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资讯
我来教教大家微信斗牛必赢神器-真相揭秘曝光内幕凰图腾剧情
2023-11-02 10:46  浏览:50
我来教教大家微信斗牛必赢神器-真相揭秘曝光内幕 据国家卫健委网站消息,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38例,其中境外输入23例,本土15例(江苏6例,其中无锡市5例、苏州市1例;四川3例,均在成都市;黑龙江2例,均在鸡西市;上海2例,均在闵行区;广东1例,在深圳市;云南1例,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当日转为确诊病例12例(境外输入7例);当日解除医学观察27例(境外输入26例);尚在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686例(境外输入572例累计收到港澳台地区通报确诊病例42554例。其中,香港特别行政区22468例(出院16190例,死亡288例),澳门特别行政区79例(出院79例),台湾地区20007例(出院13742例,死亡852例)。

刚刚,2023退市第一股定了!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中国基金报 

  在多次收到告知书后,上市22年的*ST凯乐终于要告别A股市场。

  2月8日晚间,*ST凯乐发布股票终止上市暨摘牌公告称,2022年12月29日至2023年2月2日,公司股票连续20个交易日的每日收盘价均低于1元;上交所将在2023年2月15日对公司股票予以摘牌,公司股票终止上市。         

  根据相关规定,交易类强制退市公司股票不进入退市整理期交易。公司应当在股票被终止上市后立即安排股票转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转让的相关事宜,保证公司股票在摘牌之日起45个交易日内可以挂牌转让。

  而在*ST凯乐身后,还有多家上市公司触及终止上市情形。未来这些公司也将大概率踏上*ST凯乐走过的路。*ST凯乐2022年三季报显示,截至2022年9月30日,公司共有股东69942户。

  触及多项退市指标

  据了解,2022年12月29日至2023年2月2日,*ST凯乐股票连续20个交易日的每日收盘价均低于1元,触及交易类退市指标。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2022年1月修订)》(以下简称《股票上市规则》),交易类强制退市公司股票不进入退市整理期交易。上交所公告终止上市后的5个交易日内,对公司股票予以摘牌,公司股票终止上市。        

  实际上,除了交易类强制退市指标外,*ST凯乐还触及其他退市指标。根据*ST凯乐发布的公告,公司还将触及财务类退市指标情形和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公司股票将被终止上市。

  *ST凯乐公告显示,经财务部门初步测算,预计2022年年度实现营业收入7.89亿元,扣除与主营业务无关的业务收入4398.83万元,营业收入扣除后金额为7.45亿元。而公司已预计2022年度期末净资产为-21.54亿元到-23.22亿元,上年度(2021年)期末净资产为-18.15 亿元。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的相关规定,公司将触及财务类退市指标情形。

  根据《股票上市规则》规定,公司应当在股票被终止上市后立即安排股票转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转让的相关事宜,保证公司股票在摘牌之日起45个交易日内可以挂牌转让。

  *ST凯乐表示,公司目前正与券商进行接洽,拟签订《委托股票转让协议书》,委托其提供股份转让服务,并授权其办理股份退出登记,股份确权及股份登记和挂牌转让的有关事宜。

  5年累计虚增营收逾500亿

  公开资料显示,*ST凯乐的主营业务是专网通信产品、光纤光缆、通信硅管、移动智能终端等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2000年7月,公司在上交所正式挂牌上市。

  该公司曾涉及震惊A股的“专网通信”诈骗案。在去年12月2日,证监会曾对*ST凯乐下发的行政处罚和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显示。2016年至2020年,*ST凯乐与诈骗案“主角”隋田力合作开展“专网通信”业务。

  合作期间,*ST凯乐仅在2016年存在少量专网通信业务。其他专网通信业务均为虚假,仅是按照合同规定伪造采购入库、生产入库、销售入库等单据,没有与虚假专网通信业务匹配的生产及物流,以此虚增收入、利润。其中,在2018年,*ST凯乐虚增营收金额达到高峰,高达146.38亿元,占当年营收金额的73.31%。而在2020年这一占比达到高峰,达到91.13%。另外,当年其虚增利润为14.51亿元,占当年利润总额比例达到惊人的247.45%。

