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岁女孩总腹痛 就医检查出恶性肿瘤
近日,浙江一名16岁女孩因频繁腹痛到医院就医,被诊断患上高度恶性肿瘤。2月5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浙江省人民医院获悉,女孩在确诊前,其父母曾认为女孩是痛经,在服药无效后,父母还怀疑女孩肚子疼是厌学,直至确诊患了卵巢卵黄囊瘤。主治医生表示,女孩所患的卵巢卵黄囊瘤好发于儿童及年轻女性,近几年,妇科诊治与女孩年纪差不多的患者有近10例。医生提示,家长不要以为小女孩腹痛只可能是单纯的痛经,要重视孩子的主诉,必要时去医院进行检查。
家住浙西某县的16岁女孩小琴(化名)一向乖巧,成绩也很好,但最近半年来小琴变“作”了,让父母十分头疼。“女儿总说肚子不舒服,每次肚子痛,我们都请假带她到处看病,做了检查,配了药,吃完了药女儿却称没什么用,脾气也大了不少。” 请假看病,成绩下滑,父母一度认为女儿老说肚子痛,是厌学或是心理有问题,到精神卫生科检查却没发现问题。
不久前,小琴再次喊肚子痛得厉害,额头冒出细细的汗珠,还发现其有低烧,家人带她到浙江省人民医院进行彻底检查,做了腹部B超和CT,结果发现盆腔有一个大包块。妇科副主任夏利花详细询问病史查体并阅片后认为,女孩很可能得了卵巢恶性肿瘤。“我们还要进一步检查,有些类型、期别的卵巢肿瘤经过规范治疗后,预后还是乐观的。”夏利花安慰患者及父母的同时,给小琴优先安排了住院及相关的术前检查。经检查,影像学提示,在小琴右侧卵巢长有一个直径10厘米大小的肿瘤,高度怀疑恶性。
随后,夏利花团队为患儿施行保留生育功能的腹腔镜下卵巢肿瘤分期手术。术后病理确诊,小琴患的是早期卵巢生殖细胞恶性肿瘤(卵黄囊瘤),术后还将开始化疗。
据夏利花介绍,卵巢恶性肿瘤属常见妇科恶性肿瘤,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中老年人多见,近年有年轻化的趋势。卵巢卵黄囊瘤(又称内胚窦瘤)是一种高度恶性的生殖细胞肿瘤,约占卵巢恶性肿瘤的1%,好发于儿童及年轻女性。该病早期一般无明显不适,但由于卵巢卵黄囊瘤增长快,又易有包膜破裂及腹腔内种植,故常见症状有:腹部包块(76%)、腹胀、腹痛(50%)及腹水(86%)。肿瘤坏死、出血可使体温升高,故有发热症状(50%)。近几年,妇科诊治像小琴差不多年龄的青少年患卵巢恶性肿瘤近10例。
“卵黄囊瘤恶性程度高,生长迅速,易早期转移,但该肿瘤对化疗敏感,手术联合化疗,预后非常好。早期卵巢生殖细胞肿瘤可完成分期手术,且可在任何期别下保留生育功能。”夏利花说。
在诊断方面,夏利花表示,卵巢肿瘤的诊断需要结合患者病史、查体、B超、磁共振和CT检查。金标准为手术取得病理活检。因早期无明显症状,所以发病初期诊断困难,且需要与卵巢良性肿瘤、浆膜下子宫肌瘤等相鉴别。在治疗上,卵巢卵黄囊瘤需要根据分期采用以手术为主、化疗为辅的综合治疗。
夏利花说,小女孩腹痛不要单纯以为只可能是痛经,家长要重视孩子的主诉,不能简单地认为是无理取闹,比如不明原因的腹部增大、腹胀、腹痛等都要引起重视,至少去医院做个B超检查,排除盆腔肿块,因为很有可能就是卵巢肿瘤的表现。如果旁系三代内有亲戚曾患过相关乳腺、卵巢肿瘤,需要格外注意定期复查,甚至可以选做基因检测。
文/本报记者 王天琪
狼会水土不服吗?七大外资公募角逐中国 能不能长大?各自的竞争法宝是什么?陆家嘴老牌写字楼国金中心二期办公楼里,年味还没完全褪去,丁桦(化名)身着粉色套装,妆容精致,俨然一副都市丽人模样。步伐匆匆的她还没在会议室坐定便开口说道,“我们是在创业。”
她所在的机构富达基金于2021年8月获监管批复核准成立,去年12月开门营业,今年1月初申报首只公募产品——富达传承6个月持有期股票型基金。
丁桦在富达负责电商业务,尽管市场信心有所抬头,摆在她面前一个最现实的问题是,“到底有多少基民知道富达?”
