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寒假兴趣班迎涨价潮:体育课程领涨超60%,鸡娃家长不差钱男人的秘密电视剧剧情简介
2023-10-20 00:36  浏览:36

图源:视觉中国

各大教培巨头多地全面撤离的同时,城市里的少年宫和兴趣培训机构出现了越来越多家长的身影。

在“双减”政策落地后的第一个寒假,学科类培训全面收缩,非学科类培训则悄悄涨价。

时代财经在采访中发现,体育类培训项目成为当之无愧的黑马,涨价幅度超过60%。一些被市场需求倒逼的非学科类培训机构还没做好足够的准备,师资力量薄弱和教师薪资偏低,依然是禁锢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兴趣培训班成为真正的碎钞机,课时费涨价50元

临近假期,家长李萍每天接到的推销电话由曾经的学科类培训变成了兴趣班培训。“寒假前一个月就开始预热了,每天至少有三个电话轰炸。”

“涨价”成了这个寒假兴趣培训班的关键词。有家长赶在涨价的窗口期一口气续费了三年的课时,“让孩子上点兴趣班,总比假期在家打游戏好。”

在兴趣班涨价潮中,体育和舞蹈是典型代表。不过,涨价风波并没有影响招生的节奏,篮球教练王伟提前完成了寒假的招生计划。“从今年9月起,篮球培训的课时费由原来的70元涨到120元。另外为期一周的篮球冬令营也满员了。”

“太离谱了,上了两三年的足球培训班课时费从100元涨到160元。前一段时间是一周四节课到三节课的变相涨价。”刚准备给儿子续课的林静一时难以接受超过一半的涨价幅度。

学科类教育全面撤退后,兴趣培训正在成为家庭的下一个“超级碎钞机”。

起初,李萍对待兴趣班的态度是“广撒网”。由于女儿刚上小学一年级,还处于探索兴趣方向的阶段,过去半年,她一共试听了超过20家培训机构的课程,报名了6门兴趣培训课。

展开全文

网络流传的兴趣班选择指南 图源:网络

即便是二线城市,兴趣班的投入也是一项烧钱的工程。李萍向时代财经算了一笔帐,女儿当前每年兴趣班的投入超过2万元,占据家庭日常支出的20%。

经过长达半年的考察和试错,李萍回归了报班的冷静期,她决定给孩子的兴趣班列表做减法,将原有的课程压缩一半。“学科类培训都有系统的考核标准,兴趣班质量却没有直观的衡量尺度,给孩子找到很契合的兴趣班难度非常大。”李萍说道。

重庆家长吴女士每年在兴趣班的投入超过了10万元,孩子同时要上钢琴、舞蹈、书法和运动四大课程。在吴女士看来,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中产家庭为孩子的兴趣班投入通常在5万元以上。

“学科类的作业基本都在校内完成了,假期的时间可以一半交给兴趣班,一半让她合理安排,还能培养孩子时间管理的技能。”吴女士向时代财经表示。

周末、元旦不放假,兴趣班老师不再佛系

曾处于边缘地带的非学科类培训成为家长重点关注对象后,整个行业都在驶入快车道。

“校区负责人每天都在强调,不能错过这一批的增长点。”深圳美术老师黄薇感到招生氛围热烈到顶点,近一个月内,她每天都要打10个以上的电话,并且圈出即将课程到期的家长,和他们展开续课斡旋。

从去年国庆开始,培训机构的老师就很难申请到假期。“元旦期间也没有放假,要全身投入而且还没有加班补贴。”黄薇说道。

自从“双减”政策推行以来,上海某头部美术校区在职教师李娜就失去了周末双休的自由,如今她负责校区129个孩子的教学,课时安排接近饱和。而选择周末上课的学生比以往增加了30%,所有的老师都改成了单休,这是李娜入行以来经历的第一次大变动。

不过,培训机构的配置还没跟上市场需求,李娜负责的近20个学生都没有相应的助教老师。“不过家长还能接受,现在市面上正规的机构确实不多。”李娜说道。

但是,兴趣班涨价带来的红利并未表现在一线教师的收入上。“课时费平均涨了10元,但是老师的工资还是按照手下接管的学生规模来算,课时费的上涨对我们还没有影响。”黄薇说道,而且续课业绩的考核已经成为一项硬性指标。

对于这波涨价潮,某非学科培训机构创始人也对时代财报表达了无奈。在学科类培训面临强监管的环境下,非学科类培训也不可能在盲区范围内。“有些地区学校申请办学许可证增加了严格的管理细则,比如场地面积要200平米以上,相应的房租支出就会提高不少。此外,校区的消防以及设施设备都有了更加严格的要求。”

短暂春天,还是新风口?

天眼查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37万家艺术类培训相关企业,66万家体育运动类培训相关企业。“双减”政策发布以来,以上两类培训相关企业新增了3.3万余家,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99%。

时代财经发现,好未来、新东方两大昔日的教培巨头并不想错过寒假的窗口期,都上线了寒假素质教育的课程。其中,好未来人文美育体验课一期费用为980元,编程类系统课程的费用最高,一阶段的课程费用为2240元。

学而思网校上线的素养课 图源:APP截图

实际上,早在“双减”政策落地不久后,学而思网校就发布了素质教育课程图谱,将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细分为编程、音乐、财商、人工智能、美学、天文等二十余个品类。俞敏洪也于近期在社交平台上表示,去做更多为学生全面成长提供服务的项目,素质、素养、研学、营地教育等,同时决定加大在大学生市场和海外中文市场的投入。

不过,大型教培机构的转身并没有想象的容易,课程的布局也在大范围的摸索中。“毕竟之前只是边缘类业务,很难看到明朗的收益空间,而且现在谁也不能预测哪个细分领域可以跑出成绩。”学而思前员工向时代财经表示,素质教育的不确定性也让很多学科类教师拒绝冒险。

“虽然政策对文化课分数要求在降低,但也仅限于九年制义务教育,如果完全放任学科教育不管,中考的时候就会很被动。”吴女士向时代财经感叹道,“小升初对家长来说依然是头等大事,可能后续到了升学阶段会自动减少兴趣班的投入时间。”

教育投资人徐华对待素质教育依然比较谨慎。“素质教育主要是弥补校内课程的短板,让学生们得以全面发展,所以大量的非学科类培训需要和学校进行紧密的联动。”徐华向时代财经说道,“当前的素质教育企业在学员数量、营收、社会影响力以及课程专业度方面都还处于早期探索阶段,很难吸引投资人。”

(文中李萍、林静、黄薇、李娜均为化名)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