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涂颖浩 每经编辑:廖丹
近年来,“保险系”养老社区的不断涌现,在一众大型险企纷纷大手笔布局后,作为中小型公司的国华人寿也传来入局养老产业的消息。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1月10日,国华人寿上海普陀国际康养中心正式开工,项目总投入8亿元,预计在2024年上半年正式投入运营。该项目的开工,标志着国华人寿布局康养战略迈出关键性步伐。
当日,国华人寿董事长刘益谦为项目培土奠基并表示,积极布局健康养老事业是新时代赋予国华人寿的新使命。在“坚定转型发展,突出价值成长”的发展战略引领下,国华人寿将“金融保险+养老服务”作为践行社会责任、创新业务发展的重要方向,最终实现养老产业与金融产业的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近年来,泰康、太保等大型保险机构纷纷布局养老社区,作为“重资产”运营模式的市场后入者,国华人寿如何寻求差异化竞争?国华人寿康养事业部总经理谭超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时给出答案。
险企积极布局养老社区
中国银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9月末,共有10家保险机构投资47个养老社区项目,分布于北京、上海、海南、江苏、广东、安徽等东部沿海以及中部的20个省市区,床位数84155个。
作为较早布局养老产业的保险公司,泰康人寿从2007年开始探索养老社区,截至目前,已在全国布局了24个重点城市,9个社区实现开业运营。据了解,泰康人寿全部采用重资产模式自建,着力于发展大型CCRC养老社区,养老社区配备二级康复医院。
按照太保养老产业发展规划,计划在3-5年内首期投资100亿元,在全国重点城市打造“太保家园”系列高品质养老社区。据悉,太保已在7个城市落地8个太保家园养老社区建设项目。同时推进养老社区布局与保险主业的协同发展,打造“专属保险产品+高端养老社区+优质专业服务”的业务模式。
对于市场上“保险系”养老社区的发展态势,谭超指出:“在多年的市场观察和客户调研中,我们发现保险公司养老社区类的项目也在不断调整其商业模式——此前保险公司更多的城郊项目,也开始转向了城中心项目。”基于此观察,国华人寿入市思路是从城市核心区域进入。
根据国华人寿的康养布局规划,是以上海、武汉为起点,未来3-5年逐步形成东西南北中全国五大康养中心,打造国际康养中心、国际医养中心、高端照护中心三大产品线。其中,上海普陀国际康养中心项目为旗舰型养老社区,建成后将向社会提供269套活力公寓和100张护理床位。
“保险+养老”模式盈利可期
“鉴于城市核心区域项目的稀缺性,及周边人口密度大,老龄化程度高,预计项目三年左右入住率将达到90%以上。”谭超认为,深耕城市核心区域既符合自身发展规模特点,同时也能满足现在及未来养老需求客户的特点。截至2021年6月底,国华人寿总资产为2402.64亿元,净资产为282.86亿元。
为何选择“重资产”模式入局?谭超在受访时指出,重资产持有类的项目在服务持续性、保证用户入住权、保险资金回流等方面更具优势,是未来“保险+养老”的趋势所在。在其看来,作为一种市场上相对成熟的产品,目前养老社区对接产品的市场认可度较高,客户对于“保险+养老”理念认知逐渐清晰。
天风证券分析认为,养老社区单一主实现净盈利的难度大且需较长时间,目前险企投资养老社区投资的中期目标是实现运营盈利(EBITDA盈利),泰康申园、燕园EBITDA已转正。但“保单+养老社区”整体可实现净盈利,因为相关销售的保单带来的利差收入非常可观。相对于其他的养老社区投资者,保险公司投资养老社区的核心优势是依托保单盈利,从而支持对养老社区的高品质投入。
上述券商判断,未来养老社区形成规模优势且运营品质高的保险公司,将抢占养老产业(包括商业养老保险)的蓝海市场:一是促进大额保单销售,有助于高端客户经营;二是打通养老产业链上下游,增加盈利渠道;三是长期可获得稳定投资收益,穿越利率下降周期。
从负债端看,目前行业普遍采用“购买指定种类及金额的保险产品即可取得养老社区入住资格”的挂钩模式,面向高端客户,可以促进大单销售。谭超表示,目前行业内养老专属保险产品的商业逻辑差异不大,上海普陀国际康养中心项目对接的保险产品已报银保监会,待审批后将主要在银保等渠道销售。他还称,国华人寿目前正设计一些商业化的养老保险产品,希望与专属的养老保险相结合,推动养老第三支柱建设。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