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8月18日,有着“清华血统”芯片业公司在上交所上市。19个交易日内,发行价23.26元/股的兆易创新以183.79元/股的价格结束涨停之旅,凭借超过15万元的打新收益成为当年的“最赚钱新股”。在股民收获满满的同时,兆易创新随即宣告停牌筹划并购重组,借力资本市场谋求跨越式发展。对于当初为何选择在上交所上市,兆易创新董事长朱一明日前接受上证报记者专访时憧憬道:“希望公司能变成未来的沪市蓝筹股之一”。对这家在高科技细分领域已行进了12年的“长跑者”而言,或许“更美的风景”就在前面。
产学研衔接 清华的“得意门生”
“我们公司2005年刚成立时,国内的集成电路行业还处于非常初始的阶段。”作为兆易创新的创始人、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兼总经理的朱一明回忆,公司成立时的目标即深耕国内集成电路产业链,初期以提供知识产权的对外授权及数据库交付为主要业务。
“兆易创新的前身芯技佳易最早是在清华科技园成立的。”朱一明介绍道。据查,公司2005年成立时有两大股东,朱一明持股60%、启迪孵化器持股40%,目前担任兆易创新副董事长的罗茁的另一个身份正是启迪孵化器的董事。不得不提的是,启迪孵化器的前身是北京清华科技园孵化器有限公司。
兆易创新与清华的关系并非仅此而已,公司众多高管均有清华大学的教育背景。朱一明告诉记者,公司由九人组成的董事会中,曾在清华大学就读过的多达八位。而且,公司独董王志华目前还是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另一独董陈武朝是清华经管学院副教授,董事李军则担任清华大学信息技术研究院院长一职。此外,以公司副董事长罗茁为例,除在“启迪系”相关公司中担任要职外,他还兼任创业板公司汉邦高科(48.440, 0.00, 0.00%)、三板公司德鑫物联、煦联得等多家公司的董事。公司董事周宁则为三板公司海鑫科金、华夏龙晖的董事。李军目前也是创业板公司绿盟科技(29.870, -0.29, -0.96%)、三板公司捷思锐等公司的董事。
成长三阶段 见证中国芯片产业发展
成立十余载,兆易创新的发展历程也是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缩影。“我们的发展可分为三个成长阶段:人才培养期、爆发性增长期、转型升级期。”朱一明总结道。
“公司2005年刚成立的时候,国内的芯片设计和集成电路相关产业均远落后于美国、日本等国。企业数量少、人才缺乏是当时整个产业的代名词,但国内市场的需求却非常强大。”朱一明坦言,他正是看上了国内集成电路产业的巨大潜力,从而创立了这家公司。
面对正处于襁褓中的国内集成电路产业,培养行业人才自然成了兆易创新彼时的首要任务。“除产品技术方面的研究外,公司在2006年至2007年的发展目标就是锻炼队伍。”朱一明认为,虽然缺乏行业人才给公司初期发展带来了一定困难,但好在当时国内部分大学已经开设集成电路的相关专业,从而保障了新鲜血液的供应。
两年的人才储备期后,朱一明决定将公司经营业务进一步拓展,即将原有的知识产权授权和数据库交付业务下沉到芯片产品的销售。“公司当时已经手握一系列存储器相关的核心IP产权,因此做出了进一步向产品方面延伸的决定。但受限于规模和资金,并不适宜去做门槛较高的大型存储器,由此我们选择了代码型闪存。”朱一明认为,我国当时已经具备代工能力,没有理由不加以利用。
“2008年至2010年是兆易创新爆发性成长的时期。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得集成电路业内的很多大公司因资金问题破产重组,我们也在那个时候与美国和日本的多家芯片公司开展了合作,大幅增厚了公司实力。”朱一明补充道。
随后,智能手机的全面爆发使兆易创新跨上了新的台阶。2011年起,公司的手机芯片业务得以爆发性增长。直至今日,应用于手机的存储类产品销售收入已占兆易创新全部营收的半壁江山。
“在这之后,公司又开启了新的产品线,也就是有物联网核心之称的单片机(MCU)业务。”朱一明介绍,MCU是电子产品的“大脑”,负责电子产品中数据的处理和运算。公司的MCU产品开始量产后,销售收入已由2013年的144.9万元增至2015年的1.27亿元,年均增长率超800%。
瞄准新蓝筹 兆易创新借力沪市平台
作为2016年沪市打新收益最高的新股,兆易创新在A股市场的首次亮相就给股民留下了深刻印象。而更值得一提的是,结束连续涨停后不久,兆易创新即进入了重大资产重组停牌程序,或许,“好戏”还在后面。
而记者梳理发现,从清华科技园“走出来”的上市公司此前几乎全部选择在深交所上市。其中,清华科技园首批入园企业中文在线(37.290, -0.23, -0.61%)、数码视讯(6.950, 0.00, 0.00%)、海兰信(38.520, 0.00, 0.00%)、天瑞仪器(9.660, -0.04, -0.41%)、第三批入园企业世纪瑞尔(9.970, 0.00, 0.00%)、第四批企业华宇软件(17.450, 0.00, 0.00%)均抱团在深市创业板。不过,同为首批入园企业的兆易创新却“不走寻常路”,选择了上交所。
“沪市的影响力比较强,尤其是在国际方面。虽然兆易创新的股本比起沪市大部分上市公司来说比较小,但是我们希望公司能变成未来的沪市蓝筹股之一。”朱一明解释道。
由于是A股市场的稀缺标的,兆易创新的上市历程也有些“与众不同”。兆易创新招股书透露,目前国内尚无与公司业务相同的上市公司,因此在同行业上市公司比较时仅能通过与业务模式相近的公司相比。朱一明回忆道:“由于集成电路和芯片行业在国内资本市场无对标企业,预审员当时在理解公司商业模式时遇到了较大挑战,相关人员也做了大量工作。”
对此,上交所有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上交所未来将进一步致力于打造多层级蓝筹股市场。截至2016年11月底,市值超过200亿元,属于经典蓝筹范畴的沪市公司共有279家,市值位于50亿至200亿之间的新兴蓝筹公司有717家,而市值在50亿元以下的潜力蓝筹数量也有157家。潜力蓝筹公司将成为上交所重点服务的对象。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