显不足,ESG(Environmental、Social、Governance,即环境、社会和治理)水平将影响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潜力等。

  针对上述问题,王俊寿在今年准备的提案之一《发挥国际金融中心优势打造中国特色营商环境》中建议,要强化法治引领,提升国际金融营商环境法治化保障水平。

  “营商环境硬件犹如土壤,土地好,庄稼才能长得好;营商环境软件犹如空气,空气优,才能百业兴。”王俊寿表示,法治作为“软件”发挥引领作用,首先要坚持法治思维引领,进一步完善金融法律法规,发挥法治在营商环境建设中的规范和保障作用,以法治力量推进政治安定、社会安宁、经济安全,为营商环境营造安全大前提,为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王俊寿还建议,要加强金融司法国际交流传播,提升金融司法的国际影响力和公信力。建设国际化的仲裁和调解机制,探索建立更多适用国际通行的金融仲裁规则。同时,加强地方金融立法,为中小企业发展、知识产权保护、劳动者权利保护等提供制度保障。在浦东尤其是临港新片区推动制度创新,探索建立长三角地区跨省立法协同机制,重点推进长三角营商环境的联动认同。

  去年8月印发的《上海金融领域“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下称《规划》)指出,截至“十三五”末,上海金融从业人员数量已达47万人,按照《规划》锚定的发展目标,到2025年,上海金融从业人员将达到55万人左右。如何发挥政策效能,提升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对专业人才的吸引力同样是其迈向更高能级时需要解决的问题。

  王俊寿认为,要依托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临港新片区,探索制定国际金融中心税收支持政策。一是扩大金融业增值税的抵扣范围,对重点发展的金融业细分行业和金融创新产品提供适度税收优惠。二是探索对跨境金融、离岸金融试点业务制定配套的税收优惠安排。三是对标国际标准,探索建立新的征管和纳税服务模式,增加纳税透明度,降低征纳成本,减少企业纳税费用。四是将商业养老保险、商业医疗保险支付列入个税专项扣除的适用范围,使得中外资金融机构专业人才享受同等税改红利。

  抓机遇,推动金融中心绿色转型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推进,肩负服务实体经济转型、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重要历史使命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同样需要对此着墨。

  今年年初,上海银保监局就联合上海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科委、市生态环境局、市住建委、市交通委、市地方金融监管局等八部门印发了《上海银行业保险业“十四五”期间推动绿色金融发展服务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行动方案》,目标是到2025年,上海银行业保险业基本建成与碳达峰相适应的绿色金融生态服务体系,形成一批绿色金融行业标杆;绿色金融综合服务效能不断提升,预计绿色融资余额突破1.5万亿元,绿色保险、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绿色信托、绿色资管、绿色租赁等业务稳健发展;绿色金融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形成绿色金融可复制可推广的上海方案。

  ESG是绿色金融管理的重要支柱,王俊寿认为,目前上海尚未形成系统的ESG法规、制度体系和投资机制;企业的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公司治理综合水平偏低;ESG披露标准不统一,投资者保护、可持续投资、绿色金融的探索和实践刚处起步阶段。

  “ESG水平可能会成为制约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王俊寿提醒,因此,他建议,要抓住机遇,促金融中心绿色、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一是加强ESG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相关法规制定,加强环境保护方面的政策支持和投资保护。鼓励企业更加重视环境问题,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提升公司治理水平。提高企业ESG披露标准和透明度。二是优化绿色金融发展营商环境,推动金融绿色和可持续的转型发展,推动建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ESG生态体系,建设上海ESG投资国际合作促进机制,将上海打造成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国际金融中心。

两份文件重磅出炉!1200亿基金投顾迎新规,明确了这些内容…

  券商中国

  在基金投顾试点工作进入第四年之际,1200亿规模的产品再迎新规。

  3月3日晚,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投资顾问服务协议内容与格式指引》(以下简称《指引》)。该协议明确了基金投顾服务方式和内容、基金投顾服务相关费用、管理型基金投顾服务的内容、基金投顾机构及基金投顾人员禁止行为,以及争议处理措施情况和客户的权利义务等多项内容。

  《指引》规定,基金投顾机构为客户提供基金投顾服务时,应根据本指引要求制定服务协议。《指引》要求自发布之日起20个工作日后,为新客户提供基金投顾服务的或为老客户提供新基金投资组合策略的,应当按照该协议展业。文件所涉相关规则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对相应内容进行调整。

  同日,基金业协会还披露了《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投资顾问服务风险揭示书内容与格式指引》,规定基金投顾机构不对客户投资收益状况或本金不受损失作出任何承诺,投资风险由客户自行承担。基金投顾服务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为其他客户创造的收益并不构成业绩表现的保证。

  应明确基金投顾服务相关费用

  《指引》规定, 应订明客户身份信息收集、使用等与客户信息保护相关的方式,客户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姓名/名称、证件号码、联系方式、银行账户认证信息等。

  此外,还应订明基金投顾服务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一)对客户进行适当性管理,了解客户风险识别能力、风险承受能力、投资目标等信息;

  (二)向客户提供《风险揭示书》《策略说明书》等;