  告知书显示,*ST凯乐2016年至2020年累计虚增营业收入512.25亿元,虚增营业成本443.52亿元,虚增利润总额59.36亿元。而且经测算,*ST凯乐2017年至2020年的归母净利润均为负。

  多家上市公司或重蹈覆辙

  需要注意的是,A股2022年年报披露期将至。在此之前,已有不少ST板块公司发布业绩预告并提示可能存在的退市风险,A股或将迎来新一批退市公司。除*ST凯乐外,*ST科林(维权)、*ST金洲(维权)也已收到交易所事先告知书。

  *ST科林因2021年财务报告还未完成整改,公司申请撤销股票退市风险警示申请被拒,触及股票终止上市情形。截至2022年9月30日,*ST科林共有股东7732户。*ST金洲因触及交易类退市情形,收到深交所事先告知书。截至2022年9月30日,*ST金洲共有股东28993户。

  *ST金洲2月2日也公告,当日公司股价收盘价格为0.72元,公司股票已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面值(2022年12月29日-2023年2月2日)。已触及交易类退市规定,根据相关规则,公司股票自2月3日起停牌,公司股票交易存在被终止上市的风险。截至目前,*ST金洲尚未发布摘牌公告。

  除了*ST凯乐、*ST金洲两家公司已确定触及退市指标外,随着2022年年报业绩预告披露,今年以来,已有不少ST公司均提示了公司股票可能存在退市风险。例如,*ST辅仁(维权)、*ST西源、*ST荣华(维权)3家公司已锁定财务类强制退市。

  其中,*ST辅仁、*ST荣华预计触及“净资产为负”的退市指标;*ST西源预计同时触及“净利润为负+营收低于1亿元”以及“净资产为负”两项退市指标。另外,*ST紫晶(维权)、*ST泽达(维权)可能触发重大违法类强制退市。

  近年来,A股“新陈代谢”速度加快,退市公司数量明显增多。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沪深交易所已有43家公司终止上市,总量创新高。2022年一年的退市数量几乎相当于2019年至2021年这3年的总和。

  随着全面注册制改革的推进和退市新规的严格执行,常态化的退市机制将加速形成,国内资本市场也将快速形成“有进有出、优胜劣汰”的良性循环。投资者应坚持价值投资,避免对退市股票的盲目炒作。

A股首份2022年年报出炉 金三江去年净利润同比上涨三成

  A股首份2022年年报出炉。2月8日晚间,金三江(SZ301059,股价25.36元,市值31亿元)正式披露2022年年度报告,公司去年实现营收2.79亿元,同比增长37.70%;归母净利润为6603万元,同比增长30.51%。同时,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元(含税)。

  金三江主营沉淀法二氧化硅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二氧化硅被称为“工业味精”,应用领域广泛,公司产品目前主要应用于牙膏领域。尽管沉淀法二氧化硅市场规模保持快速增长趋势,但公司近年来业绩提升幅度并不大。目前,公司正着重于硅橡胶、PE蓄电池隔板等高端工业领域的研发投入。

去年净利润同比上涨三成

  金三江成立至今已近二十年,其于2021年9月顺利在创业板上市。成立以来,公司主营沉淀法二氧化硅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据悉,二氧化硅具有化学惰性和多孔结构等优良性质和独特属性,被称为“工业味精”,应用领域广泛,公司产品目前主要应用于牙膏领域,属于精细化工新材料。

  资料显示,二氧化硅产品主要作为磨擦剂应用于牙膏行业。目前,二氧化硅已成为牙膏用磨擦剂的主要品种之一,且预期在较长时期内仍将作为主要牙膏磨擦剂之一,同时在磨料中的占比也在逐年上升。产能方面,金三江已投产多年的一厂设计产能为26000吨,产能利用率为107%。此外,公司的二厂正处于调试生产阶段,设计产能为60000吨。

  2022年,金三江实现营收2.79亿元,同比增长37.70%,归母净利润为6603万元,同比增长30.51%。实际上,金三江近年来业绩提升幅度并不大,2019年至2021年,公司营收分别为1.98亿元、1.96亿元和2.03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58亿元、0.62亿元和0.51亿元。

  分行业来看,去年,来自牙膏行业的收入为金三江贡献了99.29%的营收,毛利率为38.90%。从地区收入来看,公司去年国内营收为2.28亿元,同比增长20.87%,占营收比重为81.70%;国外营收为5115万元,同比增长263.87%,占营收比重为18.30%。

  值得注意的是,金三江目前存在着大客户较为集中的风险。2022年,公司前五大客户销售额合计为1.98亿元,占年度销售总额比例为70.94%。

未来增长空间有多大?