“这是个小众领域,只有极少部分人既知道彼得林奇又知道富达,有些人知道彼得林奇但不知道这曾是富达的基金经理。”丁桦需要以B to B to C的营销模式来转化客户,“还有熟人营销,我先影响朋友圈里的100个人,然后这100个人又像Omikron一样1传20‘裂变’,我每天都在琢磨这些问题。”
伴随中国对外开放进程的加速,基金公司于2020年4月1日起取消外资股比限制。至此,外资独资公募陆续启航,包括贝莱德、泰达宏利、路博迈、富达、施罗德、上投摩根、摩根士丹利华鑫在内的7家公司均已成为外资全资公募基金。
2003年至2007年是中外合资基金公司设立的高潮期,一个“成年礼”过去,内地已迎来财富管理大时代,国际资管巨头想在中国做生意的“初心”愈发强烈,做生意的方式方法会有哪些不同?
加速开放
时钟拨回至2019年,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再下一城,期货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外资股比限制的开放时点终于明确。
当年10月的证监会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高莉宣布,期货公司、基金公司、证券公司分别将于2020年1月1日、2020年4月1日、2020年12月1日起取消外资股比限制。
这意味着外资进入基金行业的组织形式将更加灵活、自由,既可以在参股的合资基金公司中谋求控股地位,也可以设立自己的独资基金公司。
“我们看到了中国在持续推进金融市场深化改革开放的坚定决心,也看到了一系列互联互通举措渐次出台,绿色金融的加快发展等等,这些进展都表明中国金融行业正继续朝着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步伐持续向前。”富达基金总经理黄小薏告诉券商中国记者。
2020年8月,贝莱德基金率先获准成立,贝莱德集团持股100%,注册资本金3亿元。2021年贝莱德获批公募基金业务许可,同年9月发行第一只公募基金——贝莱德中国新视野混合。2022年贝莱德先后发行了三只产品,包括一只港股基金、一只行业主题基金、一只持有期产品,今年2月6日还将发售一只“固收+”,可以看出其产品线布局提速,截至2022年四季末旗下公募基金管理规模为53.97亿元。
2021年9月,由路博迈投资顾问有限公司100%控股的路博迈基金获准成立,注册资本1.5亿元。2022年11月25日获批公募基金业务许可,成为继贝莱德之后第二家新设立开展公募业务的外商独资基金公司,目前已上报第一只产品路博迈护航一年持有期债券,属于固收产品。
2021年8月,富达基金获批成立,富达亚洲控股私人有限公司持股100%。事实上,富达在中国的投资历史超过20年。2004年以来,富达国际在上海、大连和北京分别设立了三个办事处,目前员工超过1900人。富达国际曾拥有12亿美元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额度,也是拥有QFII额度最大的外资机构。2017年1月,富达国际成为首家外商独资证券私募管理人(WOFE)。2022年6月,证监会对富达基金“云场检”,2022年富达基金12月获批开业,目前第一只股票型基金等待获批发行。
泰达宏利基金原为中外合资基金公司,宏利投资管理作为外方股东于2010年入股泰达宏利基金,2022年11月18日,宏利投资管理收购天津泰达国际持有的泰达宏利49%股权,成为泰达宏利基金全资控股股东,这是国内首家合资转为外资控股获批的公募基金。截至2022年四季末管理规模为645.15亿元。
2023年1月,施罗德基金获批成立,由施罗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Schroder Investment Management Limited)全资持股。2021年2月18日,施罗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递交了《公募基金管理公司设立资格审批》,时隔近2年终于获批。
2023年1月19日,证监会发布关于核准上投摩根基金变更股东、实际控制人的批复,摩根资产管理控股公司成为上投摩根全资股东,核准摩根大通公司成为上投摩根实际控制人。摩根资管共出资72.41亿元获得上投摩根51%的股权,进而全资控股上投摩根,截至2022年四季度上投摩根管理规模为1313亿元。
2023年2月3日,证监会核准摩根士丹利华鑫实控人变更批复。摩根士丹利国际控股公司受让摩根士丹利华鑫51%股权,从而实现对大摩华鑫100%控股。截至2022年底,大摩华鑫管理规模为238.22亿元。
不可否认的是,外资公募的出现会对本土基金管理人形成部分替代效应,进而为国内基金行业带来“鲇鱼效应”,促进本土基金管理人从业务结构、人才培养与激励、科技创新等方面进行改革、优化,以提高市场竞争力。外资的加入对资管行业的竞争格局将会产生深远影响,良性竞争将会提高市场效率。
能不能长大?