  (三)对基金实施尽职调查,形成评估报告,建立基金备选库;

  (四)集中、统一生成和调整基金投资组合策略建议;

  (五)向客户进行信息披露;

  (六)向普通投资者提供服务的,在首次接触并向客户提供服务前,提示客户可以通过录音、截屏等方式留存相关信息;

  (七)通过互联网在线方式提供投资顾问服务的,向客户提供记录、保存、下载等留痕功能;

  (八)持续对客户进行服务,对客户的风险识别能力、风险承受能力、投资目标等进行再评估,发现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投资需求等发生重大变化的,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指引》还对基金投顾服务相关费用做了明确规定:应订明基金投顾服务费收取标准和方式,包括但不限于:收取标准及计算方式以及计提方式、收费时间及方式。应载明基金投顾服务费收取标准和方式的查询路径。同时应订明基金投顾机构与客户应根据法律法规及其他规定各自承担相应税费。此外,应订明基金交易产生的申购费、赎回费、转换费及其他基金销售费用的承担方。

  管理型基金投顾服务应订明投资限制条款

  《指引》表示,向客户提供管理型基金投顾服务的,应订明以下内容:

  (一)基金投顾机构可以接受客户的委托为客户开立授权账户,代客户做出具体基金投资品种、数量及买卖时机的决策,并代客户执行基金申购、赎回、转换等交易申请;

  (二)基金投资组合策略详情,包括但不限于投资目标、投资范围、投资策略、风险收益特征等,前述内容体现在基金投资组合策略说明书的,应载明查询路径;

  (三)定期提供交易执行报告,就是否按照本协议的约定进行交易操作、是否存在执行偏差等进行说明;

  (四) 风险控制措施。

  《指引》着重强调,向客户提供管理型基金投顾服务的,应订明投资限制条款,包括但不限于:单个客户持有单只基金的市值,不高于客户账户资产净值的20%,货币市场基金、指数基金不受此限制;但如果因证券市场波动、基金净值变动等基金投资组合策略之外的因素,导致客户持有基金市值不符合上述条件的,基金投顾机构应在3个月内进行调整,但经监管部门认可的情形除外。

  明确基金投顾机构及基金投顾人员禁止行为

  《指引》还对基金投顾机构及基金投顾人员禁止行为列了清单:

  (一)利用基金投资顾问业务从事违法、违规活动,或为违法、违规活动提供便利;

  (二)泄露客户信息、投资计划以及交易情况等;

  (三)泄露、隐匿、伪造、篡改或者毁损服务协议等相关资料;

  (四)从事非公平交易、利益输送等损害客户合法权益的活动;

  (五)向客户承诺收益、本金不受损失、限定损失金额或比例等;

  (六)违规与客户约定分享投资收益或者分担投资损失;

  (七)从事内幕交易、操纵证券交易价格及其他违法违规的证券交易活动;

  (八)向客户推荐结构复杂的基金,包括监管部门认定的其他基金;

  (九)向客户提供未经公司投资决策委员会审议的基金投资组合策略或擅自变更基金投资组合策略;

  (十)法律法规及其他规定规定的禁止行为;

  (十一)服务协议约定的其他禁止行为。

  公募基金投顾管理规模近1200亿元

  2019年,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做好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投资顾问业务试点工作的通知》,标志着公募基金投资顾问业务试点正式落地,买方投顾模式在中国推行。 

  当前,共有60家机构获得了试点资格,其中54家试点机构已经展业,涉及440万个账户,95%为小微户(10万元以下),管理规模近1200亿元。其资产配置结构为:33%为混合基金,31%为债券基金,股票基金和货币基金分配分别为10个百分点,客群呈现较为明显的中等风险偏好特征。大部分已展业的试点机构都推出了相应的投顾品牌,以线上渠道为个人客户提供低门槛产品和服务,体现了财富管理的普惠性趋势。

  3月3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与蚂蚁集团研究院联合发布的《投顾业务的全球实践与中国展望》,报告认为,从中国整体投顾市场来看,试点机构依然有限,建议监管机构继续推动试点范围扩大,常态化投顾业务试点准入审批机制,引导更多机构、更多类型机构加入到试点中,包括引入更多商业银行、证券公司、第三方销售机构等,推动尚未展业的银行开展业务,实践“销售平台+基金投顾”的合作模式等,以及出台《投资顾问法》。

  报告还指出,监管机构需要借鉴国外投顾经验,从监管层面推动多样化的投顾服务模式发展,加快推进投资咨询式投顾业务发展,推动投顾业务机构收取资产管理规模费用、固定费用等多样费用,并通过监管手段进一步降低投顾的服务和管理费用,推动专属投顾的低费率产品的创新和审批,真正解决投资顾问与客户利益一致性的问题。

  明辉国际(03828)发布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6个月中期业绩,收入约8.91亿港元,同比增长49%;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约2810万港元,而去年同期取得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4690万港元;每股盈利3.9港仙;拟派中期息每股1港仙。据悉,集团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6个月的毛利同比增加75.9%至约1.98亿港元。因集团采取多项措施(包括加强成本控制及加大高利润率产品的销售),毛利率较去年同期的18.9%上升3.4个百分点至22.3%。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