  金三江在年报中援引相关数据表示,从总体消费量来看,近年来,我国二氧化硅消费量增长迅速,消费量从2014年的102.16万吨增长至2020年的162.7万吨,年复合增长率为8.06%。近年来,我国二氧化硅需求量稳步增长,市场规模随之不断提升,据统计,我国二氧化硅行业市场规模从2014年的49.6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90.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0.58%。

  海通国际在一份研报中指出,随着2021年国务院正式发布并实施《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牙膏用原材料市场的准入门槛提高,沉淀法二氧化硅作为优良的牙膏原材料之一,市场需求有望持续提升。金三江作为国内沉淀法二氧化硅领先企业,亦将充分受益。

  尽管金三江产品目前主要应用于牙膏领域,公司同时也在着重于硅橡胶、PE蓄电池隔板等高端工业领域的研发投入。据悉,PE蓄电池隔板用二氧化硅产品,主要作为填充剂,是位于正极和负极之间的多孔绝缘材料;硅橡胶用二氧化硅产品,则主要作为补强剂应用于硅橡胶行业。公司称,公司自主研发蓄电池PE隔板用二氧化硅,已经获得全球蓄电池PE隔板龙头戴瑞米克的认可,同时突破了硅橡胶用二氧化硅的核心技术,高透明硅橡胶用二氧化硅已经获得客户的认可。

  此外,金三江还表示,公司将继续开拓海内外客户,巩固国内市场,加大海外市场的开拓。“公司2022年已在中国香港和美国成立公司,2023年公司将建立国际化营销团队,开拓海外客户。”公司称。

OpenAI CEO:语言模型已很好地应用在文案写作和教育服务,将来还有这些商业机会...

  来源:OneFlow

  预告了一整年的GPT-4迟迟没来,人们猜想OpenAI是不是要跳票了,更何况他们之前的得意之作DALL-E也被开源Stable Diffusion打了个措手不及,再不来点深水炸弹业界地位危矣。

  不过,就在大家以为今年OpenAI将以沉寂收场时,聊天机器人模型ChatGPT横空出世,让人们看到了AI的更大创造力,聚光灯也再度打到了OpenAI的身上。

  今年9月,linkedIn联合创始人Reid Hoffman与OpenAI首席执行官Sam Altman进行了一场对话,而肩负着宏伟使命且极富远见的Altman就曾预言:AI即将迎来下一个发展阶段。如今,大型语言模型越来越先进,也出现了可以实现文本-图像相互转换的多模态模型,一些AI应用还可令科学家如虎添翼。在他眼中,AI是一个可以孵化出无数工具,推动各行各业前进的基础平台。

  随着AI行业的不断进步,AI应用不再只是充斥着行业热词的纸上项目,已经发展为成熟的工具,助力多个行业的生产服务,也必将催生出无数新企业。

  各种AI工具已显现出巨大的日常应用潜力,可以实现人类的各种想法,改善人类的工作方式,比如由Stability.ai发布的开源Stable Diffusion模型,Microsoft和OpenAI联合打造的AI编程工具Copilot,OpenAI开发的语言生成模型GPT-3和图像生成平台DALL-E以及爆火的聊天机器人模型ChatGPT。

  Sam Altman还表示,5年后,我们应该不会再使用Transformer模型了。虽然Transformer很好,但他希望到时候会有比它更好的东西出现,不断突破创新很重要。在他看来,AI可以帮助人类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新应用,这将是人类的巨大的进步和胜利,是真正的科技革命。

  从大模型的商业化机会、AI+应用再到AI发展方向,Sam Altman在这场对话中分享了自己的见解。以下为对话内容,由OneFlow社区编译。

  1

  大模型的商业机会

  Reid Hoffman:很多大型模型都通过API开放使用,能够衍生什么商业化机会?

