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油01月20日获沪股通增持51.41万股
01月20日,中国海油获沪股通增持51.41万股,最新持股量为110.48万股,占公司A股总股本的0.04%。
近五日持股量数据
持股量及股价变动图
注:文中持股数量经过前复权处理,可能存在与港交所披露不一致的情形。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大数据生产,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已走出至暗时刻?信用债净融资单周竟超1500亿,上月刚新低,2023年趋势如何?转自:券商中国
去年底以来,信用债一级市场频频遭遇冲击。
2022年11月和12月连续两月净融资规模为负,Wind数据显示,12月信用债净融资规模为-6078.69亿元,创下2015年以来新低。虽然进入2023年以后,连续两周信用债净融资额为正,Wind数据显示,本周信用债累计发行3826.47亿元,净融资额高达1543.51亿元。
但是不少市场人士认为,春节提前等因素导致短期信用债发行规模走高,展望2023年全年信用债净融资规模下降趋势难以扭转。
信用债发行规模减少
2022年四季度以来,信用债一级市场频频遭遇冲击。最初的征兆是取消发行增多。Wind数据显示,11月超过100只信用债取消发行,总规模达到913.90亿元。到了12月,取消发行的债券进一步增加,当月取消发行1179.98亿元。
取消发行增多的背后,是跌宕起伏的市场利率。德邦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徐亮此前也对记者表示,市场波动带来了多个因素变化,从而影响一级市场发行。他指出,11月以来,无风险利率快速上行,信用债利差也大幅上行,推升融资成本,发行人会主动取消发行,以观望更好的发债窗口。同时,债市调整下,大幅回撤造成机构赎回压力增大,投资者对信用债的配置需求减弱,供给也相应调整。此外,流动性因素亦有影响,市场货币流动性宽松预期降温,债券市场融资阻力上升,部分发行人选择取消发行。
取消发行增多改变了此前信用债月度净融资额连续多月为正的态势。12月份信用债共发行7029.97,其中,发行量最大的为短期融资券、公司债和中期票据,分别发行3237.72亿元、1936.46亿元和1307.60亿元。净融资方面,12月份信用债净融资为-6078.69亿元,规模缩减至2015年以来最低水平。
整体来看,2022年信用债发行量总计11.89万亿元,较去年减少6500万亿元,净融资额9900亿元,较去年减少9800亿元。四季度发行规模为2.61万亿元,为全年最低,较2021年也下降了5400亿元。
从净融资节奏看,前三季度净融资规模为正,第四季度净融资规模由正转负。2022年一至四季度净融资额分别为1.11万亿元、0.42万亿元、0.095万亿元、-0.61万亿元,四季度相比2021年减少了1.10万亿元。
“开门红”难挡下行趋势
虽然去年年底信用债一级市场惨不忍睹,但是2023年的开年却是一个“开门红”。开年第一周,非金融企业信用债单周发行规模1800亿元,环比上周增加872亿元;净融资规模945亿元,环比上周增加3276亿元。其中,城投债发行规模1244亿元,环比上周增加823亿元;净融资规模708亿元,环比上周增加1197亿元。产业债发行规模仅有556亿元,小幅度增加49亿元;但是净融资规模237亿元,环比2022年最后一周增加2078亿元。
进入第二周之后,信用债一级市场仍然保持了比较好的趋势。Wind数据显示,本周信用债累计发行3826.47亿元,净融资额高达1543.51亿元。
“新年信用债发行规模增加有一些外部因素的影响。”一家券商的固收首席分析师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去年11月和12月有大量取消发行,在市场稳定之后开始恢复,导致今年1月实际发行量有所增加,净融资额快速攀升。
另一位债券市场研究人士则指出,年初是信用债发行的“高光”时间,整体规模都相对较高,进入年报季后会开始减少。今年春节提前,导致不少加快了年初的发行节奏,使得短期内发行规模和净融资都快速增长。
渤海证券分析师李济安表示,从1月首周看,各期限发行指导利率多数下行。在上期低基数效应下,信用债发行总量环比大幅上升,净融资额环比增加,各品种净融资额均增加且由负转正。同时,信用债收益率整体下行,产业债中高等级、城投债高等级短期限品种出现被抢配现象,信用利差收窄至历史中低分位,理财赎回潮的冲击料将逐渐消退。
对于2023年全年的情况,前述券商分析师表示,2023年市场利率中枢走高的趋势难以改变,企业会改变发行节奏减少发债规模。同时,由于贷款等融资成本下行,一部分发债需求被消解,全年净融资相比2022年难以增长。
国元证券总量负责人杨为敩则指出,就信用债市场而言,2023年供给能否放量则会受制如下问题。一方面是城投融资监管能否放松,2023年低评级的城投债供给仍会延续下降趋势,高息资产配置机会或许会进一步减少。另一方面是产业债能否放量,“展望2023年,在海外经济衰退出口增速放缓下,我们预计制造业融资需求将会放缓,周期类产业主体会延续资产负债表修复路径,但大宗商品价格回落下,或许被动融资需求会有所增加,但整体偏弱。产业债的放量将会由房企重演周期产业债2021年下半年度的融资修复表现所主导。”