短短两年时间,国内外商独资公募管理人数量扩容至7家,其中合资转外资控股的公募增至3家,另外4家则是新设立的外商独资公募。这两类公募的明显区别,用一位业内人的比喻,合资转全资相当于“已经有些家底了,夫妻离异一方单过”;另一类则是外资资管巨头在这个竞争异常白热化、座次格局基本形成的公募赛道从0起步创业,期待品牌直接变现是一种天真。
丁桦入行19年,在富达的一年多时间已深有体会。“绝对不好干,这是很苦的活,没有大家想象的那样可以靠品牌、靠老板变现,那是想得美。建制度、搭团队,都是从头开始,之前没有牌照的时候人也不好招。海外老板们也知道,虽然我们在全球很大,但在中国能不能长大需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他们其实很清楚我们的处境。能不能做起来我也不知道,但我努力在做,就像考清北复交一样,我也不知道能不能考上,至少我还是很有信心的,不然我也不会来这里。”
看过那么多家基金公司、那么多位基金经理,丁桦有一件事还没有完全找到答案。“国内的基金经理大家内心普遍都觉得自己是‘个体户’,在这里牛,换一个平台也很牛,但富达的基金经理普遍都很谦逊,这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他们对富达有信仰,换一个词就是洗脑太深。”
成立于1946年的富达总部设在美国波士顿,全球雇员超7万人,由创始人家族和管理层共同持股,Johnson家族持股49%,管理层和员工持股51%。2022年一季度,富达资产管理规模超过4万亿美元,全球排名第四。
富达有一批享誉全球的明星基金经理,包括蔡至勇(Gerald Tsai)、彼得林奇(Peter Lynch)、安东尼·波顿(Anthony Bolton)、威廉·达诺夫(William Danoff)、乔尔·蒂林哈斯特(Joel Tillinghast)等,这些投资名将造就了一批业绩斐然的富达明星基金,实现了富达在20世纪的崛起,为富达奠定了龙头地位。
富达的绝大多数基金经理都是自主培养,“I am Fidelity-made fund manager”是富达基金经理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在富达,成为一名基金经理要经过平均长达 8-10年的研究培训和历练,以经历一个完整经济周期,体会市场的高峰、低估和中值回归的各个阶段。具体来看,初级研究员需要在三个不同行业经历“行业轮岗”,每个行业要看 2-3 年,并且这三个行业也尽量是弱相关的行业,从而通过轮岗消除未来基金经理本身专业背景上带来的一些优势偏好。
从初级研究员成长为高级研究员后,每个人都会被分配多名经验丰富的导师,通常是富达已经退休的基金经理。在两年的时间里会接受导师从持仓分配、 风险管理、财务分析、甚至时间管理等全方位的培训。富达还会从自营资金中设立试点基金,让这些分析师通过管理模拟盘形成和发展自己的投资理念、决策流程、投资风格和框架,最终才能正式成为一名基金经理,打上了“富达制造”的标签。
近年国内新生代基金经理涌现,大有“雏凤清于老凤声”的迹象,一批90年左右出生的基金经理已经成为行业“顶流”,而富达的基金经理普遍年纪较长,研究员就要花上8-10年时间,相比国内那批30岁已经成名的幸运儿,又有多少人能耐得住寂寞。
黄小薏指出,中国是富达的重要战略市场,随着公募展业期待在国内打造一家以养老金和资产管理服务为核心、业务领域多元化的金融服务公司,把富达经过全球多个市场验证的,在投资、养老和ESG方面的优势和经验带进来,为广大中国投资者提供优质的投资解决方案和服务,同时为中国资产管理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彭博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2日,富达国际公司主动管理产品持有的中国内地上市股票、中国香港上市股票和美国上市的中概股总市值合计约3125亿元,与中国内地公募基金对比来看仅次于易方达基金,与广发基金和中欧基金主动管理产品整体持有的中国主题股票总市值相近。
更纯粹的“本土思维”
上投摩根、泰达宏利、大摩华鑫是外资全资公募中“有点家底”的那一批。
截至2022年12月31日,上投摩根、泰达宏利、大摩华鑫管理规规模分别达到1313.00亿元、645.15亿元、238.22亿元。
数据来源:天相投顾
从持有者结构来看,根据2022年上半年报告所披露的信息来看,上投摩根、泰达宏利两家基金公司以机构持有为主,机构持有占比分别为64.79%和64.55%;摩根士丹利华鑫持有人结构更为均衡,机构持有人占比为46.57%,这与贝莱德基金形成鲜明对比。贝莱德几乎全部为个人持有者,个人持有份额比例高达97.64%。
数据来源:天相投顾
在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的进程中,国际资管在华布局加速无疑对整个行业带来积极影响。上投摩根副总经理郭鹏告诉券商中国记者,首先,已成立的外资基金公司在海外均具有丰富的投研经验和完善的风控体系,外资的进入可以带来新的视野,比如创新的产品和投资策略,有利于促进行业朝多元化、差异化的方向发展;第二,对于国内的投资者而言,通过外资基金公司全球化的投资能力和视野,可以更好地投资全球不同地区、不同类别的资产,实现多元化资产配置;第三,成为把海外资金“引进来”的桥梁,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高质量发展和开放程度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海外投资者将持续地投资中国。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资产管理行业的未来也非常值得期待。
