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给大家分享一下同城游十三水必赢神器下载-真相揭秘曝光内幕非诚勿扰里的歌曲
2023-11-01 21:29  浏览:41
给大家分享一下同城游十三水必赢神器下载-真相揭秘曝光内幕 据国家卫健委网站消息,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38例,其中境外输入23例,本土15例(江苏6例,其中无锡市5例、苏州市1例;四川3例,均在成都市;黑龙江2例,均在鸡西市;上海2例,均在闵行区;广东1例,在深圳市;云南1例,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当日转为确诊病例12例(境外输入7例);当日解除医学观察27例(境外输入26例);尚在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686例(境外输入572例累计收到港澳台地区通报确诊病例42554例。其中,香港特别行政区22468例(出院16190例,死亡288例),澳门特别行政区79例(出院79例),台湾地区20007例(出院13742例,死亡852例)。

全球食品通胀新隐患出现:泰国大米价格不到3个月已飙升23%!

  财联社1月28日讯(编辑 潇湘)尽管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的全球食品价格指数目前已经连续九个月出现了回落,但在一些农产品市场上的细分领域,食品通胀的高危风险却依然挥之不去,例如:大米!

  自去年11月以来,作为亚洲大米基准的泰国大米价格已累计上涨了23%,最新升至了每吨523美元,为2021年3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强劲的需求显然是大米上涨背后的主要推手。在去年俄乌冲突导致乌克兰农作物供应长时间中断后,一些进口商购买了更多的大米,以取代小麦。而在进入新的一年后,不少消费者也一直赶在节假日前囤货,而泰国货币泰铢的走强,也帮助推高了以美元计价的大米价格。

  有鉴于大米是全球一半人口的主食,其价格的飙升显然也足以引起所有人的警惕,尤其是对于亚洲进口国和消费者而言。

  虽然去年3月小麦曾飙升至创纪录水平,但在2022年的大部分时间里,大米价格始终相对稳健,制约了亚洲的粮食通胀。但眼下,对于从中国到印度以及越南等国的数十亿民众而言,大米价格的上涨将是一个不受欢迎的消息。联合国已将价格上涨视为了一层关键风险,并表示对粮食安全保持警惕至关重要。

  泰国大米出口商协会名誉主席Chookiat Ophaswongse指出,泰国是第二大大米出口国,伊拉克和印度尼西亚对大米的需求强劲。“伊拉克每个月都在大量购买我们的大米,”他表示,这个中东国家去年成为了泰国大米出口的最大市场。

  但随着泰国大米价格越来越贵,新订单已经开始放缓。Chookiat表示,中国和马来西亚的买家正在转向更便宜的替代品。

  Chookiat指出,当3月新作物进入市场时,泰国大米价格的涨幅可能会开始放缓。但即便如此,其也会高于越南同类产品的价格。目前,越南大米价格相较泰国大米便宜了逾10%,约为458-462美元。

  盛宝银行(Saxo Bank)大宗商品策略主管Ole Hansen近期则表示,大米价格迫切需要“很快封顶”,否则将成为各国消费者和政府面临的又一个全球性难题。

  Hansen指出,亚洲能挺过去年食品价格暴涨(恐慌)的部分原因是大米价格保持相当稳定,但现在大米价格正在上涨。如果其中一部分上涨是由于替代小麦的需求推动的,这个问题不太可能很快消失。因为目前人们对乌克兰小麦今年产量的预测偏低。美国农业部周四也表示,俄罗斯小麦产量不太可能达到俄罗斯官方预测的规模。

  根据泰国大米出口商协会的数据,该协会已将2023年大米出口目标从800万吨下调到了750万吨。初步数据显示,去年泰国大米出口量达到了770万吨,为四年来的最高水平。

中自科技(688737.SH)2022年度预亏0.76亿至1.02亿元

格隆汇1月28日丨中自科技(688737.SH)公布,公司预计2022年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与上年同期(法定披露数据)相比,将出现亏损,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1.02亿元到-0.76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减少11240.92万元到8640.92万元;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49亿元到-1.11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减少13108.96万元到9308.96万元。

