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流通股本总股本什么意思城里的月光把梦照亮
2023-10-29 10:22  浏览:48

[手机看新闻]

[打印本稿]

“顺丰到顶了。”华东一家私募机构负责人告诉记者,“顺丰目前估值太高(动态市盈率为68),3月1日封涨停板的时候买盘明显下降,跟进的人少了。”

今年2月24日,原鼎泰新材更名为顺丰控股(002352.SZ)(下简称“顺丰”),此后也开启了市值暴增之旅。截至到3月2日,顺丰控股报收67.91元,股价涨幅达35%,市值攀升至2841亿元,从而超越万科成为“深市第一市值股”,不过该日跌幅却为2.99%。

一位私募人士认为,除由更名带来的资金炒作外,由去年借壳鼎泰后所带来的流通盘过小等问题如今成为了顺丰股价上涨的推手。

转折发生在3月1日。虽然顺丰在当日早盘又拉出第四个涨停板,但无奈尾盘跳水。据《财新》报道,交易所及相关部门已经开始对顺丰控股的交易情况进行密切关注。盘中一度翻绿跌近3%,最终收涨4.79%,换手率29.71%,成交额27.69亿。

从收盘后龙虎榜显示,今日盘中翻绿部分由于前期游资选择获利了结。前几日占据买一位置的“山东帮”——国海证券济南历山路营业部席位在3月1日买入4320.16万元,卖出5366.98万元。而买一的位置则由深股通专用席位接替,买入7874.39万元,连续三日买入。

多位市场参与者告诉经济观察报,就如同去年“万宝大战”鏖战时分,他们目前选择观望。

游资追捧

“说实话,中国那么多上市公司,只有部分投资者才知道鼎泰新材。但是,顺丰不一样,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投资者当中普及度极高。鼎泰新材更名使得资金得以迅速累积,吸引市场眼球。”一位华东私募人士告诉观察报,顺丰的正式更名为市值暴增做好了铺垫。

鼎泰新材公告显示,本次更名决定是在今年1月17日召开的董事会以及随后2月15日的临时股东大会审议决定的。原因是“(鼎泰新材)公司向深圳明德控股发展有限公司等发行股份购买深圳顺丰泰森控股(集团)有限公司100%股权的重大资产重组已经完成,公司已转型进入快递物流行业。深圳顺丰泰森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系国内领先的快递物流综合服务提供商,不仅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物流服务,也提供包括仓储服务和信息服务等在内的一体化供应链解决方案。为更好地适应公司未来发展的需要和战略规划,公司决定对公司名称及证券简称进行变更。”

随后,自2月21日起,在接下去的6个交易日内,公司股价从40元附近快速拉升至70元。期间2月24日,002352这个代码的身份,由之前的鼎泰新材正式变更为顺丰控股。

上市敲钟当天,顺丰控股董事长王卫在敲钟仪式上表示,1993年,顺丰诞生于广东顺德,发展至今历经了三个阶段,目前顺丰正处于第三阶段,这个阶段从2016年开始,顺丰上市成为公众公司,面对资本市场的考核。当日公司股价早盘亦大幅高开逾8%,随后股价全天牢牢封死在涨停板价位,最终收盘报每股55.21元,当日成交金额约13.54亿元。

龙虎榜交易数据显示,顺丰控股市值顺利“登顶”深交所,游资与北向资金起着关键助推作用。龙虎榜显示,自2月24日起,国海证券济南历山路营业部连续4个交易日高居买一位置,4天累计买入顺丰控股金额超过1.6亿。据了解,该席位曾出现同力水泥、华友钴业等“妖股”龙虎榜中。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据2月28日盘后龙虎榜数据显示,深股通专用席位当天买入2358万元,国海证券济南历山路营业部买入约2673万元。而在卖出席位上,方正证券杭州保叔路卖出超1.3亿元,国海证券济南历山路营业部卖出7307万元。该营业部资金开始获利涌出。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3月1日深股通专用席位再度买入,买入金额7874万元,已连续三天买入。“山东帮”游资与“北上资金”对当下顺丰股价判断形成反差。

问题是近70倍市盈率的顺丰为何会引起“北上资金”的关注?有市场分析人士告诉经济观察报,“实际上真正北上资金很少。”

小流通盘助推

除资金热炒外,由借壳所带来的流通盘问题成了如今顺丰股价遭炒作的关键条件。

2016年2月,顺丰就开始计划进行A股IPO,但由于快递行业竞争对手“三通一达”已陆续登陆资本市场,随后其决定寻求借壳上市。2016年5月,顺丰控股借壳鼎泰新材一事正式启动,拟置入资产初步作价433亿元。

不过,由于重组新规影响,顺丰数度调整重组方案。7月26日,鼎泰新材公告了顺丰借壳上市的调整方案,顺丰将剥离旗下金融资产后上市。9月底,剥离所持中顺易和共赢基金的全部资产。在借壳方案获证监会有条件通过后,去年12月,王卫任上市公司总经理,鼎泰新材原管理层辞职,完成置出资产。

根据重组方案,鼎泰新材以资产置换及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方式,作价433亿元收购顺丰控股100%股权。通过上述交易,公司新增股份约39.50亿股,而交易前公司总股本仅为2.33亿股,交易后总股本规模扩大近17倍。据Wind数据显示,顺丰控股重组后实际流通股本约1.33亿股,对应实际流通市值约93.1亿元,仅占公司总市值约3.18%。

