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7年7月6日,时任安徽巡警学堂监督、光复会成员徐锡麟在安庆刺杀了庆亲王奕劻的女婿、安徽巡抚恩铭。徐锡麟在被捕后的次日慷慨赴死,受此案牵连,秋瑾被捕后于1907年7月15日遇害。而百余日之后,带头抓捕秋瑾的山阴县县令李钟岳却自缢身亡,这其中又有什么内情呢?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李钟岳其人。李钟岳是山东安丘人,在1898年的时候中了进士。由于李钟岳为人正直,不善于拍马溜须,后一直在浙江江山县代理县令职务,直到1907年的时候才扶正,调到山阴县当了个正式的县令,此时李钟岳已经52岁了。
李钟岳是一个具有良知的朝廷小官僚。他调任山阴县令后,非常仰慕当地大通学堂督办秋瑾的才识。李钟岳常常以秋瑾豪情满怀的诗句教育儿子。
徐锡麟安庆起义失败后,他创办的大通学堂也遭到清政府查封。徐锡麟创办大通学堂后,又以所捐道台的身份赴安徽任官职。临行之际,他委派王金发到上海,邀请秋瑾出任大通学堂督办,秋瑾欣然赴任,积极积蓄革命力量。
徐锡麟被害后,时任浙江巡抚张曾扬(此人是张之洞的同族侄曾孙)马上命绍兴知府贵福查封大通学堂,并缉拿秋瑾。由于学堂坐落在山阴,于是这个任务就落在了山阴县令李钟岳的头上,而此时李钟岳上任山阴县令才不到半年。
虽然李钟岳敬佩秋瑾的为人,对秋瑾心怀同情,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他也只有故意拖延时日,以便秋谨等人能乘机逃脱。大通学堂的大部人员已安全转移,可是秋瑾却豪言“为了革命成功,宁愿流血牺牲”,坚守学堂。
而李钟岳这边一直按兵不动,也引起上司贵福的不满。贵福怒斥李钟岳,如再拖延缉拿命令,即按合谋叛逆罪名严办李钟岳。李钟岳无奈,只得带领三百名新军赶赴大通学堂。李钟岳故意走在队伍的最前边,以免士兵开枪伤人。进入学堂后,秋瑾被捕,同时被捕的还有光复会成员程毅等人。
秋瑾被捕后,由贵福、李钟岳和会稽县令李瑞年连夜会审。秋瑾自信贵福手中并无实据,因此坚决否认进行反清活动。
李钟岳在暗中还是力所能及地保护着秋瑾。在秋瑾被抓的次日,贵福又指派李钟岳查抄秋瑾的娘家。李钟岳恐怕查出秋瑾反清的证据,所以查抄的时候,只做了做样子,草草了事。
在审讯中,李钟岳不忍心对秋瑾用刑。说是审讯,其实与会客谈话无异。贵福见这样审下去,也审不出个所以然来,所以他亲自跑到杭州,到浙江巡抚张曾扬处汇报案情,谎称秋瑾已认罪伏法。张曾扬信以为真,下令就地正法秋瑾。
贵福有了张曾扬的手谕,命令李钟岳马上处决秋瑾。李钟岳据理力争,称并未有实据,怎可定案?贵福称这是巡抚大人的命令,杀不杀你看着办吧!李钟岳见事已至此,已无法挽回,也想不出什么两全之策,心中极为苦恼。
7月15日凌晨三点,秋瑾提押至大堂,李钟岳泪流满面,恳请秋瑾谅解自己的苦衷。秋谨对李钟岳的一再保护也非常感激,并提出在她行刑时不要枭首、不要剥衣等请求。李钟岳含泪答应了她的请求。四时,李钟岳将秋瑾押至绍兴轩亭口,秋瑾慷慨就义。
秋瑾被害后,贵福又对李钟岳秋后算帐。他将李钟岳在秋瑾案中的种种消极怠慢表现都捅到了巡抚张曾扬那里,李钟岳马上被革职。
李钟岳在秋瑾死后,心志郁结,始终不能释怀。虽然秋瑾之死罪不在他,而他毕竟是具体的承办人。他是一个良知的人,每天都在经受着良心的谴责和拷问,几度不能偷生,但幸有家人发现,才幸免一死。但李钟岳去意已决,终于在1907年10月29日的时候,在家中自缢身亡,终年52岁。或许,死亡对于李钟岳来说,是最好的解脱,他备受煎熬的心灵终于得到永久的宁静。
李钟岳自缢后,各大报刊争相报道李钟岳之死。贵福与张曾扬受到民众的强烈谴责。贵福在绍兴知府任上干不下去了,就溜之大吉改任浙江海运局统办;张曾扬也因民怨极大,由浙江巡抚改任江苏巡抚。
1912年,秋瑾的鉴湖女侠祠在西子湖畔落成。为秋瑾负疚而死的李钟岳并没有被人们遗忘,他的牌位也被供奉在祠中,供后人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