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资讯
给大家分享一下微乐麻将必赢神器通用版-教你详细开挂教程天人合一英文
2023-10-31 10:17  浏览:43

给大家分享一下微乐麻将必赢神器通用版-教你详细开挂教程 据国家卫健委网站消息,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38例,其中境外输入23例,本土15例(江苏6例,其中无锡市5例、苏州市1例;四川3例,均在成都市;黑龙江2例,均在鸡西市;上海2例,均在闵行区;广东1例,在深圳市;云南1例,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当日转为确诊病例12例(境外输入7例);当日解除医学观察27例(境外输入26例);尚在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686例(境外输入572例累计收到港澳台地区通报确诊病例42554例。其中,香港特别行政区22468例(出院16190例,死亡288例),澳门特别行政区79例(出院79例),台湾地区20007例(出院13742例,死亡852例)。

这一年,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转自:科技日报

  我国最大的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全产业链示范基地、首个百万吨级CCUS项目——“齐鲁石化—胜利油田百万吨级CCUS项目”。受访者供图

  《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历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擘画了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新蓝图。图为陕西省汉中市洋县朱鹮生态园内的朱鹮。

  新华社记者

  刘潇摄

  ◎本报记者 李 禾

  2022年是极为重要的一年,是我国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一年。全国空气质量指标在历史性达到世界卫生组织第一阶段过渡值后,空气质量继续好转,蓝天白云不再是“稀缺品”;1—9月,3641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中,水质优良断面比例为86.3%,同比上升4.5个百分点,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黑臭水体基本得到消除;生物多样性保护步入新时代,自然保护地面积占全国陆域国土面积的18%,300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野外种群得到恢复……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景在中国大地生动展现,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建设人海和谐美丽海湾

  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按“时间表”“路线图”逐项推进

  我国是海洋大国,海洋面积相当于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作为“十四五”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顶层设计,《“十四五”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1月正式发布,保护工作制定了“任务书”“时间表”和“路线图”,各项保护措施逐步实施。

  “十四五”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以美丽海湾建设作为工作主线,在全国划定283个海湾(湾区),“一湾一策”精准部署了每个海湾的重点任务措施,梯次推进“水清滩净、鱼鸥翔集、人海和谐”美丽海湾建设,形成国家、省、市、海湾上下贯通、分级治理的工作格局。

  在海域综合治理方面,渤海、长江口—杭州湾、珠江口邻近海域等三大重点海域启动污染防治攻坚战,8个相关沿海省(市)和“2+24”沿海城市都已行动起来。生态环境部组织近百名专家成立驻点技术帮扶工作组,赴沿海地市一线送政策、送技术、送服务。

  我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总体稳中趋好。《2021年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海水水质整体持续向好,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占管辖海域面积的97.7%,同比上升0.9个百分点;监测的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均处于健康或亚健康状态,已基本消除“不健康”状态;全国近30%的近岸海域、37%的大陆岸线均已纳入生态保护红线管控范围,珊瑚礁、红树林、海草床等多个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

  污染防治攻坚战向纵深推进

  新污染物治理成为“十四五”生态环保工作重点

  新污染物是指具有生物毒性、环境持久性、生物累积性等特征的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对生态环境或人体健康存在较大风险。目前,国内外广泛关注的新污染物主要包括国际公约管控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内分泌干扰物、抗生素等。

  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司司长任勇说,开展新污染物治理是污染防治攻坚战向纵深推进的必然结果,是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内在要求。治理的总体思路概括为“筛、评、控”和“禁、减、治”。

  今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对新污染物治理工作进行全面部署。《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明确,到2025年,完成高关注、高产(用)量的化学物质环境风险筛查,完成一批化学物质环境风险评估,对重点管控新污染物实施禁止、限制、限排等环境风险管控措施;新污染物治理能力明显增强等。