  Sam Altman:现在,语言模型已经可以很好地应用到文案写作和教育服务领域,我相信未来几年内,语言模型会更加强大,将能与Google这一价值万亿美元的搜索产品一较高下。语言模型的应用将会改变我们的日常生活。

  以前,大家都在调侃聊天机器人,其实它很有价值,只是当时的技术还不能满足需求。现在的聊天机器人更加成熟,几乎可以达到人类水平。聊天机器人可以用于医疗服务行业,提供咨询和教育服务,这方面将能催生出大型企业。

  我相信,不久之后会出现多模态模型,这又将打开新局面。现在,人们可以直接用自然语言命令计算机为你完成你想做的工作,例如DALL-E图像生成工具和Copilot编程工具,都是用户向它们输入自然语言描述,然后工具自动生成用户想要的东西,用户还可以不断迭代修改自己的描述,直至工具给出满意的输出。

  类似的AI应用方式会成为大趋势,可以孕育出许多大型企业。强大的AI模型可以成为孵化各种AI应用的平台,就像智能手机的出现催生出众多APP一样,它们的共同点都是可以制造无数的商业机会。

  Reid Hoffman:既然大家都可以通过API使用大型模型,作为AI企业,怎样才能使自己脱颖而出,开辟自己独特的商业路径?

  Sam Altman:将来应该会出现几个大型的基础模型,开发人员都将基于这些基础模型研发AI应用。但目前的情况依然是某一家公司开发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然后开放API供他人使用。

  我认为,将来在基础模型和具体AI应用研发之间会有一个中间层:出现一批专门负责调整大型模型以适应具体AI应用需求的初创企业。能做好这一点的初创公司将会非常成功,但这取决于它们能在“数据飞轮”上走多远。(数据飞轮:使用更多数据可以训练出更好的模型,吸引更多用户,从而产生更多用户数据用于训练,形成良性循环。)

  我对初创企业训练模型的能力持怀疑态度,将来承担模型训练角色的应该不会是初创公司,但这些企业可以在上述的中间层角色中发挥巨大价值。

  Audience Member:未来会不会出现垂类AI初创公司,专门为具体产业调整基础模型?提示词工程(prompt Engineering,修改向AI输入的任务描述,使AI的输出结果更符合用户的需求)将来会不会成为企业的内部职能?

  Sam Altman:五年后我们将不再需要提示词工程,或者只需在这方面做少量工作。将来的AI系统不会因为增补了某个特定词就会产生截然不同的输出,而是可以较好地理解自然语言,用户只需以文本和语音形式输入指令,即可让计算机完成图像生成、资料研究、心理咨询等复杂任务。

  总的来说,用户只须使用自然语言就可以与计算机交互,当然,如果艺术家能想出更有创造性的描述,也自然就可以生成更好的图像。

  2

  “AI+”时代:AI for Science、元宇宙

  Reid Hoffman:在科学领域,AI模型可以发挥什么作用?

  Sam Altman:现在科学界对AI的应用分为两种。一种是将AI工具直接用于科学目的,如AlphaFold(用于蛋白质结构预测),它们可以创造巨大价值,相信未来会出现无数这样的工具。

  另一种是将AI工具用于提升科研工作效率,如帮科学家和工程师找到新研究方向、写代码等。Copilot编程工具就是一个例子。但AI工具的能力远不止于此。上述两种AI应用将会大大推动科技前进。

  此外,目前科学界也在探索对AI的第三种应用方式——让AI成为可以“自我改进”的科学家。这件事情既有好处也有风险。

  好的一面是,可以利用AI将人类的工作内容自动化,教会AI做任何人类可以做的事情:探索新科学、提出理论解释、验证、思考等,或许还可借此解决困扰人类已久的“AI对齐问题(Alignment Problem)”(即如何让AI系统的目标符合人类的价值观)。风险在于,有人担心懂得“自我改进”的AI有可能会像科幻小说描写的那样,擅自改动代码或修改优化算法。

  我深信,真正有利于促进人类和经济的前行的,是一个能够推动科学进步的社会架构。我们能从这样的社会架构中获益很多。

  Audience Member:像GPT-3这样的基础模型会如何影响生命科学研究的步伐?生命科学研究中有没有一些技术手段无法克服的限制因素,比如自然规律等?