2022年,由于公司产销规模下降导致单位固定成本上升,导致公司综合毛利率下降。

2022年12月1日柴油非道路国四标准实施,四季度公司营业收入环比上涨约20.90%。

内地读研大军涌入澳门

  一群大学生组团从珠海的出租屋打车到拱北口岸,花几分钟匆匆过关后,再拼车或坐大巴分流到澳门的各大高校,傍晚下了课又拼车回到珠海这边的住处。如此反复。

  这是澳门在读研究生的“双城生活”。在连接珠海和澳门的拱北口岸,经常出现这样的场景。

  近日,澎湃新闻采访了四位在澳门读研的学生,她们或是在校生或已毕业。问及求学澳门的原因,答案几近相似:内地考研失败,放弃“二战”,考虑到留学申请的门槛和性价比,最后选择澳门。也有人辞掉工作深造,“给自己充充电”。

  到澳门求学,算是“逃避”内地考研吗?“算是”,她们坦言澳门读研申请比内地考研相对轻松一些,身边很多人读研是“为了要一个研究生身份”;但也不完全是,她们“向往更国际化开放的教育模式”“想在工作和学习的反复推拉中成长”。

  综观内地高校毕业生规模逐年增加,一边是考研人数屡创新高,一边是就业门槛不断抬高,在无形的拉锯中共同推高这股“卷学历”的浪潮。考研成了“二次高考”,“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竞争场面再现,甚至连“逆向考研”也变得常见。

  不光是应届生,“二战”“三战”等甚至失业、无业、辞职的人也努力挤进大学这个“避风港”里。国内境外的“家门口”留学备受青睐,澳门也随之成为“热门”选择。

  澳门大学(简称“澳大”)研究生院代院长王百键教授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近年报读澳大研究生课程的内地学生人数持续增加,随着生源质量的提升,内地学生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澳门科技大学(简称“澳科大”)也告诉澎湃新闻,研究生课程申请者中,内地考生占比较高,竞争加剧,其中,内地“双一流”高校毕业生比例亦逐年增多。

  放弃“二战”到澳门求学

  2020年2月份,当内地考研成绩陆续出来,陈晨知道自己“没什么希望了”。“一战”失败后,她不想再多花一年“二战”,“女生的青春很宝贵”。为了“见见世面”,她把目光投向了澳门。

  陈晨申请的是澳门城市大学(简称“澳城大”)的研究生,她本科成绩均分85左右,通过了大学英语六级,考研过了国家分数线,留学申请面试自我表现满意,她觉得“稳了”。从2月份申请,4月份面试,5月份陈晨就收到了录取通知书。“跟内地考研相比,申请澳门的研究生轻松很多。”

  许艺也是抱着同样的心理,申请了澳城大的研究生,“当时是先考虑在内地考研,但内地太卷了。”她所就读的四川传媒学院没有保研机会,考研报了山东师范大学,卡着分数过了考研A线,但复试被刷了下来。

  听到朋友和家人介绍“这两年申请到澳门读研的人挺多,比较容易”,她抱着尝试的态度,把澳门作为备选。从官网申请、交报名费、提供相关证书,到线上面试等一系列操作下来,她顺利拿到了offer(录取通知),2022年到该校的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读研。

  许艺班上有30多人,身边的同学几乎都是来自“双非”院校。她觉得,跟内地考研相比,申请澳门研究生竞争压力小很多,报名的生源总体水平低一点。

  毕业于广东一所二本院校的柳君,也遭遇考研失利。2021年3月底,她赶在截止日期前一天踩着“尾巴”申请了澳大的研究生。她能选择的不多:预算只够局限在亚洲留学,公立院校学费更为便宜;没有雅思托福成绩,澳门的高校是为数不多允许用大学英语四六级成绩申请的。

  跟内地研究生招生统考方式不同的是,澳门高校采取的是申请制。“考研比拼更多的是这一年备考的努力,而申请制虽然看起来更轻松简单,但那张成绩单比的却是大学4年的努力。”柳君觉得,考研和申请留学这两条路可以并行着走,让自己多一条路。