从合资公募起步的早期阶段,业内对外资更多地是抱以质疑的态度,“狼真的来了吗?会不会水土不服?”多年过去,外资早已换了一种经营思维,那就是本土化需要更加彻底。
“十几年前合资公司的外方股东一定会派个自己人过来,他们那时候确实不太了解中国的文化,只信得过自己人,底下的人都要按照老外的方式来做。但现在你看外资公募的思路又不一样,用的几乎都是在国内市场有着丰富管理经验的高管、销售、市场人员,也能很充分地授权,这是一个很大的区别。”一位外资公募市场负责人说。
正如郭鹏认为的那样,海外资管的经验是非常有益的,因为它经历过很多周期起伏,许多经验是经过时间检验的。但完全照搬海外的发展经验也并不可取,一方面要因地制宜地适应本地市场;另一方面,通过借鉴成熟资本市场上多年积累的发展经验,可以用“望远镜”去观察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趋势,做到顺势而为。
舞台已经搭好,号角已经吹响,这些资管巨头在中国的财富版图中会留下怎样的烙印?是雷声大雨点小,还是可以将他们在全球金融行业沉淀多年的优秀实践引入中国,提供多元化差异化的金融服务?这次真的不一样。
拟分拆中联高机重组上市 中联重科:有利于理顺业务架构2月5日晚间,中联重科、路畅科技同时发布公告,宣布中联重科拟分拆所属子公司中联高机重组上市的相关事宜。公告显示,路畅科技将向中联高机的29名股东发行股份购买其持有的中联高机100%股权,并向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进而实现中联高机的重组上市。
值得一提的是,中联重科为路畅科技的控股股东,本次交易完成后,中联高机将成为公司控股上市公司路畅科技的子公司,中联高机的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仍将反映在中联重科的合并报表中。
对于此次交易的目的,中联重科董秘杨笃志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本次分拆上市有助于中联高机内在价值的充分释放,公司所持有的中联高机权益价值有望进一步提升,流动性也将显著改善;此外,中联高机分拆上市有助于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提高公司整体融资效率,增强公司的综合实力。”
资料显示,中联高机成立于2012年,主要从事智能化高空作业平台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报告期内的主要产品包括剪叉式、直臂式、曲臂式等系列高空作业平台产品。
近年来,中联高机发展迅速,营收净利屡创新高。2020年至2022年,中联高机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0.5亿元、29.47亿元、45.5亿元;分别实现净利润2936万元、2.32亿元、6.4亿元。
而对于在快速发展期分拆上市的原因,杨笃志解释称,“中联重科作为一家持续创新的大型全球化企业,主要从事工程机械和农业机械等高新技术装备的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中联高机作为中联重科高空作业平台业务板块的经营主体,更专注于高空作业的细分领域,分拆后中联重科与中联高机将聚焦各自主营业务领域、明确主业结构,有利于两公司更好地理顺业务架构。”
值得关注的是,从去年2月份开始中联重科便开始运作入主路畅科技,并在5月份实现对其绝对控股,这也为之后的资本运作了埋下伏笔。
2022年2月份,中联重科以总价7.8亿元的交易对价受让路畅科技原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郭秀梅及其配偶朱书成持有的路畅科技29.99%的股权3598.8万股。同时,郭秀梅放弃剩余4300万股的表决权,至此中联重科成为路畅科技表决权股份最大的单一股东。
2022年3月底,中联重科进一步提出要约收购,继续将路畅科技2859万股收归囊中。要约收购完成后,中联重科持股6458.4股,占路畅科技总股本的53.82%,成为后者的绝对控股股东。2022年5月9日,标的股份完成过户,标志着中联重科在A股又添一家上市公司平台。
“中联重科入主路畅科技,市场便猜测其后续将有相关资本运作,此次分拆中联高机在路畅科技上市属意料之中。”一位工程机械行业分析师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路畅科技近年来发展非常迅猛,但以其营收净利规模在中联重科体系内占比并不高,而将中联高机拆分至路畅科技上市,以高空作业机械制造行业来估值,更有利于获得市场认同,同时有利于中联高机借助新的资本平台实现快速发展,中联重科也有望通过其估值提升、权益分享等享受到双上市平台的红利。”
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预计,本季度全球石油市场将陷入供应过剩,同时下调需求前景,上调非OPEC供应预估。根据OPEC的最新月度报告,其将第三季度原油产量预测下调124万桶/天,至2,827万桶/天。这比OPEC 13个成员国7月的产量低了约57万桶/天。OPEC位于维也纳的研究部门将本季度全球原油需求预期下调72万桶/天,同时上调非OPEC供应预期52万桶/天。预计本季度原油消费均值为9993万桶/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