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又到明星基金经理创业时?洋姜的吃法及做法大全
2023-10-23 20:32  浏览:25

又一个总监级的明星基金经理离任。

宝盈基金日前公告,其权益投资部总经理、基金经理肖肖因个人原因离任。

肖肖和陈金伟管理的基金宝盈优势产业基金是去年混合类基金的第二名,在肖肖离任消息传出后,陈金伟将独立管理该基金。

关于肖肖的“下一站”,业内消息传的“有鼻子有眼”,大概率将去私募领域大展身手。

而这似乎是过去半年来的“热门答案”。

根据WIND资讯统计,今年以来,公告离职的知名基金经理超过44位,而且其中不乏大牌基金经理的名字,比如董承非、崔莹、肖肖等,此外,雷鸣、周应波等也曾出现在传言的名单中。

曾经一度没落的公转私通道,似乎又一下子热闹起来?

“一基一面”的肖肖

对部分投资者来说,宝盈基金肖肖的名字或许并不熟悉,甚至乍一看有化名的“意味”。但实际上,肖肖是一位出身哲学专业,投资颇有特点的资深“投研”。

公开信息显示,肖肖本科在人民大学哲学专业攻读,硕士专网北大光华学院攻读金融学。而后从2008年7月起先后任职于联合证券、民生证券、方正证券,担任研究员一职,主要覆盖行业包括房地产等。

2015年2月,肖肖加入宝盈基金一路升迁,从行业研究员做起,至研究部副总经理、基金经理,直至离任前担任投资部总经理。

五年之间从研究员做到投资部的负责人,肖肖肯定是有几把刷子的。

从投资组合看,肖肖没有和宝盈上一代明星基金经理的高集中度、押注行业风格的特点保持一致,相反显示出了行业上分散、选股上“逆向”、“偏价值”的一些特点。

这可以从他自己长期管理的宝盈鸿利收益的组合上可以看出(下图是宝盈鸿利去年四季报,来源,天天基金,下同)。

展开全文

但也或许是受制于风格,宝盈鸿利基金的收益过去两年并不突出。

但肖肖在宝盈涉足的另一些基金则表现非常突出,与陈金伟合作管理的宝盈优势产业,去年获得了100%的收益,后者以在新能源和制造业中重仓并高频换仓闻名。

此外,肖肖自己单独管理的宝盈新锐又呈现出一种与前两只基金不太一样的风格,该基金去年的业绩居于宝盈优势产业和宝盈鸿利之间,组合也肉眼可见的和上述两只基金存在差异。

“一基一面”(一个基金一个组合面貌),或许是哲学专业出身的肖肖,独特的能力圈。

追求“tenbeggar”的崔莹

崔莹是另一个值得提一下的离职基金经理。虽然他的能力和名气可能不如肖肖,但从实际业绩和掌握资金的能力角度,崔莹显然被低估了。

首先,崔莹是一个比较罕见的“全市场阶段”的选手,他独自长期管理的华安沪港深,在离任前的四年保持在大多时候排名前列,而且市场风格不顺时也能基本保持在中游。

这种能力在如今喜欢大开大合重仓出击的公募打法中,已经比较罕见了。

另外,崔莹表现出对大规模管理的较好的适应度,他离任前管理七只基金产品,合计180多亿资产,从组合表现看似乎也没有太多的拖累。

此外,崔莹尽管行业研究出身,但是显然是对配置策略高度重视的投资经理。他在此前的受访中,曾经提到深受威廉·欧奈尔的影响。

后者以CANSLIM选股法则闻名于市场,是典型的趋势投资的创始人。

这或许表明崔莹事实上在琢磨自己的市场面和基本面相融合的投资体系。

团队“后继有人”

崔莹和肖肖所在的公司都有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投资人才梯队的底子不错,后继的人才不少。

宝盈过去一年有陈金伟、张仲维等纷纷涌现。

而华安基金更不用说,和崔莹同一批的年轻基金经理有一批好手。刘畅畅、胡宜滨、盛骅等都已经大名在外。

投资管理永远是双刃剑。人才济济的团队,固然有更多机会让团队成员互相启发投资思想的火花。

但无疑也会让部分有雄心、业绩崛起的投资人才感到“针对性不强”,“束手束脚”””、或是“升迁通道不够宽广,而向外寻觅发展空间。

这就好像一个鱼塘,如果营养不好,固然是鱼类凋零,但如果大鱼多了,也会挤得慌。

“超脱淡泊”的董承非

在今年正式离开的明星基金经理中,董承非是名气最大的一个,也是离职原因最超脱的一个。

在有些业内观点看,他就是不太想在公募继续“待”了。

从名气上看,董承非近年在公募界已经业内最知名的价值派大佬,离任前,受托资产长期在500亿上下,而且因为他独特的风格,业内对于他的基金的业绩并没有对其他基金经理那么“苛刻”。

从行业地位看,身为业内最佳的权益投资平台之一的主管,董承非在公司内外都有很大的号召力,也应该有足够的尊重。

从他个人管理资产的规模和产生的管理费看,董承非在公募界也大概率是顶级薪资,堪称名利双收。

但他还是很坚定的走了,先在去年卸下所管理的基金,再于今年离职公募,并在日前加盟的老同事创立的私募基金,并且继续担任研究部负责人。

从职务上看和短期的收入上看,董承非可能都有所损失,留给这样行为的动机,似乎只能是,他的个人意愿。

无欲则刚,或许董承非确实对很多东西不那么在乎了,而对有些东西又格外在乎。

“公奔私”浪潮重回?

无论是寻求发展,抑或是对创业格外有热情,或者是更多的掌握个人生活事业的兴趣,或是其他原因。

这一轮的“公转私”的浪潮可能正在复苏。

除了上述人员外,今年已曝光的信息显示,包括宝盈基金前基金经理张小仁、华泰资管公募业务前高管熊志勇、中欧基金前高管沈洋、民生基金前高管马家保、信诚基金原基金经理聂炜和中海基金原投资经理曾秀娟、新华基金前高管焦东伟等人,都已准备自立门户创立私募公司。

或许这个势头远远低于2007年至2008年那一轮初代奔私,甚至也没有达到2014、2015年的次高峰的势头,但毫无疑问是比前两年“大型公募一枝独秀”的人才选择趋势是大不相同。

这会把行业引向何处,还需观察。

不过,“公奔私”的热潮,或许也只是基金经理对个人前程的选择,后市行情的发展,以及奔私后产品的业绩,都只能由市场和时间验证。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