  教育部于2022年3月9日更新澳门高等学校名单,其中,澳门大学、澳门理工大学、澳门旅游学院、澳门城市大学、澳门镜湖护理学院、澳门科技大学等6所高校获教育部批准可面向内地招收本科生及研究生,圣若瑟大学获教育部批准自2021年起可面向内地试点招收研究生。

  辞掉工作读研“充电”

  相比于同龄人早就规划好的人生,周舟显得有些“不安分”,甚至另类。

  本科时,她就读湖北一所二本学校,考研初试没过线,差了三分。眼看着“二战”考研的人越来越多,录取分数线不断往上涨,她放弃了“二战”, 2019年毕业后直接工作。

  2021年受疫情影响,旅游行业不景气,她辞掉了一家OTA(在线旅游)平台的工作,打算去澳科大读研。迈出这一步,她花了很大勇气,毕竟这两年就业压力大,很多人挤破头也想进互联网企业,但她想“是时候去读个书,换个环境了”。

  她不想再面对“筋疲力尽”的考研备考模式,反思应试的意义,“如果只会看书和刷题,高分能给我带来什么?上岸之后,未来工作又能得到什么?我们还是要融入社会的。”“如果就业的大环境不景气,大家投入过多时间和精力‘卷学历’是一种无效焦虑。”

  相对来说,留学是省时省力的选择。凭借着本科成绩均分83,大学英语过六级等条件,她成功拿到了澳科大的入学资格。

  为了读研放弃工作,周舟并不觉得可惜。本科时,没有人给她的人生做规划,她对外面的世界也不了解,如今工作过一段时间,再回来读研,规划未来就业或者读博,她都在摸索中前进。

  她不希望人生做错了决定,等到年纪越大,付出的成本和代价越高,当人到中年时,突然醒悟,可能整个人会崩溃,但没有任何选择。看到很多同龄人的眼里没有了“光”,她觉得“这才是最可怕的,因为这一代人会影响下一辈”。

  在她看来,读研和工作并不冲突,人需要在工作和学习反复推拉的过程中成长,工作只是谋生的手段,读书会影响一个人如何看待和融入社会。

  但周舟也明显感觉到,身边很多人来留学是为了“要一个研究生身份”,跳到更好的平台,高学历被视为“敲门砖”。

  “不少人读研、留学只是随大流,没有想清楚自己要什么。”她想对年轻人说,要多去想多去看多思考之后,再做选择,而不是看别人做什么自己做什么,人要有自己的思想,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很重要。

  “性价比较高”的选择

  澳门求学的形势也在悄然变化:研究生入学人数持续增加,申请门槛和学费水涨船高,以往的生源不乏有来自民办三本院校的学生,如今在头部的高校里二本、一本生源成主流,甚至“双一流”高校毕业生的比例逐年增多。

  柳君的大部分同学毕业于一本院校,其中不乏很多来自985、211大学。他们最开始首选是英美的高校,但受疫情影响不少学校改成线上授课,“花几十万只能上网课,不划算”。相对来说,澳门受疫情波及较小,主要采取线下模式,加上学费较低、离家近、过关方便,“性价比较高”。

  班上只有2个本科毕业于二本的学生,柳君就是其中一位。能挤进来,柳君并非靠运气,她本科成绩均分为87左右,每年都拿到了学校的一二等奖学金。

  陈晨2020年秋季入读澳城大,班上有23个人,本科毕业于985院校的有1位,三四人毕业于211院校,其他大部分来自普通的一本和二本。比陈晨晚一年到澳城大的许艺发现,研究生筛选也看重本科院校“出身”,申请的人数暴涨,录取难度就会加大,“我觉得不只是内地卷,其实港澳也开始卷了。”

  新冠疫情改变了中国学生的留学分流趋势,部分人“舍远求近”,带动了澳门高校留学生源质量提高。

  在澳门大学研究生院担任代院长的王百键教授向澎湃新闻介绍,近年,澳门大学适度扩大研究生规模,研究生人数根据社会需求实现稳步增加,报读研究生课程的内地学生持续增加。

  从数据来看更为直观,2022/2023学年内地学生报名就读澳大研究生的人数较2021/2022学年增加约37%,录取人数亦较前一年增加约32%。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入学的申请至2月底结束,目前内地报名人数与去年相约。

