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提振内需!专家建议给弱势群体家庭发钱,“金额不能太低”亦真亦幻
2023-10-23 10:31  浏览:39

提振内需!专家建议给弱势群体家庭发钱,“金额不能太低”

余思毅

2022-02-14 18:35:06

来源: 时代财经

张斌对时代财经指出,2022年宏观经济的最突出压力是需求不足。

近日,财政部公布了2021年财政收支情况,全国超30万亿元收入。

经济持续稳定恢复以及企业营业收入,特别是大宗商品涨价带来的上游企业营业收入和利润增幅较高,带动财政收入增长。华创证券预计,一般公共预算账本中将有1.1万亿元去年的“剩钱”可花。

2月10日,央行公布了1月份的信贷、社融数据显示,企业融资状况得到改善,需求有所回升,但居民消费需求仍显偏弱。

“2022年宏观经济的最突出压力是需求不足。”2月13日,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张斌在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表示。

据时代财经了解,2月10日,张斌以及CF40研究部副主任、中国金融四十人研究院青年研究员朱鹤在“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公号上联合发布了提振内需的八点建议,其中包括“利率每次下调25个bp,持续下调直到实现就业目标和合意经济增速为止”“引入住房抵押贷款利率市场化竞争,减低居民债务负担,采用因城施策的暂时性交易税遏制个别城市房价过度上涨”“设立专项基金,补偿因疫情防控而受损的市场主体,支持其重新恢复经营”等看似难以施行,但又富有建设性的意见。

针对“对弱势群体家庭采取为期1年的暂时性收入补贴”,张斌指出,补贴金额不能太低,否则起不到帮助中低收入群体的作用,起不到提振消费的作用。

此外,目前,房地产企业存在过度负债风险,张斌建议试点房地产企业存量资产改造为保障房以化解风险。

张斌对时代财经称,允许改造为保障房对改善房地产企业资产负债表质量有帮助,也符合未来房地产市场政策调控方向,但目前还面临诸多政策上的限制,主要是和土地使用性质有关,涉及工业、商业和住宅用地转换的政策。他指出,决策部门需要尽快行动拿出解决方案。

展开全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提振内需,给弱势群体发放补贴

财政部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2539亿元,同比增长10.7%;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98024亿元,同比增长4.8%。跟年初预算报告相比,去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收约4800亿元,全国政府性基金收入超收约3500亿元。

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解读说,我国企业特别是上游企业营业收入和利润增幅较高,带动财政收入增长。

据悉,去年前11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38%,其中采矿业,石油、煤炭以及其他燃料加工,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等,利润增长都在1倍以上。

而在支出方面,财政部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46322亿元,同比增长0.3%。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13661亿元,同比下降3.7%。这两项支出增速均低于预算报告目标。

华创证券研究所所长助理、首席宏观分析师张瑜早前对媒体分析,一般公共预算账本中将有1.1万亿元去年的“剩钱”,具体包括,约0.5万亿元的超收收入,约0.2万亿元的缓税费收入,约0.4万亿元支出结余资金。

有“剩钱”可花,为财政政策发力“稳增长”加码。张斌对时代财经指出,2022年宏观经济的最突出压力是需求不足。政府增加支出,同时也为非政府部门提供了收入,对维护总需求稳定至关重要。

“需要花钱的地方很多,疫情期间对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补贴,对困难企业的帮扶以及帮助企业重新启动,基础设施建设等都可以增加支出。”张斌说道。

张斌提出,“对弱势群体家庭采取为期1年的暂时性收入补贴”。他认为,经济运行低迷时期,最先受损的是弱势群体家庭。针对低收入群体、老人和婴幼儿的暂时性补贴一举两得,不仅保障了民生,也有利于提振消费。

事实上,疫情期间,不少建议提到效法海外一些国家或地区给市民或是弱势群体发放补贴,而具体形式“以现金还是消费券?金额如何定?”曾引发讨论。

以香港为例,其曾多次向市民发放补贴。2020年,香港向每名合资格的18岁及以上香港永久性居民发放10000元,鼓励和带动本地消费;2021年,推行消费券计划,向每名合资格的18岁及以上香港永久性居民、新来港人士分期发放总额5000元的电子消费券。

