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汽车人】“中概股”退市:转型或边缘化书签制作方法图片
2023-10-14 20:25  浏览:50

大国角力使很多行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美上市的“中概股”正处在这个风口浪尖之中。

文 /《汽车人》张恒

2021年以来,“中概股”持续走弱。

截至12月16日,在美上市的阿里巴巴已累计下跌47.3%,市值蒸发近3000亿美元。此外,拼多多累计下跌66.7%、滴滴累计下跌56.6%、汽车之家累计下跌70.2%、腾讯音乐累计下跌66.9%、百度累计下跌34.6%、蔚来累计下跌36.8%。

今年“中概股”的跌势几乎将2020年的涨幅全部抵消掉,还有之过无不及。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果要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大国角力的牺牲品。

回归A股还是港股?

最近一次的破位下跌,就在美当地时间12月2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通过了《外国公司问责法案》修正案,要求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必须披露其所有权结构和审计细节,即使信息是来自相关外国司法辖区。

同日,滴滴公告将从纽交所退市。

展开全文

消息传来,在美上市的300多家、累计市值达10万亿人民币的“中概股”将受到影响。

所以“中概股“的出路,要么回归A股或港股,要么上市公司私有化。

安永近期发布研究报告,预计2022年全年将有100-120家公司来港IPO,港股IPO融资规模有望超3500亿港元,有机会再次进入全球前三。报告显示,今年A股IPO数量和集资额双双创历史新高,中国内地和香港仍是全球IPO活动的重要地区,大中华区IPO数量和集资额分别占全球的25%和28%。

从规模来看,截至12月16日,“中概股”300余家企业中,市值100亿美元以上的共有24家,市值10亿美元以上的有76家,还有近145家企业市值不足1亿美元,典型的幂律分布状态。

“中概股”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有外资股东的,另一种是没有外资股东的。

有外资股东的企业,上市目的之一就是变现美元。如果“中概股”全部从美国退市并回归A股或港股,有外资背景的企业应会选择在港股上市,因为香港没有外汇管制,也是最大离岸人民币交易中心;而没有外汇变现需求的企业则更灵活,回归A股和港股均可,考虑到流动性溢价,A股应该更好。

300多家“中概股”中,近半数的企业市值只有1亿多美元甚至1亿美元都不到,由于它们实力有限,在美退市后,短期内可能不会重新上市。

人们口中的“中概股”,多指大家耳熟能详的那些知名互联网企业。这些曾经风光无限的互联网企业,如今走到了“诸神的黄昏”。近年来,它们股价持续走低。回想一年多前疫情爆发初期,互联网企业还是最受资本追捧的,今天却被快速边缘化,可以说是中美两国之间角力的“牺牲品”。

市值靠前的“中概股”当中,除了互联网公司,还有很多国有企业或民营企业,包括中石油、中石化、中国人寿、百济神州、中通快递、百胜中国、中国联通、陆金所、南方航空、中国铝业、华能电力等。其中,很多国企背景的企业已经在A股上市。

它们属于在美股中表现还不错的一批,年初至今,中石油累计上涨53.5%、中石化累计上涨13.2%、华能电力累计上涨80.8%、中国铝业累计上涨45.5%。

从股价表现看,这些传统国企受“中概股”风波影响较小。如中石油和中石化,当前的股价均在历史最高区间一线。显然,《外国公司问责法案》对它们影响有限,它们多数已经在A股上市,如今在美股挂牌的重要性对它们来说已经十分有限,大型国有企业融资从来都不是难事。

而需要融资的企业,尤其是互联网企业多数会选择退市后回归港股,但将碰到几个难题:

首先,中国监管层已经不允许像支付宝、京东金融、陆金所这样的以金融业务为主的企业上市了。

其次,监管要求有100万用户数据的企业赴国外上市必须接受审核,虽然没说完全不允许,但难度也今非昔比了。

再次,是港股的流动性问题。港股市场的日均成交量在1300亿港元左右,A股的日均成交量在10000亿人民币左右,而美股的日均成交量在5000-6000亿美元左右。也就是说,A股的成交量比港股大了10倍,美股的成交量比港股大了20-30倍。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这就是江河与湖海的差别。从海里回到河里,环境肯定是截然不同。

互联网企业市值都比较大,本来就流动性偏紧的港股市场,还能容纳下多少巨轮?

