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12月31日电 (张燕征)2021年接近尾声,回顾过去一年,每个人心中都感慨万千。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不少文旅企业主营业务暂停、营收骤降,甚至走向破产倒闭。不过,大部分文旅企业仍在坚持“自救”,推出直播带货、机票盲盒、红色旅游、消费零售等新业务。
资本市场上,航空、旅行社、酒店等文旅行业也在尝试“抱团取暖”。这一年,我们见证了海航破产重组、众信“抱团”凯撒、融创牵手华住……只不过有的重组成功,找到新东家“输血”,有的整合“告吹”,留下一个个孤单的背影。
航空最大破产重整案落地
回顾过去一年,没有客流量的小航司快坚持不住了,行业重整并购动作不断。1月,江苏艾方资产花7.71亿元人民币完成收购龙江航空98%股权;4月,吉祥航空宣布向九元航空增资8亿元,获其1.46%股权;同是4月,中信海直公告花1.03亿元收购华夏九州通用航空51%股权;7月,中国飞机租赁附属公司拟以205.17万美元出售ARG已发行股份的7.8%及股东贷款;10月,印度塔塔集团称将花27亿美元收购印度航空公司部分股权。
上述航空公司重组项目有的还处于董事会议案阶段,有的已完成收购。然而,要提到目前全球最大规模破产重整的航空公司,非海航集团莫属。同时,海航集团重整事件也是国内目前重整资产与负债规模最大的上市公司重整案件。
展开全文机场资料图 中新经纬 张燕征 摄
1月29日,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发出《通知书》,相关债权人因海航集团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申请法院对海航集团破产重整。3月13日,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依法裁定对海航集团等321家公司进行实质合并重整。10月23日,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公布核查通过,海航集团破产重整正式落幕。
按照重整计划,海航将重整拆分为四个完全独立运营的板块,分别为航空板块、机场板块、金融板块、商业及其他板块,彼此相互完全独立,各自由新的实控人股东带领前行。12月8日,以海航控股为主的航空板块,实控权正式移交至辽宁方大集团实业有限公司;12月24日,以海航基础为主的机场板块,实控权正式移交至海南省发展控股有限公司。
资深民航专家綦琦对中新经纬指出,2021年,在疫情常态化的影响下,不少航司资金链紧张、资产处置困难,航司为了寻求新的发展生机,破产或被收并购都是度过危机的方法之一,而对于资金充裕的企业来说,此时也是占领市场份额的好机会。“破产的海航拥有多个航空牌照,属于稀缺资源,而辽宁方大的主要能力是参与企业重组。从这个逻辑来看,辽宁方大相当于在低位拿到了航空牌照资产,是一种长远的投资行为。”
在綦琦看来,2022年航空业的发展跟全球的疫情防控形势密切相关,无论是国内外航司,收并购或将成为行业常态。另外,疫情风险也对航空业的发展敲响了警钟,产业升级和资产处理对于后疫情时代的企业发展来说至关重要。“对于我国民航高质量发展而言,民航产业化将是重要抓手。做足、做好、做精‘民航+’将是中国民航从疫情阴霾下崛起的必由之路。”
旅行社合并“告吹”
在各地限制出行的政策下,航空业的日子不好过,旅行社的日子更“难熬”。实际上,今年以来,国内出现多点散发疫情,多地暂停跨省旅游。云南、江苏、内蒙古、北京、西安等16个省市地区陆续发布通知,暂停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经营跨省团队旅游及“机票+酒店”业务。如今,德尔塔、奥密克戎等变异毒株的出现,全面重启旅游业显得更加“遥遥无期”。
主打国内游的旅行社还可以“挺一挺”,而作为主打出境游的旅企只能暂停主营业务。据了解,出境旅游团组在2020年1月27日起停止发团,截至目前,出境游业务已被关停近两年。2021年6月28日,凯撒旅业和众信旅游双双发布公告称,凯撒旅业拟换股吸收合并众信旅游,交易金额为62.44亿元人民币。
不过,在宣布换股吸收合并后,双方并未有进一步的重组动作。12月6日,凯撒旅业发布公告称,交易双方终止了本次重组。也就是说,旅游圈围观了五个多月的重组案以终止收场。