由于超40亿有限售条件股份目前无法上市流通,这为资金炒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据Wind统计显示,顺丰控股流通A股占总股本比例为3.179%,是目前两市占比最小的个股。除顺丰控股外,目前两市流通股不到总股本10%的个股还有9家,分别是中油资本、世纪游轮、建设银行、中国银河、新华文轩、供销大集、蓝思科技、韵达股份和华钰矿业。除了部分次新股外,资产注入、定增重组成为该现象(流通盘较小)的主要原因。在经过利好炒作后,资金获利出逃,短线股价回落,总市值也快速下降。此外随着非流通股解禁后,股价和总市值也大概率进一步回归到合理估值中。

从短线表现来看,从增发股份上市公告日起,1个月内有119次增发出现下跌,93次上涨,总体短线下跌概率要大幅高于上涨概率。其中下跌超过20%的有19次,占比近10%。部分期间大涨的个股,在资金炒作撤退后,也出现深度回调。因此像顺丰控股此类个股,增发股份上市后,若短线未在底部进场,高位追入的风险较大,后期大概率会出现回调。由于流通股极少,自然和小盘股一样容易暴涨暴跌,一旦回落,总市值回落也一样是迅速的。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告诉经济观察报,“现在市值已经超过2800亿,超过了深市原来的龙头万科,这也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它表明了现在新兴行业确实在向传统的行业发起挑战。甚至有人计算,现在顺丰的老板王卫和王健林之间可能就差两个涨停板了,再有两个涨停板就成中国首富了。当然,物流行业现在是一个新兴行业,应该说电商的繁荣催生了物流的发达。物流行业的发展前景还是不错的。”

回归基本面

除市场情绪外,应回归顺丰的基本面。

从业绩快报上来看,顺丰控股2016业绩还是颇为亮眼。2月22日,根据顺丰控股发布的2016年度业绩快报显示,2016年顺丰控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1.80亿元,扣除非经常损益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26.43亿元,超过其此前21.8亿元的承诺业绩。

国海证券分析师谭倩表示,差异化发展增强竞争力,具有先发优势。面对行业壁垒低、同质化竞争,顺丰积极寻求差异化发展。目前顺丰在其商务快件运输优势的基础上,通过“仓干配”、数据化服务、跨境电商、冷库投入、智能快递柜和航空基地的建设,积极布局中高端电商快递业务、国际快递业务、冷链运输业务和航空货运业务。暂不考虑配套融资带来的股本摊薄因素影响,预估公司2016 年-2018年EPS为1.01/0.86/1.07 元,对应PE 为40/47/38 倍。

谭倩认为,顺丰在航空货运布局具有寡头垄断地位。2003年,顺丰与扬子江快运航空有限公司签订合同,成为国内第一家用飞机运送快件的民营快递公司。2009年,顺丰航空设立,成为我国首家民营货运航空公司。自2009年开航以来,顺丰控股机队规模始终保持平稳增长,目前顺丰航空拥有34架自营全货机,15架外包波音737全货机,且顺丰控股规划三年后顺丰航空自有机队规模将超过50架。依托其全货机机队,顺丰控股构建了以深圳、杭州为双枢纽,每日开航航班超过3,800架次,开通国内外航空货物运输线路1382条,货物可覆盖香港、台北在内的30余个航空站点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不过,问题是目前顺丰的业绩和想象能否支撑现在顺丰的估值?出于估值和对快递行业持续景气的隐忧,杨德龙表示,“现在顺丰的市盈率也达到了60多倍,超过了创业板的平均市盈率,但它本身是在中小板上市的。这就说明大家对它的前景给了很高的期望。但是新股上市往往会炒过头,因此要防范追涨的风险。”

同时,“快递行业从某种程度上,算是一种人力密集型的一个服务行业。”杨德龙认为要注意快递行业的人力成本。

记者联系顺丰控股方面,顺丰控股方面称目前“公司快发年报了,之前不便发声接受采访。”

上述私募机构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中国快递行业估值过高,主要是由于中国互联网业务已经发展的差不多了,实体店开始了反击。在他看来,顺丰的合理估值在三十倍左右,中通此前公布的业绩大幅下跌,整个快递行业高增长期已经过去。

随着顺丰在A股一路高歌猛击,身处彼岸的中概股中通快递在2月28日开盘重挫,跌幅一度超过15%。2月27日,盘后中通快递发布2016年第四季财报,每股盈利不及市场预期。中通快递财报显示,每股收益为0.15美元,较分析师平均预期低0.01美元。营收为4.595亿美元,而分析师平均预期为4.5919亿美元。

管理层对2017年第一季营收做出了更保守的预期,主要原因是预计燃料和运输外包的成本将有所增长。摩根士丹利将中通的目标股价下调10%,将中通2017-2018年盈利的预期下调9%-10%。公司股价周二收跌11.5%。在财报电话会议上,在回答行业整合问题时,公司管理层认为中国整个快递业正在经历整合,未来将只剩下2-3家主要竞争者,其中最大者将占据至少1/4的市场份额。

除经历自身行业洗牌外,值得关注的是快递业所依存“上游”电商大佬的动态,阿里现在将目光重新投回线下。2月20日,阿里巴巴集团和百联集团在上海宣布达成战略合作,两大商业领军企业将基于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在全业态融合创新等六个领域展开全方位合作,为消费者提供随时随地多场景的新消费体验。而在2016年10月13日,马云在一封致股东的公开信中首次提出:电子商务本身也正在迅速成为一个旧的概念。未来30年,我们将会面临线上、线下、物流数据供应链相结合的新零售行业。现在无法直言的是,这种新零售的想法是否会在将来对基于电商发展的快递业造成冲击。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