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 孙艺真
“现阶段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3.0版’。国际和国内局势发生深刻变化,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要服务于新发展阶段,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10月22日,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理事长屠光绍在2021第三届外滩金融峰会上表示。
回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不同历史阶段,屠光绍认为2009年是重要的时间节点。
“我把1992-2009年称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1.0版’,即初步建立了建设框架;2009-2020年是‘2.0版’,国务院发布文件,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任务作出了具体的部署。”屠光绍说。
2009年4月,《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发布,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到2020年的战略目标、原则、要求、具体任务等做出完整部署。
“目前,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2.0版的阶段性战略任务已经基本完成。我们现在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3.0版。”屠光绍表示。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重磅落地;8月,上海市政府印发《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十四五”规划》,中央、地方的政策合力赋予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新使命、新要求。
屠光绍表示,站在“十四五”的新起点上,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要服务国内大循环,促进国际国内国际双循环。
在屠光绍看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应遵循两条发展主线:一是补短板,即需要更大力度、更深层次的的开放;二是要增创新优势。“纵观现在的国际金融体系和中国自身金融体系的发展,我们面临着新的赛道、新的任务,比如说绿色金融、金融科技。”屠光绍认为。
屠光绍表示,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应继续加大开放力度,他进一步阐释了深化开放的三个层面。
一是金融服务业的开放。屠光绍谈到,近几年上海金融服务业的开放正在加快推进。“尤其是这两年,不断有国际金融机构落户上海;特别是随着上海打造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全球的资产管理机构纷纷落户上海。”
二是市场的开放。屠光绍认为,上海的金融市场需要更大的开放力度。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应能够更好地配置国际资产,对国际上市公司进行定价和交易。
“不光要欢迎国外投资人到上海来进行资产配置,我们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任务,就是如何吸引更多的国际资产、国际上市公司到上海来,也就是我所说的‘国际板’。”屠光绍表示。
三是制度型开放。屠光绍认为,相对于机构开放、市场开放,制度型开放是更核心层面的开放,更具有基础性作用。
“制度型开放,就是要促进国内和国际金融市场制度更好地兼容,这必然需要中国更多地参与国际金融市场游戏规则的制定、国际标准的制定,从而实现国际国内在全球金融配置更好的深度的合作。”屠光绍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