  王百键进一步介绍,在持续提高生源质量及全面提升研究生教育的策略下,澳门大学通过澳大博士生奖学金及博士生教研助理资助,吸引了一批优秀的学生入读博士课程,获得资助的学生均毕业于国内外一流学府,当中不乏“双一流”、985、211高校的毕业生,比例亦不断提高。

  澎湃新闻也从澳科大了解到,根据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发布的2023年度世界大学排名,澳科大跻身全球250强之列。因大学知名度提升,以及课程增加,另受疫情影响,2020年报考研究生人数有较大增长,近两年报名人数亦有持续增长。

  澳科大表示,研究生课程申请者中,内地考生占比较高,竞争加剧,其中,内地“双一流”高校毕业生比例亦逐年增多。另外不少在英、美、加等地留学的内地生,在毕业后选择到澳科大继续深造,其中不乏国际名校毕业生。报考本校的研究生中,亦有一定比例的“双非”学生。“我们并非只注重申请人的毕业院校,同时亦会综合考量申请人的学习和科研能力、专长和发展潜力。”

  对于学费上调,澳科大回应表示,为支持大学的长足发展以及考虑经济通胀等因素,大学会根据实际情况对每年入学新生学费作出调整,但总体调整幅度不会太大。

  “在珠海生活,在澳门上课”

  受访的澳门学生告诉澎湃新闻,来澳门求学主要考虑性价比,读研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小康家庭,“没有砸锅卖铁,也没有特别富有”。

  陈晨班上有23个人,12个人租住在珠海。为了省钱,陈晨也在珠海跟同学合租了一间房子,每个月租金1400元,而这个价格只够在澳门租下空间狭窄的“鸽笼房”,还要跟别人合住分摊租金。

  早上有课时,她7点多起床洗漱吃完早餐,跟同学组团打车到拱北口岸,再从口岸过关打车到学校,全程大概耗时40分钟。12个人分成两辆车,单程摊下来每个人花费约16元。下了课,大家再一起拼车回到珠海。

  在珠海吃饭十几二十元就能点到外卖,而在澳门吃一顿饭起码得50、60元起步。她精打细算过生活,尽量多做饭少点外卖,每个月加上房租以及其他各项消费,生活成本5000元左右,其他同学花销稍微大点的则达到1万多甚至2万多元。

  她算了一下账,硕士学费6万元港币一年,两年大概12万元港币,加上生活开销两年差不多花了20万元港币。即便这样,她也觉得挺划算,“比英美留学便宜很多”。

  澳门求学的生活,几乎都符合许艺的预期。她也是在珠海租房子,中午12点多的课,她一般早上10点起床,10点半从家出发,租的房子离口岸近,过了关再坐公交车到学校。

  上课分白天班和夜间班,许艺所就读的专业,夜间班几乎都是澳门本地的学生,有七八人;内地的学生上日间班,有60多人。这几年新冠疫情暴发,但学校正常线下授课,只有当珠海疫情严重时,许艺才在家上了一周网课。

  为了减轻父母的压力,柳君在学校当学生助理,每个月赚取工资补贴生活费,预估两年留学下来总共花费15万元。澳大2年的学费12万元,她分为4期付款,平均每学期交3万元左右,“压力小了很多”。

  以往很多人都是通过亲朋好友介绍才得知可在澳门求学,如今年轻人通过社交平台互相交流,挖掘新的留学目的地,还出现了很多自发分享留学经历的博主。

  陈晨也做起了留学咨询的自媒体。平时找她咨询的高峰主要集中在考研前后,考完研大概考得怎样,大家心里有数,就会马上找下一个出路,尤其这两年受疫情影响,很多人把澳门当作保底。

