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评论员臧梦雅认为,“国潮”“新到店消费”受到年轻消费者大力追捧,其背后就是消费理念的不断更新升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展的求生欲望加速推进服务模式和项目的创新,实体门店也必须在转型升级中寻找突破口,而“国潮”正是不错的选择。
近年来,“国潮”时尚兴起。不少流行品牌与国潮IP合作,推出包装精美、设计精巧的联名产品和服务,同时还利用线上线下联动等推广形式,吸引用户到店“打卡”消费。
新鲜的到店“打卡”体验背后,是我国实体零售业渐渐走出低谷的身影。根据《2021中国到店消费新趋势洞察报告》显示,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去年到店消费市场规模稳步回升,伴随着新需求、新场景、新模式的演化,形成品牌升级、国潮兴起、仓储走红、策展社交、兴趣充电等5大新趋势,“新到店消费时代”正在到来。
经过多年的经济发展,我国加工、供应、营销、包装等各个环节都具备了让国产品牌暴发产品力的基础,这是“国潮”盛行的重要原因。而从消费者层面来看,“95后”“Z世代”等年轻群体往往愿意为“国潮”买单,他们普遍受过良好教育,物质基础优越,文化素养高,更加注重消费体验、产品品质,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更强,对本土品牌的认可度也更高,正在成为“新到店消费”的“生力军”。
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虽然线上购物给消费者带来了更大便利和更多选择,但到店消费获得的直观和切身体验仍是线上消费取代不了的。如今选择到店消费的人群,他们的购物体验需求不再局限于商品,而更为看中消费环境以及与亲朋相聚的情感需要。这也正是疫情考验之下,实体门店虽然经历了异常艰难的时刻,却依然能够赢得消费者青睐的原因。
应当看到,“国潮”“新到店消费”受到年轻消费者大力追捧,其背后就是消费理念的不断更新升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展的求生欲望加速推进服务模式和项目的创新,实体门店也必须在转型升级中寻找突破口,而“国潮”正是不错的选择。
也应看到,品牌追求与“国潮”融合,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功夫上。有的品牌以“国潮”为噱头来造势,有的品牌贴上“国风”“古风”标签,甚至直接照搬传统文化元素。这些“换汤不换药”的做法,或许会吸引消费者一时,但很可能会透支他们的消费热情。只有实力和内涵兼具,才有品牌“黏性”的保障。尤其是对于版权意识、个人信息保护意识更强的“新到店消费者”来说,一旦出现抄袭、照搬这些“雷点”,品牌很可能遭遇“见光死”,彻底失去信誉。要知道,保证产品和服务质量,是品牌发展永恒不变的秘籍。无论消费理念如何变化,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的基本要求不会改变。
随着我国人均国民收入的逐步提高,消费新业态、新动能持续涌现,实体经济规模进一步壮大。“到店消费”如何凭借“国潮”的东风,不断“修炼内功”,更好地适应居民消费的趋势性变化,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高质量、高性价比的购物场域,我们拭目以待。(中国经济网评论员 臧梦雅)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期待服装品牌站稳国潮风口
“云端过节”为释放内需潜力积蓄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