  当前,黑龙江、陕西和广西等13省(区市)提出了各自的新污染物治理规划时间表、任务线。生态环境部会同相关部门,在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环境风险管理方面开展了多项工作,为新污染物治理打下良好的基础。其中包括修订《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登记办法》,加强源头准入管理,防范具有不合理环境风险的新化学物质进入经济社会活动和生态环境;开展化学物质环境风险评估,印发两批《优先控制化学品名录》,列入共计40种类应优先管控的化学物质;在履行《斯德哥尔摩公约》行动中,已淘汰了20种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水土流失面积、强度“双下降”

  浊水荒山蜕变成绿水青山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通过对生产建设项目进行监督指导,落实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开展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等工作,当前,我国水土流失持续呈现面积和强度“双下降”、水蚀风蚀“双减少”趋势。

  水利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水土流失面积267.42万平方公里,比2011年下降27.49万平方公里,强烈及以上等级占比下降到18.93%,水土保持率达到72.04%。

  我国还将水土流失治理与提升农业生产能力、发展特色产业紧密结合。如甘肃定西土豆、江西赣南脐橙、陕北苹果等特色产业在水土流失治理过程中得到培育发展。全国累计1000多万名贫困群众通过水土流失治理受益,年增收约50亿元。越来越多地区实现了从浊水荒山到绿水青山,再到金山银山的蜕变。

  黄河上中游是我国水土流失的重点地区,据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发布的《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公报(2021年)》,黄河流域累计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5.96万平方公里。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率从1990年的41.49%、2020年的66.94%提高到2021年的67.37%。

  “山上光秃秃,下面黄水流,年年遭灾害,十年九不收”的陕西省米脂县高西沟村,通过山上缓坡修梯田,沟里新建淤地坝,荒坡陡处搞绿化等,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78%、林草覆盖率达70%,生态环境得以恢复,成为“黄土高原生态治理的一个样板”。

  科技支撑实现“双碳”目标

  建立更加完善的绿色低碳科技创新体系

  科技创新是同时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8月,科技部、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9部门印发了《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年)》(以下简称《方案》),统筹提出支撑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目标的科技创新行动和保障举措,并提出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做好技术研发储备。

  通过实施《方案》,到2025年将实现重点行业和领域低碳关键核心技术的重大突破;到2030年,进一步研究突破一批碳中和前沿和颠覆性技术,形成一批具有显著影响力的低碳技术解决方案和综合示范工程,建立更加完善的绿色低碳科技创新体系。

  随着《方案》的出台,各地也纷纷行动起来,建设先进的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策源地。四川省提出,到2025年,将布局一批绿色低碳技术领域的创新平台,力争在清洁能源、晶硅光伏、动力电池和存储等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领域,突破重大关键技术200项以上,培育重点产品100项以上。深圳则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产业增加值达到1000亿元。

  在《方案》提出的工业流程再造、能源等重点领域,绿色低碳技术也在不断突破创新。12月16日,河钢集团有限公司下属企业河北张宣高科科技有限公司120万吨氢冶金示范工程一期全线贯通,该工程是全球首例富氢气体(焦炉煤气)零重整竖炉直接还原氢冶金示范工程,钢铁由此也从传统“碳冶金”向新型“氢冶金”迈进。

  我国CCUS产业进入商业化运营

  现有规划和运行中的CCUS项目数量近100个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指的是将二氧化碳从工业、能源生产等排放源或空气中捕集分离,并加以利用或输送到适宜的场地封存,最终实现二氧化碳的减排。8月,我国最大的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全产业链示范基地、首个百万吨级CCUS项目“齐鲁石化—胜利油田百万吨级CCUS项目”正式注气运行,标志着我国CCUS产业开始进入成熟的商业化运营。

  CCUS被认为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技术。据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7月,我国现有规划和运行中的CCUS项目数量近100个,是去年同期的2倍。此外,国内还在布局数量更多、规模更大的CCUS项目。11月,中国石化与荷兰皇家壳牌集团、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等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将在华东地区启动我国首个开放式千万吨级CCUS项目;“十四五”期间,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化)计划再建设2个百万吨级CCUS示范基地。