  跟陈晨咨询的人里,有一位是四川高校的老师,打算来澳门读博。还有的学生刚上大一就过来咨询,“没想到大家这么早就开始焦虑了”。

  近一年来,找柳君咨询到澳门求学的人,则至少有四五百个,尤其是2022年上半年香港疫情严峻,而澳门影响较小,向她咨询留学的人数暴增。

  也有学生来问她,中介声称有内推的渠道,只要申请者没有被澳门高校拒绝,给中介费10-20万元就能被“捞回来”。柳君提醒,学校的申请流程都比较公开透明化,不要相信中介“给钱包过”的说辞。

  高校是否存在这样的特殊渠道和合作?王百键明确表示,不存在。澳门大学从未委托任何中介机构或个人协助招生,有兴趣报读研究生课程的申请人可自行于大学的网上报名系统提交申请。

  澳科大在官网、招生简章、报名系统中都有明确声明和提醒考生:大学从未与任何机构合作,亦从未委托任何机构或个人代理招生工作。所有报名事项均由申请人自行通过大学网上报名系统进行,考试及录取所有信息均直接通过网上报名系统发布。所有留学中介声称有内推的渠道均为虚假宣传。

  “以为澳门只有博彩,没想到还有学术”

  然而,澳门求学也面临着尴尬的境地:不断提高的生源质量与不相匹配的知名度。

  在知乎、小红书等平台,澳门学生分享自己的苦恼:“我准备今年去澳门读研,结果被亲戚长辈说不懂事,花几十万读不知名的大学,还不如不读,把钱用作买房的首付。”“求职时,内地公司的人事如果不了解澳门的高校,会认为是花钱就能读的大学,这是内地的招聘现状。”

  陈晨不赞同“水硕”的标签,她觉得澳门高校实行的是“宽进严出”,“2022年我们专业大概有十几人延毕。”读研对于陈晨来说,一点也不轻松,平日里时间都被小组作业、课堂展示和期末论文填满,“要看导师的水平和个人的自我要求”。

  陈晨说,来到澳门求学的人,并不是都因为逃避内地考研“太卷”才来的。也有些人不适应内地的教学模式,想到其他地方体验不同的学习和生活。

  让她印象深刻的一点是,内地读研比较注重跟导师的关系,而在澳门跟导师的沟通只限于学业上。有一次,她的班上有同学提议跟导师吃饭聊聊论文的思路,被导师拒绝了。“我们老师说,正常聊就行,不用吃饭也不要送东西,公事公办,不要扯别的。”

  周舟也反驳“水硕”的标签,她觉得至少在申请读博上,两年制比一年制硕士更受认可。她喜欢澳门高校的启蒙式教育和自由开放的环境,教授鼓励学生发言,充分尊重每个人的想法。在澳门求学达到了她的预期,“我实现了想要的,两年自由的时间挺值了。”

  在珠海实习的柳君觉得,澳门的高校在广东比较受认可,但在内地的其他省份知名度不算高。从去年12月份开始,她陆续投了4次简历,应聘三所高校一家公司,暂时还没有回应。

  跟英美和香港的名校相比,澳门高校整体的Quacquarelli Symonds(QS)世界大学排名不算高。柳君一位同学本来已经被一家世界500强企业录用,后来人事查了澳大的QS世界大学排名,发现没在世界前300,提出了两种方案:一是收回offer,二是降薪3000元。

  澳大官网显示,澳门大学在泰晤士高等教育(THE)世界大学排名201-250,在QS世界大学排名304位。

  澳门高校也在努力打开知名度,跟内地加强合作。这一年多来,作为学生助理的柳君,已经接待了至少10所内地高校的访问交流团,从职业学校到“双一流”大学不等。

  “内地很多人对澳门的印象还停留在:以为澳门只有博彩,没想到还有学术。”在接待内地高校到澳门的访学团时,澳门大学一位教授说了这句话,站在一旁的柳君对这一幕印象深刻。

  柳君觉得在澳门大学求学在广东很“吃得开”,尤其是珠海和澳门合作紧密,如果毕业后在横琴发展,澳门的求学经历可以加分。如今实习的珠海公司给了她留用的机会,年薪二十万出头。

  她挺满意这个薪资,打算先工作三年赚钱,再出国留学,目标是进高校。身边大部分的同学也打算继续深造读博,或到互联网企业当程序员。“可以把这里当作‘跳板’。”柳君说,澳门高校实行国际化的教育模式,很多老师毕业于海外高校,如果以后到国外深造,可以找他们写推荐信。

  “家门口”求学的热度是否会持续?