  Sam Altman:目前的可用模型还不够好,不足以对生命科学领域产生重大影响——不少生命科学家了解这些模型之后都说,它们只能在部分情况下发挥些许作用。AI在基因组学领域有一些很有前景的应用方向,但目前尚属起步阶段,不过我很看好。我认为这也是市值千亿的巨头准备进军的领域之一。

  如果AI未来真的可以让医药公司的研发速率提高几百倍,那无疑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不过如你所说,生物学的自有规律仍在,新药的临床验证需要时间,这也是医药研发的速率限制因素。

  据我所知,不少合成生物公司借助AI发现许多新的研发想法,加快自己的研发迭代周期,但研发出来之后终究是要进行测试,这部分时间无法缩减。

  我认为,医药初创公司最重要的是低成本和快速的研发周期,有了这两点就有资本参与市场竞争了。所以如果我是一家医药初创公司的决策者,一开始我不会选择从心脏病这类大难题下手。

  此外,如果我是一家AI药物研发初创公司,我会在模拟器上多下工夫,因为目前这方面还亟待改善。

  Reid Hoffman:你对AI和元宇宙怎么看?

  Sam Altman:元宇宙会发展成一种新的软件容器,就像手机一样,成为一种计算机交互方式。而AI则是一场技术革命,所以问题应该是“元宇宙如何融入AI新世界”,而不是“AI如何融入元宇宙”。当然,这仅代表我个人的观点。

  Audience Member:AI工具已经可以辅助人类进行创造性工作,AI什么时候会从创作者的辅助工具发展为具有独立创作力的智能体?

  Sam Altman:作为创作辅助工具,AI既有用也很受欢迎,但目前来看,AI在大部分的创造性任务上的能力都有待提高,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能代替人类创作者。可能到100年之后,AI才可以独立完成创造性工作。

  十年前,大部分人都认为AI取代人类工作的次序是:蓝领工作(卡车司机等)→低技能的白领工作→高技能的白领工作(程序员等),最后才会(也许永远不会)取代创造性工作。现在的事实证明,AI最有可能先取代的反而是创造性工作。

  这也说明,预测未来是很难的,还说明人类可能不够了解自己,不清楚什么类型的技能最难、最需要调动大脑,或者错误估计了控制身体的难度。

  Reid Hoffman:除了AI的应用潜力之外,目前大家对AI的讨论有没有轻率的一面,比如将AI用于核聚变研究?

  Sam Altman:通常而言,如果某个行业获得非常广泛的社会关注,所有人都在谈论它,这可能不是什么好事,可惜这恰恰是AI行业目前的情况,我不希望这是AI行业“垮掉”的前兆。

  业内有人正在研究利用强化学习模型控制核聚变反应,但据我们所知,AI模型在这里发挥的作用还非常有限。

  我们现在进入了“AI+”时代,相信AI在未来可以实现很多东西,会成为最大的新一代技术平台。但就目前而言,我们倾向于往更有确定性的方向发展,比如,业内研究出了缩放定律(Scaling Law,该定律揭示AI模型性能与模型参数、数据、计算量之间的关系),就以此为基础展望下一步。

  这也是OpenAI的运作模式——先做摆在我们面前的最有信心能成功的事情,然后分出10%的资源进行成功确定性更低的探索工作。这种运作方式为我们带来巨大的成功。

  现阶段不应该把重点放在“让AI无所不能”上,而是先沿着现有的道路慢慢发展完善AI,然后留有开放探索的空间——伟大的事物都不是计划出来的,有时重大的突破诞生于偶然。

  3 AI的未来发展方向

  Reid Hoffman:未来几年,AI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Sam Altman:一个比较确定的方向是,语言模型的发展会远超今天的想象。虽然很多人都说算力和数据都已经跟不上了,这也是事实,但算法的改进空间依然很大,还可以带来很大的进步。

  第二个方向是多模态模型的发展。未来的多模态模型将不局限于文本和图像的互相转换,而是所有模态之间都可以方便地互相转化。

  第三个方向是,模型可以持续学习。目前的模型如GPT都停滞在当初训练好的状态,并不会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而自我优化。我相信未来可以改变这一点。