  我国CCUS技术发展2019版路线图预测,到21世纪中叶,CCUS技术的能耗和成本问题将得到根本改善,不仅可以推动化石能源高效低碳利用,空气直接捕集技术和BECCS甚至可以实现负排放。

  确立江河战略永葆“母亲河”活力

  推动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长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滋养了5000多年的华夏文明,是我国人口和经济活动的主要空间载体,推进长江经济带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让中华民族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的重大举措。

  在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政策落地,我国第一部流域法律——长江保护法施行后,长江生态环境发生了转折性变化。为解决部分地区环境基础设施欠账较多等难点和关键问题,今年9月,生态环境部、国家发改委等17个部门和单位联合印发《深入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提出持续深化水环境综合治理、深入推进水生态系统修复、着力提升水资源保障程度、加快形成绿色发展管控格局四大攻坚任务,以及深入实施工业污染治理,加强磷、塑料污染综合治理等28项具体工作。《行动方案》明确,到2025年底,长江流域总体水质保持优良,长江经济带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7%以上,县级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等。

  为了加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保障黄河安澜,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高质量发展,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10月3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黄河保护法。这部法律包括生态保护与修复、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沙调控与防洪安全、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等11章,共122条,为在法治轨道上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中国为守护“地球之肾”贡献智慧

  “武汉宣言”凝聚各方共识,加强全球湿地保护

  湿地是重要的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肾”。11月5日至13日,以“珍爱湿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的《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在湖北武汉和瑞士日内瓦同步举行,这是中国自1992年加入《湿地公约》以来,首次承办《湿地公约》缔约方大会。

  我国湿地面积5635万公顷,位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地总数超过2200个。我国已出台了国家层面的湿地保护法,28个省区市制定了省级湿地保护法规,还规划将1100万公顷湿地纳入国家公园体系,实行最严格的保护管理……湿地保护经历了摸清家底、抢救性保护、全面保护三个阶段,形成湿地保护的“中国模式”。截至目前,全球43个国际湿地城市中,我国占据13个,数量世界第一。

  此次大会通过了“武汉宣言”和《2025—2030年全球湿地保护战略框架》。宣言呼吁,各方采取行动,遏制和扭转全球湿地退化引发的系统性风险。推进湿地保护、修复、管理及合理和可持续利用的立法、执法,为评估和维护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作出努力;开展湿地及其生态系统服务的自然资产评估和核算;采取湿地保护和修复措施,以应对社会、经济和环境挑战;加强全球湿地保护工作者之间的技术合作和知识共享等。

  各方团结应对气候变化

  迈出落实《巴黎协定》第一步

  11月6日—20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COP27)在埃及沙姆沙伊赫举行。本次大会就《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巴黎协定》的落实和治理等通过了数十项决议。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设立损失与损害基金,这一基金将用于帮助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发展中国家和脆弱国家。

  11月11日,中方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正式提交了《中国落实国家自主贡献目标进展报告(2022)》。报告内容包括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新部署、完善政策体系和支撑保障、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等,体现了中国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决心和努力。

  中国气候变化谈判代表团团长、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说,今年是《巴黎协定》实施细则达成之后的第一年,本次大会的主题定为“落实”,强调各方要兑现承诺,这次会议也是在落实《巴黎协定》方面迈出的第一步。

  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有了新蓝图

  保护30%的陆地和海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2月19日,《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主席、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表示敲响手中木槌,“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以下简称“框架”)终获通过,为今后直至2030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的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擘画新蓝图。

  COP15主题为“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包含两个阶段会议。第一阶段会议2021年在中国昆明举行;第二阶段会议于2022年12月7日—19日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召开。

