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蓝字关注,不迷路~
日前,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国际清算银行(BIS)监管大型科技公司国际会议上发表讲话,分享了中国对大型科技公司的监管实践。
在讲话中,易纲介绍了金融科技的发展对金融行业的积极影响,包括降低金融服务成本,提升金融服务效率等。并重点指出金融科技的不断发展也给中国监管当局带来新挑战,包括无牌或超范围从事金融业务;支付业务存在违规行为;通过垄断地位开展不正当竞争;威胁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挑战传统银行业的经营模式和竞争力。
易纲表示,为了应对上述挑战,中国持续弥补监管制度的“短板”,陆续出台了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的措施。相关举措集中体现为以下三条监管实践:
一是金融作为特许行业,必须持牌经营。二是建立适当的防火墙,避免金融风险跨部门、跨行业传播。三是断开金融信息和商业信息之间的不当连接,防止“数据-网络效应-金融业务”的闭环效应产生垄断。
金融科技降低了金融服务成本
易纲表示,在技术进步的推动下,中国金融科技蓬勃发展。近年来,人工智能(A)、大数据(B)、云计算(C)、分布式记账(D)、电子商务(E)等新兴技术逐渐与金融业务深度融合,加速了金融创新,并催生出移动支付、网络信贷、智能投顾等新业态。中国有近10亿互联网用户,为金融科技运用奠定了基础。2019年,87%的中国消费者使用金融科技,2020年末,全球前20大平台公司中,中资企业已占据五席。
中国金融科技不断发展创新,降低了金融服务的成本。在大型科技公司推动下,中国移动支付快速发展,目前普及率已达86%。中国移动支付和网络支付费率均不超过0.6%,用户在利用电子支付工具收款时,还可以享受定制金融产品。
金融科技也提高了中国金融服务的效率。中国互联网平台公司创造性地在电子商务交易中提供担保,推动线上消费快速发展。运用大数据技术对用户“画像”,对违约概率的估计更加准确,在提升了融资效率的同时将违约概率维持在较低水平。
金融科技发展还有效助力普惠金融。中国大型科技公司在业务扩张过程中,客观上使偏远地区、中小企业和普通家庭获得了更多金融服务,提高了资金分配效率,促进了经济发展。在数字技术赋能下,可以实现审批、风控等信贷全流程的数字化、线上化,减少了对抵押物的依赖,较好满足了小微企业“少、频、急”的融资需求。
头部平台公司无牌或超范围从事金融业务
易纲指出,金融科技的不断发展也给中国监管当局带来了新挑战。
一是无牌或超范围从事金融业务。中国头部平台公司在开展电商、支付、搜索等各类服务时,获得用户的身份、账户、交易、消费、社交等海量信息,继而识别判断个人信用状况,以“助贷”名义与金融机构开展信贷业务合作,相当于未经许可开展个人征信业务。头部平台公司在同一个平台下提供理财、信贷、保险等金融服务,放大了金融风险的跨产品、跨市场传染的可能性。
二是支付业务存在违规行为。过去,中国平台公司下设的支付机构可分别与上百家商业银行连接并开立账户,带来结算最终性问题,甚至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部分平台公司违规将客户沉淀的备付金投资于多类金融资产。平台公司还在支付链路中嵌套“花呗”“借呗”等信贷业务,误导消费者。
展开全文点蓝字关注,不迷路~
日前,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国际清算银行(BIS)监管大型科技公司国际会议上发表讲话,分享了中国对大型科技公司的监管实践。
在讲话中,易纲介绍了金融科技的发展对金融行业的积极影响,包括降低金融服务成本,提升金融服务效率等。并重点指出金融科技的不断发展也给中国监管当局带来新挑战,包括无牌或超范围从事金融业务;支付业务存在违规行为;通过垄断地位开展不正当竞争;威胁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挑战传统银行业的经营模式和竞争力。
易纲表示,为了应对上述挑战,中国持续弥补监管制度的“短板”,陆续出台了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的措施。相关举措集中体现为以下三条监管实践:
一是金融作为特许行业,必须持牌经营。二是建立适当的防火墙,避免金融风险跨部门、跨行业传播。三是断开金融信息和商业信息之间的不当连接,防止“数据-网络效应-金融业务”的闭环效应产生垄断。
金融科技降低了金融服务成本
易纲表示,在技术进步的推动下,中国金融科技蓬勃发展。近年来,人工智能(A)、大数据(B)、云计算(C)、分布式记账(D)、电子商务(E)等新兴技术逐渐与金融业务深度融合,加速了金融创新,并催生出移动支付、网络信贷、智能投顾等新业态。中国有近10亿互联网用户,为金融科技运用奠定了基础。2019年,87%的中国消费者使用金融科技,2020年末,全球前20大平台公司中,中资企业已占据五席。
中国金融科技不断发展创新,降低了金融服务的成本。在大型科技公司推动下,中国移动支付快速发展,目前普及率已达86%。中国移动支付和网络支付费率均不超过0.6%,用户在利用电子支付工具收款时,还可以享受定制金融产品。
金融科技也提高了中国金融服务的效率。中国互联网平台公司创造性地在电子商务交易中提供担保,推动线上消费快速发展。运用大数据技术对用户“画像”,对违约概率的估计更加准确,在提升了融资效率的同时将违约概率维持在较低水平。
金融科技发展还有效助力普惠金融。中国大型科技公司在业务扩张过程中,客观上使偏远地区、中小企业和普通家庭获得了更多金融服务,提高了资金分配效率,促进了经济发展。在数字技术赋能下,可以实现审批、风控等信贷全流程的数字化、线上化,减少了对抵押物的依赖,较好满足了小微企业“少、频、急”的融资需求。
头部平台公司无牌或超范围从事金融业务
易纲指出,金融科技的不断发展也给中国监管当局带来了新挑战。
一是无牌或超范围从事金融业务。中国头部平台公司在开展电商、支付、搜索等各类服务时,获得用户的身份、账户、交易、消费、社交等海量信息,继而识别判断个人信用状况,以“助贷”名义与金融机构开展信贷业务合作,相当于未经许可开展个人征信业务。头部平台公司在同一个平台下提供理财、信贷、保险等金融服务,放大了金融风险的跨产品、跨市场传染的可能性。
二是支付业务存在违规行为。过去,中国平台公司下设的支付机构可分别与上百家商业银行连接并开立账户,带来结算最终性问题,甚至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部分平台公司违规将客户沉淀的备付金投资于多类金融资产。平台公司还在支付链路中嵌套“花呗”“借呗”等信贷业务,误导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