  如果上述三点都能实现的话,我们就可以解锁无数全新的应用场景,实现真正的科技革新,帮助人类实现科技的飞跃式前进。而且我相信,我们也有办法利用AI推动科研进步和新知识的产生。

  我认为,现在普遍存在的一种错误观点是:“虽然语言模型的功能已经比较完善,还可以应用到图像和视频领域,将应用智能的边际成本降得非常低,但归根结底,它只是模仿人类做过的东西,不能为人类产生新知识,不能治疗癌症,也不能拓展人类已知的科学领域。”我相信,AI的发展会让持这种观点的人大吃一惊。

  Reid Hoffman:AI将如何影响未来人类的生活?

  Sam Altman:AI终将渗入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未来十年里,智能和能源的边际成本会迅速下降,趋近于零,而智能和能源又是其他各行各业的主要成本来源(当然,奢侈品除外)。[注:Sam Altman 是否提前知道了美国能源部在12月份宣布的可控核聚变的进展?]

  整个社会的成本结构都会下降,正如之前多次科技革命的结果一样。在这种浪潮之下,很少有什么会一成不变。但有一点很重要,智能和能源成本只是趋近于零,而不是直接降为零。所以将来如果有人仍愿意花费巨额投资来购买智能和能源,他们得到的算力和能源的数量将突破想象。

  设想一下,将来的能源使用成本下降10~100倍,智能使用成本下降1亿倍,而对能源和智能的资金投入则比现在多1000倍,那会是什么样的局面?

  Audience Member:未来二三十年内,AI的发展会带来什么社会问题?如果要避免这些问题,我们现在可以怎么做?

  Sam Altman:AI的应用会极大影响经济活动。将来我们需要形成新的社会契约,考虑如何公平地分配财富。AGI系统的使用权将会成为一种商品,所以也要考虑如何让所有人平等地获得使用AGI的机会。还有AGI的管理问题:人类如何共同决定AGI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我不担心“AI取代人类的工作之后,人类何去何从”的问题,虽然未来人类的工作会和现在很不一样,但我觉得人类最终都会找到自己满意的事业,过上充实的生活。真正的难题是财富分配、AGI使用权和AGI的治理问题。

  Reid Hoffman:据我所知,OpenAI也付出不少努力,试图解决AI的社会影响问题。

  Sam Altman:OpenAI正在进行全球最大型的UBI实验。(Universal Basic Income,无条件基本收入;Sam Altman认为,十年后AI的生产力可以创造巨大财富,足够给每个美国公民每年无条件发放13,500美元。)有一个为期五年的项目已经进行到三年半了。UBI不会是唯一的解决方案,但它是一个不错的做法。

  OpenAI从受AI冲击最大的行业中汲取意见,以便制定应对方案;对于那些最先被AI取代的劳动者,我们也尝试利用AI帮助他们学习新技能。我们还会不断地做类似的事情。

  Audience Member:你如何定义AGI(通用人工智能)?怎么才算实现了AGI?

  Sam Altman:我理解的AGI相当于一个可以共事的普通人,任何远程同事可以通过电脑帮你完成的工作,AGI也可以做,包括让AGI学习医疗知识和写代码等等。

  AGI的重点不在于掌握某一种难得的技能,而是拥有学习的元能力,然后只要人类需要,它就可以往任何技能方向发展并精通。另一个概念是“超级智能”(Super Intelligence),它指的是比全人类加起来还要聪明的智能。

  Audience Member:哪些领域不会被AI影响?

  Sam Altman:所有人类深层次的东西都不会被AI改变。作为人类,我们依然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联系,人类大脑的奖励机制没有变,我们依然追求快乐,拥有创造欲和竞争欲,渴望组建家庭……五万年前人类在意的东西,一百年后的人类也会在意。

  明辉国际(03828)发布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6个月中期业绩,收入约8.91亿港元,同比增长49%;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约2810万港元,而去年同期取得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4690万港元;每股盈利3.9港仙;拟派中期息每股1港仙。据悉,集团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6个月的毛利同比增加75.9%至约1.98亿港元。因集团采取多项措施(包括加强成本控制及加大高利润率产品的销售),毛利率较去年同期的18.9%上升3.4个百分点至22.3%。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