  会议通过了约60项决定,达成了兼具雄心和务实的“框架”,提出要保护30%的陆地和海洋,在全球环境基金(GEF)下设立生物多样性基金,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生物多样性保护资金,到2025年每年至少200亿美元,到2030年每年至少300亿美元;历史性地决定建立遗传资源数字序列信息(DSI)惠益分享机制,历史性地描绘了2050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愿景等。

  黄润秋说,达成“框架”是本次大会的圆满终点,更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激动人心的新起点。未来两年,中国将继续履行好主席国职责,与各缔约方、利益攸关方一道,推动“框架”有效执行,使得到2030年全球生态自然环境变得更加美好,生物多样性丧失的趋势如期得以扭转,并“惠及全人类”。

  外来入侵物种“黑名单”发布

  强化源头预防、综合治理、联防联控,提升防治水平

  河南汝州历时近一个月围捕“怪鱼”鳄雀鳝、湖北武汉用铲车铲除加拿大一枝黄花,外来物种入侵现象引发广泛关注。12月20日,农业农村部网站发布了六部门组织制定的《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名录》(以下简称《名录》),包括草地贪夜蛾、鳄雀鳝、加拿大一枝黄花、红火蚁、福寿螺等,共计59种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列入《名录》。

  据《2020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我国已发现660多种外来入侵物种,其中有71种已经对入侵地的自然生态环境造成实质性危害,被列入《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中,还有219种已入侵多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这些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和物种构成威胁。

  数据显示,每年入侵物种对我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逾2000亿元。

  除制定《名录》外,我国还将通过强化源头预防、综合治理、联防联控等提升外来物种侵害防治水平。其中包括优化监测站(点)布局,加强重点物种发生区域和入侵高风险区域监测;加强物种防控技术攻关,研发绿色防控技术产品,探索形成安全高效、经济可行的综合治理技术模式等。

美股成交额前20:特斯拉重挫11% 12月迄今市值缩水约44%;英伟达收跌7.14%跌入技术性熊市

  北京时间28日凌晨,美股周二收盘涨跌不一,特斯拉重挫逾11%。2022年美股交易进入年末收官阶段,投资者开始评估2023年的经济前景。美国20大城市10月份房价同比上涨8.6%,创2020年10月以来的最小同比涨幅。

  道指收涨37.63点,涨幅为0.11%,报33241.56点;纳指跌144.64点,跌幅为1.38%,报10353.23点;标普500指数跌15.57点,跌幅为0.40%,报3829.25点。

  周一美股因圣诞节假期休市。

  欧洲央行官员周二就欧洲经济衰退发出警告。

  周二美股成交额冠军特斯拉收盘重挫11.41%,成交229.9亿美元。至此该股已录得连续第7个交易日下跌、最近11个交易日中的第10次收跌。12月迄今,该股已下跌约44%。

  一份内部计划显示,特斯拉计划在1月份在其上海工厂实施减产计划,将本月开始的减产计划延长至明年。据计划,特斯拉将在1月3日至1月19日期间生产17天,并将在1月20日至1月31日期间停止生产电动汽车,以延长农历新年假期。

  特斯拉在其产量计划中没有具体说明生产放缓的原因。目前也不清楚在计划的停工期间,该工厂Model 3和Model Y的装配线之外的工作是否还会继续。

  另据报道,特斯拉得州超级工厂运进库卡机器人。目前特斯拉全部整车产线均有库卡机器人,预计新一批将用于Cybertruck产线,这也意味着特斯拉可能已开始建设Cybertruck产线。

  第2名苹果公司收跌1.39%,成交88.8亿美元。据报道,美国苹果公司的日本法人——苹果日本(东京都港区)受到东京国税局的税务调查,被追缴约130亿日元(约6.8亿元人民币)的消费税。据悉在过去数年时间里销售iPhone等产品时,存在很多不符合消费税免税制度条件的交易等。报道称,日本的消费税免税制度基于顾客申报,这一特有制度遭到滥用,如何消除这一漏洞成为当务之急。

