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解读丨宏观政策实施要加强协同女生送男生围巾
2023-10-13 20:31  浏览:27

■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刘慧

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但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因此,在政策定调上强调“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并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各方面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如何实现“稳中求进”?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面对当前经济形势,宏观政策强调稳健有效,“单兵突进”的效果空间越用越窄,应打开多部门协同的空间,切实提升国家治理的协同效果。

图片来源:新华社

保证支出强度

强化积极财政政策预期

“宏观形势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是2021年经济数据走势的直观反映,一季度经济增长18%以上,二季度接近8%,三季度只有4.9%,逐季下降,降幅超出预期,可以看出压力非同一般。”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财政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赵福昌对本报记者表示,市场机制因素叠加大宗商品涨价,PPI大幅上涨而CPI相对稳定,产业链上中下游结构性问题日益突出,处在中下游的中小微企业格外值得关注。

展开全文

赵福昌表示,面对当前形势,宏观政策强调稳健有效,财政政策把握的要点内涵相对丰富,总量上要稳健有效,突出精准性和可持续性。精准性体现在财政紧平衡下政策空间的有限性约束。可持续性是对有效的要求,既要突出政策短期救急,也要强调政策效果的中长期可持续,避免过于依赖短期化的对策措施,同时兼顾代内、代际之间的平衡性,不能只顾眼前,不顾长远,更要避免“饮鸩止渴”的举措。

在赵福昌看来,要保证财政支出强度。要出台新的减税政策。基础设施支出要适度超前,持续过紧日子,严格财政纪律,坚决杜绝隐形债务增加,顾及财政可持续性和财政风险防控。在结构性上,投资要突出有效性,包括传统的老基建,但是更突出智慧城市、新经济要求的新基建。在政策发力上,要突出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制造业、风险化解等的支持力度。在支出结构上,要强化过紧日子,提升支出效率和效益,切实提升绩效。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对本报记者表示,预计2022年经济政策将适当发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尤其是明年一季度。财政政策保证支出强度,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进一步强化积极财政政策的预期。随着经济体量的不断壮大,财政积极发力的规模将随之增长。预计财政赤字规模将小幅增长,赤字率保持3%左右。考虑到地方土地出让收入的增长压力,预计地方政府的专项债规模将增长到4万亿元以上,总体财政将保持支出强度不减弱。适度超前的投资也要求财政加快支出进度,符合会议对财政政策的要求。

华创证券研究所首席宏观分析师张瑜对本报记者表示,此次会议财政政策加码明确,收入端有新的减税降费,支出端有明确的发力要求,新基建、城市圈、“十四五”重大项目等或将是方向。但也强调,财经纪律、隐性债务坚决不松动。

宏观政策之间加强协同

当前政策实施的难点有哪些?赵福昌表示,“单兵突进”的效果空间越用越窄,多部门协同的空间如何打开,响应监管,考核政策如何回应性落实,切实提升国家治理的协同效果,会是一个难点。财政保证支出强度和新减税政策,与财政政策可持续性要求如何兼顾,是政策执行的难点。财政政策的效果,短期与长期的结果如何保障落实,不仅是财政部门的责任,更是业务部门的责任,如何形成和发挥部门合力,是落实政策的难点。

从深度上看,他认为,这是对国家治理各领域深度把握的要求,规律性认识不到位,行动上就难以到位。财政政策要求多目标的关系处理,比如专项债宏观目标与债务自求平衡目标的把握,如何建立内生的良性处理机制,在度上如何拿捏,也是其中的难点。

“要落实政策保障2022年经济增长,就要充分重视当前及2022年经济运行压力的严峻性,充分认识经济压力的结构性特点。”赵福昌称,宏观政策总量上要保持必要的力度。积极的财政政策要突出减税、增支、提绩效,统筹结余资金、赤字空间和优化结构提升效益,做好逆周期调节与跨周期调节的有机衔接,同时,切实做好宏观政策之间的协同配合。支出要注意补短板、提升支出效果。财政投资要注意适度超前性,着力稳经济、稳预期。财政政策要强化绩效管理,强化政府过紧日子,提升资金的绩效。做好稳经济与防风险的有机统筹,坚决杜绝地方隐性债务增长。

货币政策重点是结构性精准施策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诸建芳表示,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释放边际宽松信号。近期降准、降低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以及前期的碳减排支持工具、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等政策出台已经在释放货币政策边际宽松的信号,未来宽信用或将成为重点。

政策要提升政策实效,突出稳经济的结构性要求。赵福昌表示,货币政策总量宽松的政策已有所体现,重点是结构性地精准施策,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注意总量的宽松,加大稳经济力度。强化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和绿色发展等领域的支持,强化个体工商户贷款支持,强化区域战略的支持。投资要注意增加有效投资,加强智慧城市、5G和互联网等新基建投资。

张瑜表示,货币政策基调没有明显变化,但对实体经济的支持领域排序更加明显侧重小微企业。在这一轮稳增长、降准之上,降息可期。到目前为止,宽货币走在了宽信用之前。

任泽平团队表示,以央行12·6降准为标志,货币政策正式转向宽松,以支持新一轮稳增长。在经济面临新的下行压力下,要加大力度对冲经济下行压力,支持实体经济、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绿色经济、新基建,实现跨周期调节和高质量发展。

热点链接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丨余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基本特征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解读丨2022:中国经济念好“稳”字诀

●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看2022年政策方向的变与不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解读丨2022年就业:保市场主体 健全灵活就业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解读丨罗雨泽:持续扩大高水平开放,不断激活发展动力

监 制 丨 王辉 李丕光 王彧 刘卫民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曹 阳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http://www.cet.com.cn】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