张斌指出,香港的做法可做参考,但具体金额要政府根据需要来定,“补贴金额不能太低,否则起不到帮助中低收入群体的作用,起不到提振消费的作用。”

但如何避免补贴没有转化为消费,而成了储蓄?张斌对时代财经指出,补贴额度多了自然就能提振消费。至于建议补贴额度多高,张斌表示,“这只是一个方向,暂时缺乏数据支撑。”

“当前消费和投资增长动力都很弱,应对的方法是通过补贴和降低利率,改善居民和企业的资产负债表。账本上钱多了,利息负担少了,会增加消费支出和投资。”张斌进一步解释道。

持续降息,采取宽松货币政策

在提振建议中,有一个宽松的建议比较“夺眼球”。张斌建议,利率每次下调25个bp,持续下调直到实现就业目标和合意经济增速为止。通过明确的利率调整轨迹向市场表明稳增长的决心和路径。

在张斌看来,利率政策推动需求增长有三个优点:一是利率政策通过降低债务成本提高资产估值,强化资产负债表等渠道实现信用扩张,这是通过挖掘市场自身力量提高投资和消费支出水平;二是引导市场预期,促进市场微观主体与政策形成稳增长的合力;三是利率政策可以灵活及时调节,政策后遗症小。

张斌以美国为例,“从发达国家的实践看,美国和欧元区在大幅降低利率之后,都逐渐实现了就业和经济增长目标,”但是,如果利率持续下调直到实现就业目标,那应该下调多少次?如何防止出现美国当下高通胀的局面?

“需要多少次降息,要边走边看,关键是目标和路径要明确,让市场看得到货币政策的方向,这样才能形成政策与市场的合力,用最低的政策成本实现目标。美国的通胀来自供给冲击和财政发钱,而不仅仅是货币政策宽松。”张斌对时代财经指出。

张斌进一步分析,中国目前面临的问题与美国恰恰相反,美国是需求过于旺盛和通胀压力,我国是需求不足和通胀偏低。

张斌认为,剔除个别供给冲击的影响后,我国通胀水平过低,对企业收入和就业都形成了很大压力。我国应该采取宽松货币政策,支持需求增长。

张斌在建议的开篇就提到,总需求管理政策需要新政策工具组合,才能在扩大内需的同时避免过去刺激政策的后遗症。

与之呼应,张斌在建议中指出,过去为应对2008年金融海啸时的“四万亿刺激政策”的主要教训,并不在于面对需求不足的时候采取刺激政策,而在于较少使用规范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工具,过度使用地方政府、国有企业和金融体系相互配合下的投资扩张。

在张斌看来,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金融系统性风险、杠杆比率快速上升等后遗症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这种刺激经济的方式。

有见及此,张斌提出“尽量减少平台公司从商业金融机构融资做基建的老办法”,通过财政贴息的新型债券和政策性金融贷款支持缺少收益的公益和准公益类基建投资。

据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去年11月2日发表的NIFD季报,2021年以来地产调控政策趋紧,众多房地产企业的资金压力持续上升,包括华夏幸福、四川蓝光、恒大集团、泛海控股和建业地产,相关债券违约规模将近600亿元,创历史新高。

张斌提出,“试点房地产企业存量资产改造为保障房,化解房地产企业过度负债风险。”事实上,这一建议很多专家都提过,曾被媒体认为是解决产生“鬼城”的重要举措,但施行起来,困难重重。

“应该看到房地产面临的不仅是短期流动性问题,还有整个资产负债表是否健康的问题。房地产企业资产方沉积了大量低收益资产,负债成本很高。”张斌对时代财经指出,在商品房销售高增长时期,资产负债表的压力不会不突出。如果商品房销售很难再回到高增长时代,房企的资产负债表压力持续凸现,威胁到房地产市场发展,也威胁到金融稳定。

张斌分析,允许改造为保障房对改善房地产企业资产负债表质量有帮助,也符合未来房地产市场政策调控方向,但目前还面临诸多政策上的限制。

“这些限制主要是和土地使用性质有关,涉及工业,商业和住宅用地转换。”因此,他建议决策部门需要尽快行动拿出解决方案。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chiding@time-weekly.com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