  报道指出,被追缴超过100亿日元消费税的情况极为罕见。苹果日本公司被认为已经进行了修正申报。

  日本的消费税法允许赴日时间不满6个月的非居住者购买特产和日用品等商品时免税。如果是出于转卖等目的,则需要缴税,有时免税店未能发现不符合条件的购买行为,则必须自行承担消费税部分。

  第3名英伟达收跌7.14%,成交66.6亿美元。自12月13日以来,该股已经缩水近22%,跌入技术性熊市。

  第4名亚马逊收跌2.59%,成交45.1亿美元。亚马逊于上周五开始在加利福尼亚州的洛克福德和德克萨斯州的College Station使用Prime Air无人机送货。亚马逊希望利用这项服务的反馈来改善运营,最终将这项服务推广到全国。要在美国飞行送货无人机,公司必须得到美国联邦航空局的批准,而这家零售巨头是美国仅有的几家获得135部分认证的公司之一。

  第7名AMD收跌1.94%,成交22.8亿美元。根据行业媒体TechSpot统计,12月AMD RX 6000系列显卡价格平均回升5%。

  第9名中概股阿里收高4.92%,成交19.9亿美元。

  第11名奈飞收跌3.66%,成交16亿美元。Needham分析师Laura Martin近日保持对奈飞的持有评级,并将其23财年的每股收益预期从11.57美元下调至9.31美元,同时将其收入预期从358亿美元下调至334亿美元。该分析师表示,奈飞的用户峰值可能已经过去,因为所有OTT(过顶内容服务)供应商的流失率都在上升。

  第14名Moderna收跌9.5%,成交12.4亿美元。该股已经连续3个交易日下跌,3日累计下跌14.2%。

  第16名威讯收高2.19%,成交9.9亿美元。摩根士丹利分析师Simon Flannery近日将威讯股票评级从“持股观望”上调至“增持”,目标价从41美元上调至44美元,并指出该股的总回报率将超过20%。该分析师表示,威讯在2022年表现不佳之后,无论从绝对还是相对标准来看,其股价都具有吸引力。

  第17名迪士尼收跌1.86%,成交9.5亿美元。《阿凡达2》导演卡梅隆曾在采访中表示,“从商业角度来看,这部电影是电影行业有史以来最糟糕的”,如果利益相关方想要从中盈利,票房至少需达“全球前三或前四”,即大约20亿美元。外媒分析,如若《阿凡达2》无法达到这一指标,那么迪士尼很有可能取消计划中的《阿凡达3》和《阿凡达4》。

  芯片股普跌,午盘后一度跌幅收窄。费城半导体指数跌1.8%并失守2500点整数位,创11月9日以来的七周新低。英特尔跌1.7%后收跌0.6%,接近两个月低位,AMD跌2%,英伟达跌超7%,均至七周低位。

专访高盛首席中国经济学家闪辉: 消费将成拉动明年中国经济主要动力

受访对象/供图 翟超/制图

证券时报记者 孙璐璐

随着我国疫情防控措施的进一步优化,尽管当前全国疫情形势仍较为严峻,但国内外金融机构普遍看好明年我国经济的恢复发展态势,多家国际知名机构上调对明年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证券时报记者近日专访高盛首席中国经济学家闪辉,详解对明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测、消费、出口、地产、汇率等热点经济问题的看法。

闪辉表示,受低基数以及疫情防控优化措施超预期等因素影响,预计明年中国经济会有明显恢复,因此高盛将明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期从4.5%上调至5.2%。明年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将转向消费,旅游和娱乐等最受疫情限制的消费领域拥有最大的回升空间。此外,明年增长预期改善等有利因素有望推动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小幅走强。高盛股票策略分析团队也看好亚太区域市场的境内外上市中国股票,维持对A股和港股超配的建议。

上调明年中国经济

增速预期至5.2%

证券时报记者:请问高盛为何最近会上调对明年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期?

