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指收获2010年以来最强“1月” 北向资金单月净买入额刷新历史纪录
昨日,A股小幅调整,2023年1月行情随之收官。整体来看,1月A股市场拾级而上,盘面呈现普涨格局,价值与成长风格均有亮眼表现。三大股指中,上证指数1月上涨5.39%,创2010年以来最佳开局。深证成指、创业板指月线涨幅分别为8.94%和9.97%。
外资无疑是今年1月A股市场最主要的增量资金来源。在当月的16个交易日中,北向资金有15个交易日呈现净买入,单月累计净买入额达1412.90亿元,创沪深股通开通以来的最高纪录,也是唯一一次单月净买入额超过1000亿元。
成长风格逐步占优
1月,行业板块大面积飘红。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仅商贸零售、社会服务行业出现小幅回落,其余29个行业全部收获上涨。其中,有色金属、计算机、电力设备、汽车行业1月涨幅均超过10%,非银金融、石油石化等行业涨幅超过7%。
在不同时间段内,市场风格呈现明显的轮动格局。如1月中旬沪指冲击3200点之际,金融与消费两大权重板块携手发力,贵州茅台、中国平安等蓝筹股大涨,价值风格占据市场主流。临近春节假期,成长风格逐步占优,以信创为代表的TMT板块涨势突出,承接了市场人气。春节假期结束后,ChatGPT概念及相关的人工智能题材全线爆发,汉王科技、赛为智能等均连续涨停,将成长风格再度推向高潮。
从“日历效应”看,随着1月末上市公司业绩预告披露完毕,2月市场将进入基本面的相对真空期,叠加当下政策和流动性环境相对较好,成长风格与主题性投资机会短期有望延续。
中金公司认为,近期市场成长风格表现较好,得益于科技软硬件、医药医疗等行业景气度的相对优势。伴随海外进入通胀压力减弱的窗口期,以及国内增长预期逐步企稳,部分受益于产业政策支持的细分成长领域有望延续良好表现,中期维度成长风格的结构性行情值得关注。
内资是否接力成下阶段看点
回顾1月市场资金面,外资持续加仓无疑是推升指数上扬的最大动力。北向资金仅在1月3日小幅净卖出,在1月其余15个交易日全部呈现净买入。截至昨日收盘,北向资金单月净买入额达1412.90亿元,创沪深股通开通以来的最高纪录。
不过,在外资大举加码的同时,内资则明显较为犹豫。高风险偏好的融资资金出现小幅流出,1月30日沪深两市融资余额报14391.92亿元,较去年年末的14445.11亿元出现下降;公募基金发行也较为迟缓,1月新成立基金数量仅为59只,发行份额402.80亿份,两项数据均只有2022年同期的约三分之一。
展望后市,虽然外资做多中国的长期趋势不变,但短期能否延续如此大规模的流入仍有待观察。中金公司表示,从历史经验看,更为持续的海外资金流入需要以中国经济基本面改善为前提。因此,往前看,如果未来中国经济增长和盈利修复在二季度后能够持续兑现,那么市场在海外资金持续流入下有望实现更大幅度上涨,否则可能转入震荡和结构性行情。
在此背景下,“内资能否形成接力”成为下阶段的重要看点。招商证券表示,1月市场反弹主要由外资主导,内资相对谨慎。而节后在业绩真空期、经济复苏预期强化提振下,内资有望更加活跃。市场风格也有望从外资主导的大盘风格,转为内资主导、个股投资更加活跃的中小成长风格。
市场积极窗口仍在
多数机构认为,中国经济基本面改善是推动市场持续走强的关键因素。
昨日上午,国家统计局发布1月份制造业PMI数据。1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1%,比上月上升3.1个百分点,升至临界点以上,显示制造业景气水平明显回升。
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点评认为,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PMI数据来看,2023年开年中国经济景气明显改善,各行业、各类型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均在好转。目前政策仍需蓄力,助力“休养生息”,夯实增长动能,尤其是对消费领域的支持或仍需加码。
中金公司表示,从资产表现背后的逻辑看,中国经济增长修复预期与美国通胀加息放缓预期依然是决定资产表现的关键变量:一方面,春节长假期间居民出行和线下活动明显修复,提振了市场对于中国在疫情防控政策持续优化后经济修复的信心;另一方面,对于美联储加息节奏放缓的预期仍在继续,且市场已经开始计入年底降息预期。
中金公司认为,短期内,中国经济修复与美国加息放缓的预期并不至于逆转,一季度市场积极窗口仍在。但随着预期充分计入资产价格,后市难免会有反复,未来需密切关注经济改善斜率及政策预期对资产价格的边际影响。
2022年全国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过4.2万亿元记者昨日从国家税务总局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2年我国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过4.2万亿元。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王道树在回答上海证券报记者提问时表示,2022年实施的系列税费支持政策,直接为广大市场主体“输血”“活血”,在支持企业纾难解困、保市场主体保就业、助力稳住宏观经济大盘、促进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据介绍,2022年全国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累计退到纳税人账户的增值税留抵退税款2.46万亿元,超过2021年全年办理留抵退税规模的3.8倍;二是新增减税降费超1万亿元,其中新增减税超8000亿元,新增降费超2000亿元;三是办理缓税缓费超7500亿元。
分行业看,制造业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近1.5万亿元,占比35%左右,是受益最明显的行业。同时,餐饮、零售、文化旅游、交通运输等受疫情影响较重的服务业,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8700亿元,有力帮助市场主体渡过难关。
分企业规模看,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是受益主体,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1.7万亿元,占总规模的比重约四成;另外,近八成的个体工商户在2022年无需缴纳税款。