但现实是,多数市值靠前的“中概”互联网企业已经回归港股市场。目前“中概股”市值最靠前的10家企业中,有7家已经在A股或H股上市,仅在美股上市的只有拼多多和蔚来两家企业。

李小加担任港交所总裁期间,一直致力于推进中国互联网企业在港股上市。如今李小加的愿望也算是实现了,阿里巴巴、京东、网易、百度、小鹏汽车、理想汽车都在近期登陆了港交所。

但事与愿违的是,伴随本轮“中概股”回归潮,港股的表现并没有变好。恒生指数不但从2021年2月开始出现了单边回调的走势,成交量也变得愈发低迷。

在香港恒生指数、国企指数和恒生科技指数中,在港、美两地同时上市的标的权重已经分别超过10%、12%和25%。已在港交所二次上市的公司中,交易高度集中在几家头部互联网公司,如阿里巴巴、京东、网易和百度,日均交易量占比达到了86%。也就是说,不是头部企业,根本就没什么交易。股票市场本来就“内卷”得厉害,港股则更“卷”。

此外,在香港上市的估值远不能和在美国上市相比。事实上,同时在A股和H股两地上市的企业,大部分H股的市值都要比A股低,有些甚至连一半都不到。监管趋严、估值缩水和上市以后流动性的问题,必然大大降低投资者的回报预期,风险投资对互联网公司的投资热情和兴趣将会大幅降低。

政策的不确定性

最重要的还是来自政策的不确定性风险。比如“教育双减”直接使新东方、好未来这些企业存在的基础商业逻辑瞬间不复存在。好未来股价从90多美元一口气跌到了4美元,市值缩水达到了95%。腾讯音乐因音乐版权的反垄断新政,股价也从32美元跌到了6美元,市值仅剩下五分之一。

滴滴就更不用说了,因为涉及“网络安全”,全部应用下架,调查组直接进入。当然,这也是滴滴必须退出美股的另一大原因。

与此同时,“中概股”中也有一些表现坚挺的企业,如造车新势力代表“蔚小理”。2021年4月至今,蔚来的股价走出了一个相当平稳的箱体震荡,股价基本保持在了35美元上下左右浮动,而小鹏汽车和理想汽车的同期股价表现甚至还更好一些。

虽然同样受两国监管政策影响,但相较于互联网企业,“蔚小理”同期的股价明显要坚韧得多。

上周,理想汽车和小鹏汽车港股市值均创出上市以来的新高。理想汽车最高触及到了145港元,小鹏汽车最高触及到了220港元,两家企业目前的市场表现均明显高于其发行价。

同样,汽车行业的垂直媒体汽车之家,近10个月的股价有9个月是下跌的,不到一年时间,股价从146美元跌到了29美元,跌幅达80%。互联网公司和制造业公司如今的差别就这么大。

当然,这反映了当下的资本偏好。中国经济正在走向“脱虚向实”,而资金是跟着政策走的,互联网企业已经不再占据舞台的中央,高端制造和绿色经济才是中国的未来。

所以,“中概股”包括港股市场的命运,要时刻准备好遭受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风险。尤其是大国博弈的敏感期,一旦站错了队就可能沦为炮灰。中国监管政策的变动,随时可能根本性地改变这些公司的商业模式。

现在被看好的,是在被卡脖子的领域中承担大国战略重任的企业。宁德时代从2018年A股上市至今,三年时间上涨了20倍,市值达到了1.6万亿元。“蔚小理”作为“中概股”,在这一轮激烈的风浪中表现更为坚挺,无论在美股还是港股都没有被边缘化。

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寻求向实体经济、向制造业转型,而新能源汽车和智能驾驶是其中最热门方向。

总结来说,互联网企业的创业和融资将越来越难,至少要等到中美关系出现实质性的转折。而高端制造和绿色经济将成为中国的发展方向,新能源汽车就是其中的代表产业。【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传媒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