闪辉:我们是在中国公布11月经济数据后更新了对今年四季度和明年经济增速预期。11月的经济数据显示受疫情影响,短期内中国的经济社会活动仍有向下压力,预计这一情况12月也会延续,因此我们调低了对中国四季度经济增速的预测。不过,受低基数以及疫情防控优化措施超预期等因素影响,我们预计明年中国经济会有明显恢复,因此将对明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期从4.5%上调至5.2%。

分季度看,我们原先预计明年4月疫情管控措施会彻底放开,届时三季度将迎来年内经济增长高点;但现在看,疫情管控措施的放开步伐比预期快,我们认为明年经济增长的高点会从三季度提前至二季度。对于一季度,预计1月经济还是会受疫情扰动影响,2、3月经济是否会明显反弹尚有不确定性。因此,我们预计明年一季度环比经济增速折合成年化为4%左右,二季度则会到13%左右。

消费将成拉动

明年中国经济主要动力

证券时报记者:从海外经济重启的经验看,疫情管控措施放开后消费会出现恢复性反弹,您如何看待明年中国的消费增长潜力?

闪辉:预计明年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将由投资转向消费。在消费类别下,旅游和娱乐等最受疫情限制的领域拥有最大的回升空间。不过,也不能对消费的反弹时间和反弹强度过于乐观。从一些亚洲经济体放松疫情管控措施后的消费恢复情况看,在重新开放的第一个季度里,韩国等一些经济体的实际消费反而是下降的,到第二个季度才开始大幅度反弹,预计中国也将呈现类似情况。

消费反弹的强度则取决于后续疫情演变形势、政府支持消费的举措以及居民消费偏好等因素。从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的数据看,美国受益于疫情期间直接向居民部门发钱影响,居民消费反弹强劲,目前储蓄率比疫情前水平还低;但除美国之外,大部分国家因为并没有像美国那么大力度直接发钱,疫情管控措施放开后,居民储蓄率只是恢复到疫情前的大致水平。

展望未来,我们预计居民消费将继续朝向趋势水平回升。从全年来看,我们预计居民消费实际同比增长8.5%,隐含2023年全年消费增速仍低于趋势水平;预计2024年居民消费实际同比增长7.5%,到2025年恢复至趋势水平。

证券时报记者: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您对于明年扩大消费有何政策建议?

闪辉:消费增速的高低受预期和能力影响,随着疫情管控措施的逐步优化放开,市场对于明年经济转好的信心是比较普遍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强调明年经济工作要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接下来更关键的问题是如何更有效地提振消费能力。对于后者,我认为一个比较有效的措施,是可以考虑对特定群体直接发钱或消费券,这既可以提高对特定群体的精准性救助,也可以提振边际消费倾向高的群体的消费意愿。

证券时报记者:市场对于明年放松入境疫情管控措施有较高期待,您认为这将对中国的“出境游”带来多大程度的提振?

闪辉:疫情管控措施的逐步放开,我们预计将显著带动居民部门的出境游和货物进口等消费需求的上升。其中,对出境游的溢出效应最为明显,其次是货物进口的上升。就各市场而言,中国香港地区将是内地放开最大的获益者,潜在受益规模或达GDP的7.6%。

具体来看,在国际差旅方面,疫情期间,计入海外留学生学费等支出的内地旅行服务进口每年规模约1000亿美元,疫情前这一数字规模在2500亿美元左右。明年早些时候入境疫情管控措施明显放松,初期受航空公司运力等多种因素影响,出境游可能不会有快速明显增加,但到2023年年底可能会恢复到2019年同期水平,2024年上半年有望迎来更为明显的快速增长。从受益的亚洲地区看,中国香港地区、泰国、越南和新加坡将获益最多。

房地产市场改善步伐

可能缓慢而波折

证券时报记者:受全球经济衰退风险影响,您如何看待明年中国的出口形势?