  2022年底,内地疫情管控放开。“家门口”的澳门求学热度是否还会持续?

  陈晨认为,疫情管控放开之后,澳门求学的热度可能还会持续,甚至更高。因为内地应届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多,而有些研究生专业甚至出现缩招,可能越来越多人考不上研究生,而很多工作岗位设置的研究生门槛、薪资水平差异倒逼不少人想方设法读研。

  2022年,陈晨从澳城大毕业,回到山东济南考公考编。最近她面试了不少岗位,基本上都要求最低研究生学历,“把本科生卡在了外面”,就连几个高职院校招聘辅导员,表面上招聘要求硕士,深入了解发现,其实隐藏的入选条件是博士。

  走出校园、步入社会这段时间,她对有个研究生学历感到安心,至少选择范围更广了,研究生补贴也比本科生更高,而且留学生有落户的优势,以及其他的政策福利,不过由于学校的QS世界大学排名不高,部分福利拿不到。

  柳君则预估,疫情管控放开之后,到澳门读研的热度会持续,但不会像2022年增长的幅度那么大,“大家的目光不仅局限于英美、港澳,可能也会更多关注亚洲其他国家的高校。”

  如今研二的周舟,最近在上海找工作,打算继续从事OTA行业,澳科大在上海留学生落户清单内。受前期疫情影响,就业市场不景气,“竞争还是很大,没有预期那么好”,但她能接受新的工作给的薪资跟以前那份工作差不多。

  她说,“我不会去怪大环境对我不好,机会要靠自己去争取,公司始终需要人,只不过你不是他们需要的人而已。”

  “不要抱着读研留学就是‘镀金’和投资的想法。”周舟建议,大家不要觉得读了研、镀了金回来,就抬高门槛,一定能找到比之前更好的工作,这种想法不太健康。一旦实现不了,又很在乎外界的眼光,崩溃是必然的,觉得自己白读了。

  按照她的观点,澳门读研热度的升降跟疫情管控放开有直接关系,但更多还是跟内地考研相关。香港读研申请竞争越来越激烈,澳门作为一个新的“卷王”诞生,其实跟疫情就近留学、内地考研规模扩大、中产家庭教育都有很大关系。不仅是澳门,马来西亚等国家的留学也热了起来,内地学生到处去找性价比高的地方读研。

  “‘卷学历’到底是有效的还是无效的?我们为什么不能接受不确定性?”周舟没有答案。在她看来,在不确定中摸索前进,才应该是年轻人的状态,“我们要对自己的选择和一辈子负责。”

  (文中涉及币种,除特别注明,均指人民币。受访者周舟、陈晨、柳君、许艺均为化名)

2月20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44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73例(上海27例,广东20例,北京9例,广西5例,四川5例,福建3例,天津1例,江苏1例,重庆1例,甘肃1例),含7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广东3例,四川2例,江苏1例,广西1例);本土病例71例(内蒙古32例,其中呼和浩特市30例、包头市1例、巴彦淖尔市1例;江苏11例,其中苏州市10例、无锡市1例;辽宁7例,均在葫芦岛市;广东6例,均在深圳市;山西5例,均在晋中市;四川4例,均在成都市;云南4例,其中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3例、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1例;黑龙江2例,均在鸡西市),含5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云南3例,内蒙古1例,江苏1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3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均在上海)。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42例,解除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1039人,重症病例较前一日增加3例。境外输入现有确诊病例883例(其中重症病例1例),现有疑似病例3例。累计确诊病例13472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12589例,无死亡病例。截至2月20日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1724例(其中重症病例10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101491例,累计死亡病例4636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07851例,现有疑似病例3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1582455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36791人。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