险企不动产布局动作频频 一月3险企披露投资7个不动产项目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近期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网站已披露各保险公司1月份大额未上市股权和大额不动产投资情况。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2023年1月,友邦人寿、平安人寿、泰康人寿3家险企先后披露大额不动产投资情况,总披露公告已达7份。
其中不乏备受市场瞩目的投资大单——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采用直接受让公司股权的方式,拟新投资四个产业园区不动产项目,总投资金额预计不超过73.33亿元。这也是近一年以来险资投资不动产金额最大的交易。
根据中国保险协会官网的最新信息,2023年1月20日,平安人寿发布《关于大额不动产投资的信息披露公告》(协议签署阶段)。公告显示,本次投资平安人寿作为投资主体,以直接受让东方万国项目公司、弘源科创项目公司、弘源新时代项目公司、弘源国际项目公司股权的方式投资标的项目公司持有的不动产,总投资金额预计不超过73.33亿元。
其中,东方万国项目位于上海市新金桥路1599号1至14幢、17幢、18幢;弘源科创项目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龙东大道3158弄6号1幢;弘源国际项目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中路229号,弘源新时代项目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上地西路28号。以上物业均为产业园区及研发办公项目,且均已竣工,取得不动产权证并投入使用。
今年以来,除新公布的四大产业园项目投资外,平安人寿也继续为四笔不动产项目加码。
具体来看,1月11日,平安人寿披露了上海来福士广场等六个商业办公不动产项目投资进展,该项目资金来源为寿险传统组合,该账户对项目出资余额约为299.73亿元。
1月18日,平安人寿披露投资北京市丰台区丽泽路第E-01、E-05地块C2商业金融项目信息,该项目累计出资总金额约为66.703亿元。同日,平安人寿北京丽泽金融商务区南区E-06地块不动产项目披露增资,本次新增出资约为0.18亿元,累计实际出资金额约为45.83亿元。
1月30日,平安人寿还披露了投资北京丽泽商务区D-03、D-04不动产项目的信息,该项目本次新增出资0.28亿元,累计出资总金额约为72.20亿元。资金来源为寿险传统组合保险账户和分红组合保险账户。
平安三季报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9月30日,平安人寿投资非自用性不动产类的账面余额占上季度末(2022年6月30日)总资产的比例约为10.38%;公司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50.0%,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40.9%。
除平安人寿外,泰康与友邦人寿也在年初加入增资不动产大军。
1月5日,友邦人寿发布信息披露公告,针对去年12月获得的上海北外滩89街坊项目进行增资,本次新增出资约47.56亿元。
1月29日,泰康人寿发布信息披露公告指向旗下泰康北京燕园养老社区。公告指出,本次出资金额为1200万人民币,资金来源为个红账户。
盘点新年各家不动产投资项目来看,满足自用需求、进行商业不动产投资与布局养老社区成为险企不动产投资主要方向。
中国平安三季报指出,截至2022年9月30日,公司不动产投资余额为2065.07亿元,在总投资资产中占比4.8%,其中公司所持有的物权投资主要是有持续稳定回报的商办收租型物业,符合保险资金长久期的资产配置原则。
而对于平安不动产的投资逻辑,2022年11月中国平安董秘在互动平台回复指出,从过往看,公司投资的地产项目主要是一二线城市、核心区位的成熟商办、物流以及重大基建项目。而不动产组合过去为平安保险资金贡献了稳定的投资收益,每年贡献10%的净投资收益,即使是在去年疫情的情况下,不动产存量组合的投资回报率仍在5%以上。相对应的是在2022年8月举行的平安中期业绩发布会上,中国平安首席投资执行官邓斌表示,平安投资中,不动产风险完全可控,同时风控非常谨慎,对长久期优质资产的配置也比较积极,不动产发展前景仍然可期。此外,对商办、工业园区、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建设等,中国平安仍保持着浓厚的配置兴趣,寻找提供稳定长期现金流的优质不动产。
此外,近年来,保险行业发展形势发生了较大变化,打造“保险+服务”生态圈,以客户为中心,加快建设健康养老服务生态,已成为行业转型发展的共识。需求之下,投身养老社区赛道的保险机构不在少数。泰康人寿便是最早布局养老产业的险企,而泰康北京燕园养老社区项目正是泰康着重打造的高端养老项目。但需要注意的是,今年1月4日银保监会下发《关于规范保险公司销售保险产品对接养老社区服务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拟首次从净资产、综合偿付充足率、风险综合评级、公司治理评估结果等多方面对保险公司开展“保险+养老社区业务”提出要求。通知表示,保险公司可以通过投资建设、租赁或合作等方式运营养老社区,养老社区应当独立运营,确保风险隔离。保险公司通过投资建设方式运营养老社区的,应当以设立专业养老子公司的形式提供养老服务。
整体来看,东吴证券研报指出,截至2022年中报,主要上市险企涉房投资占总投资组合比例约在2%-5.2%区间,与国际同业平均10%左右的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根据2010年发布的《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暂行办法》,保险公司可以投资基础设施类不动产、非基础设施类不动产及不动产相关金融产品。但保险资金采用债权、股权或者物权方式投资的不动产,仅限于商业不动产、办公不动产、与保险业务相关的养老、医疗、汽车服务等自用性不动产。
明辉国际(03828)发布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6个月中期业绩,收入约8.91亿港元,同比增长49%;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约2810万港元,而去年同期取得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4690万港元;每股盈利3.9港仙;拟派中期息每股1港仙。据悉,集团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6个月的毛利同比增加75.9%至约1.98亿港元。因集团采取多项措施(包括加强成本控制及加大高利润率产品的销售),毛利率较去年同期的18.9%上升3.4个百分点至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