闪辉:出口对今年中国经济增速的拉动作用明显,根据我们的测算,出口对中国今年的经济增速有0.8个百分点左右的正面贡献,但受外需不振影响,出口会对中国明年的经济增速带来大约-0.5百分点的拖累。这是基于一种基本情景的假设,在基本情景假设中,我们认为明年美国经济陷入衰退的概率只有三分之一。也就是说,我们认为明年美国经济并不太可能陷入衰退,这是基于目前美国相对坚挺的就业数据、美联储加息步伐放缓等多重因素考虑得出的判断。

如果明年美国经济增速只是温和放缓而非陷入衰退,那么对中国的出口来说就不太可能出现大幅下滑,因为不同于韩国等东亚经济体以出口芯片、显示器等电子零部件为主,中国出口产品的种类更为广泛,整体出口形势也就会相对稳定。

证券时报记者:今年房地产行业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随着“地产金融16条”等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的举措落地,您如何看待明年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势头?

闪辉:房地产是中国经济中最大的单一领域,其高低起落通常对于整体GDP增速影响显著。我们预计,得益于相对有利的基期效应以及房地产政策小幅放松,房地产相关活动的增速将在未来几个季度改善。但是,改善的步伐可能缓慢而波折,在“房住不炒”的基调下,大幅回暖可能性较低。许多低线城市因结构性因素不太可能在本轮放松周期中全面复苏,开发商融资状况的显著改善需以更深更广的政策放松为前提,在大城市和小城市、内陆地区和沿海地区、央国企开发商和民企开发商之间的分化走势将依然显著。预计2023年整体GDP受到的拖累将收窄至1.2个百分点,而2022年为2.2个百分点。

人民币汇率有望小幅走强

看好中国股票表现

证券时报记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明年货币政策的部署安排是“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不少观点认为明年货币政策环境会随着经济恢复而边际收紧,您怎么看?

闪辉:受短期内疫情形势仍较为严峻影响,经济活动会受到抑制,不排除明年一季度货币政策有进一步宽松的可能性。总体看,明年上半年货币政策还是有望保持相对宽松的环境,不过随着经济持续恢复,货币政策也会朝着正常化方向回归,至于何时调整、调整到何种程度,还是要随时根据明年经济的变化情况审时度势。

证券时报记者:近期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又有所走强,综合明年的经济增长、跨境资金流动形势看,您认为明年人民币汇率会有何表现?

闪辉:我们认为明年人民币汇率小幅走强的概率要大于走弱。尽管从我们与投资者的交流看,不少投资者认为,无论从中美利差扩大、明年出境游修复背景下服务贸易逆差扩大还是稳定出口的角度看,明年人民币汇率走弱的可能性更大。但我们持不同观点,我们认为对经济持续恢复发展是支撑汇率走强的主要因素,近期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优化,市场对经济修复预期转好,带动人民币汇率止跌回升明显。综合分析,我们认为,明年增长预期改善等有利因素可能仍超过商品和服务贸易平衡恶化等不利因素,预计人民币兑美元在12个月内小幅升值至6.9。

证券时报记者:你们对明年中国股票市场的表现有何预期?

闪辉:展望2023年,随着中国GDP增速回升以及政策面仍偏宽松,我们的股票策略团队看好亚太区域市场的境内外上市中国股票,对于A股、港股维持超配的建议。投资策略上,他们推荐重新开放的受益股。投资结构上,得益于有利的长期政策和发展趋势敞口,中国专精特新“小巨人”和优质国企有望带来更高回报。

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预计,本季度全球石油市场将陷入供应过剩,同时下调需求前景,上调非OPEC供应预估。根据OPEC的最新月度报告,其将第三季度原油产量预测下调124万桶/天,至2,827万桶/天。这比OPEC 13个成员国7月的产量低了约57万桶/天。OPEC位于维也纳的研究部门将本季度全球原油需求预期下调72万桶/天,同时上调非OPEC供应预期52万桶/天。预计本季度原油消费均值为9993万桶/天。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