外资买爆!近500亿杀入A股,这一行业被净买70多亿,拐点已至?转自:证券时报·e公司
本周,北上资金再度巨额净买入485亿元,为历史第2大周净买入。历史上总共有4次周净买入超400亿元,本月就占2次。分市场看,深股通净买入240亿元,创历史新高;沪股通净买入245亿元,为历史第6大周净买入。
北上资金累计净买入历史首次突破1.8万亿元。另外新年以来,北上资金合计净买入1125亿元,春节后1月还有2个交易日,如不出意外的话,很有可能再刷新月度净买入历史纪录,将成为历史上首次月度净买入超千亿元。
电子行业目前处于低谷,但北上资金对电子行业复苏预期强烈,本周巨额净买入近71亿元,位居申万一级行业净买入之首;食品饮料获得近53亿元净买入,电气设备、非银金融也获得超40亿元的净买入。公用事业、房地产、农林牧渔3行业则被净卖出超亿元。
北上资金本周净买入较多的个股
电子行业复苏预期强烈
北上资金本周大幅加仓电子行业出乎市场意料。市场调研机构Canalys最新报告显示,2022年第四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17%,2022年全年出货量下降11%至12亿部以下。
国内市场下滑或更快,2022年中国智能手机销量或仅约2.55亿部,同比下降19%,各季度销量同比均呈现负增长,跌幅在14%-21%之间,创下2015年以来最差年度销量成绩,8年来首次跌破3亿部。
不过电子行业去库存或已近尾声,部分产品价格开始复苏。根据群智咨询数据,面板厂库存由高位时2.6周下降至1.8周,2023年有望持续下滑并保持在1.5周之内的健康水平。而在经历了长达一年的下跌后,面板价格在2022年10月、11月迎来两连涨,12月环比持平。
本周,北上资金斥资近13亿元加仓面板巨头京东方A,增持逾3.3亿股,总持股达到19.84亿股,创5个月来新高,持仓市值重上80亿元。
风华高科(维权)近日也在机构调研中明确表示,2022年前三季度的产能利用率和产品价格呈下行趋势,但第四季度产能利用率方面开始逐步恢复。阻容感等不同规格和型号的产品库存周期不同,整体情况看逐步恢复到正常水平,市场需求方面较2022年第三季度有所恢复。
风华高科本周获得北上资金9582万元的净买入,增持逾566万股,持股由上周末的1049万股,增至1615万股,增仓幅度高达54%。另外韦尔股份、北方华创等逾10股本周获得超亿元净买入,富满微、明微电子等北上资金增仓幅度超50%。
民生证券指出,当下电子产业仍处于景气度复苏+库存拐点双击之中,不少优质标的仍处于相对低位。未来景气复苏及去库存化的趋势确定,不过中间难免波折。不同产品、不同下游市场的复苏节奏亦有所不同。建议把握被动元件、半导体封测、家电及手机链IC设计公司的投资机遇。
看好机械设备行业增长
本周,工信部等十七部门印发《“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到2025年,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较2020年实现翻番,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行业应用深度和广度显著提升,机器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
机械设备行业个股因此受到北上资金的追捧,多只个股本周被北上资金买入超流通股1%的股份。
埃斯顿本周获得北上资金3.96亿元的净买入,加仓1635万股,占到总股本的1.88%,是本周增持股数占总股本比例最高的个股。在北上资金大力买入推动下,埃斯顿一度大涨逾20%。
杰瑞股份本周也获得北上资金5.29亿元净买入,加仓1671万股,占总股本1.62%,总持仓创9个月来新高。中微公司、恒立液压、先导智能等本周亦获得北上资金超亿元净买入,力量钻石、苏试试验等北上资金持仓增加1倍以上。
看好机械设备行业的并不止北上资金。根据Wind数据不完全统计,近半年来,有226 家机械设备上市公司获得券商出具的研报并进行了盈利预测,2023年平均净利润增速高达 53.1%。其中自动化设备和通用设备净利润预测增速较高,分别为63.24%和61.59%,轨交设备和专用设备净利润预测增速居中,分别为30.13%和44.63%,工程机械板块净利润预测增速最低,也达到26.7%。
国联证券称,当前我国疫情政策边际向好,2023年PMI指数有望逐步走强,下游需求复苏或驱动资本开支增加,部分通用设备将进入更新周期。此外,随着技术进步与相关支持政策逐步落地,中高端产品市占率有望提升,龙头企业有望充分受益于国产替代。
责编:彭勃
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预计,本季度全球石油市场将陷入供应过剩,同时下调需求前景,上调非OPEC供应预估。根据OPEC的最新月度报告,其将第三季度原油产量预测下调124万桶/天,至2,827万桶/天。这比OPEC 13个成员国7月的产量低了约57万桶/天。OPEC位于维也纳的研究部门将本季度全球原油需求预期下调72万桶/天,同时上调非OPEC供应预期52万桶/天。预计本季度原油消费均值为9993万桶/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