众信旅游门店资料图 中新经纬 张燕征 摄
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相关旅游类公司重整并购事件并不少,但大多以失败结尾。12月,西安旅游宣布转让生态旅游公司51%股权及康养置业公司70%股权失败;8月,东胜旅游公告称终止1.29亿元收购振浩及一二三40%股权;6月,莱茵体育宣布定增收购成都文旅63.34%股权交易失败。
值得一提的是,景区及主题公园的并购成功案例不少。10月,海洋公园界的“一哥”海昌海洋公园宣布向私募基金出售旗下武汉、成都、天津和青岛4个主题公园项目100%股权及郑州在建主题公园项目66%的股权,交易对价65.3亿元。12月,海昌海洋公园公告称交易已顺利完成。
同是12月,祥源文化宣布定增收购百龙绿色、凤凰祥盛、黄龙洞旅游三家企业100%股权,齐云山80%股权及小岛科技100%股权,目前已获股东大会通过,交易金额17.31亿元;4月,白山国旅宣布完成收购小山生态48.98%股权、冰雪乐园40%股权。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研究院副教授吴丽云对中新经纬分析称,受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多发的影响,2022年出境游能否恢复仍无法判断,国内游受各地时有发生的跨省游熔断政策影响,仍在缓慢复苏中,当下旅行社面临人才流失、资金断裂等风险。此时行业内部进行重整并购,引入新的资本方,有利于增强抗风险能力和资金能力,保证企业能够生存下去。
“对于有资金实力的企业来说,现在是‘抄底’旅游企业的好时机,可通过增资入股、收购合并等方式拓展新版图。随着疫情逐渐好转,人们的疫苗接种率逐渐提高,旅游业终将会恢复到疫情之前的繁荣。”吴丽云称。
酒店业的“破茧新生”
疫情之下的酒店业,单体酒店大多难以维持运营,甚至破产。得益于国内疫情防控政策,如今全国大部分酒店已恢复了营业,不过近日西安等地仍有局部疫情,当地的酒店大多成为医护人员、被隔离人员的临时安置点。
回看今年以来酒店行业的并购动作:12月,金科服务拟斥资3.12亿元收购金科金辰酒店全部股权;大连德泰出售大连银帆宾馆48.59%股权,交易金额1.39亿元;11月,华天酒店转让长春华天100%股权,湘潭华天100%股权及相关债权,已获股东大会通过;7月,宜华健康完成转让杭州亲和源酒店100%股权;6月,江西长运挂牌转让瑞峰酒店100%股权……
今年5月24日,上市近两年的开元酒店正式从港交所退市。同日,曾创办了7天酒店和铂涛集团的郑南雁正式担任开元酒店集团执行董事长,成为开元酒店新的掌舵人。据此前公告披露,H股股东已通过由红杉中国作为主要出资方的要约方对公司提出的私有化及退市建议。
除了疫情影响,有的集团出于发展考虑,也会选择新的合作方。9月,融创官方宣布与万达酒店发展解约,要求提前终止由融创集团持有且由集团管理的21家酒店的酒店管理协议达成协议。一个月后,融创官微宣布,融创文旅计划将旗下西双版纳、广州、成都等11个城市的22家酒店授权至永乐华住进行管理,后者为华住集团与融创中国旗下融创文旅集团的合资公司。
景鉴智库创始人周鸣岐在接受中新经纬采访时表示,在疫情冲击下,利益驱使原有的合作关系断裂,促使新的合作关系形成。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中,酒店企业之间的收并购已成为常态,而行业整合的加速也将催生新的风口产业形成,为行业未来发展带来更大的机会。
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表示,受疫情影响,2021年全球旅游业已损失超过2万亿美元的收入,成为受挫最严重的行业之一。据统计,2021年全球国际游客总人次比2019年减少70%至75%,与2020年的情况大致相同。新冠疫情暴发前,2019年全球国际游客总人次为15亿,旅游业约占世界国内生产总值(GWP)的10%。
对于2022年全球旅游业的发展,该组织表示,“尽管近来(旅游业)有改善迹象,但是世界各地疫苗接种率不均衡、新毒株(德尔塔、奥密克戎)出现等因素,可能冲击本就脆弱而缓慢的复苏进程。”(中新经纬APP)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中新经纬(jwview)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