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员工能领40万港币,吉利的共同富裕才刚刚开始
汽车产业风云变幻的当下,提高获得感,才能留住人才,继而全面提高企业竞争力。
汽车产业风云变幻的当下,提高获得感,才能留住人才,继而全面提高企业竞争力。
文 | 《财经》记者 李皙寅
编辑 | 施智梁
四分之一的员工,人均或能领到40万港元。8月30日,吉利汽车(00175.HK)在港交所的一纸公告引发热议。
汽车产业急剧洗牌期间,车企和科技巨头们展开了挖角大战,人才的估值水涨船高,薪酬待遇本就是攻防战的焦点。
“普惠性是本次股份奖励计划的最大特点。”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金融与会计学教授芮萌对《财经》记者解释称,不同于传统中只针对高管的股权激励计划,本次覆盖人数多、金额较大,颇有阳光普照的感觉。
类似的举措才刚开始。《财经》记者独家获悉,本次从试点单位启动的创新激励机制,将逐步覆盖到整个吉利体系下各业务集团。吉利试图让所有员工不论岗位和级别,都能共创、共担、共享和共富。
对于持续深入国际化的企业,让员工共享公司发展红利,不但能激发员工活力,更有助于提升海外形象,有助于强化海外合作伙伴的认同感。
企业发展要考虑员工、产业链、社会共赢,已经成为时代潮流。全球头部企业正在更新商业共识,超越股东利益至上的过往原则,转而强调为客户创造价值、投资员工、支持工作的社社区,保护环境,同时维护股东利益。
不止是直观的福利待遇,通过对员工的培育赋能, 提升职业价值观,更是探究吉利样本背后真正的价值点。
普惠性的“大礼包”
展开全文“现在去吉利来得及不?”在吉利汽车公告后,《财经》记者所在的交流群里,几位车企员工彼此打趣。
8月30日,吉利汽车发布公告称,董事会通过了一项总额不超过3.5亿股的股份奖励计划,约占已发行股份总数的3.56%。
该计划向10884名被激励对象授予约1.67亿股股份,新授出股份发行价为每股面值0.02港元,总面值为334万港元。当日,吉利汽车港股报收26.90港元。据此,1.67亿股授出股份的市值约为44.9亿港元。
有分析机构认为,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在未来的四到五年内,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将占到汽车保有量的25%左右,人才缺口将达到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量级。
当然,解锁待遇需要达成条件,前后分四年获得股份。目标包括,到2025年,吉利汽车年销量达标300万辆;考核期内,产品市占率保持中国品牌第一等等。
2021年上半年,吉利汽车营收450.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30%;净利润24.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84%。吉利汽车(含领克品牌)上半年的总销量为63.02万辆,同比增长19%,完成了2021全年销量目标153万辆的41%。
为达目标,吉利汽车集团董事长、极氪智能科技CEO安聪慧表示,极氪汽车将承担65万辆的销量目标,计划到2025年在高端电动汽车市场占有率居全球前三。
极氪汽车业已展开股权奖励计划,通过预留及未来发行新极氪股份,向3393名被激励对象授出共计5656万股极氪股份。
吉利汽车相关人士告诉《财经》记者,两批股权奖励对象涵盖吉利汽车集团及关联公司的绩优人员,包含核心中、高管,稀缺技术、业务骨干,对业绩和未来发展有贡献的高潜年轻人才以及一线基层员工。
芮萌建议,对于长期持股的员工,按照持股时间,有关部门可按阶梯型设置兑现税额。此举不但造福员工,更有助提倡资本市场价值投资。
无独有偶,另一位民营汽车巨头长城汽车(02333.HK)于9月9日公告称,向557名激励对象授予合计3265.32万股限制性股票,并向8147名激励对象授予合计3亿份股票期权。
长城汽车半年报显示,公司有员工6.6万人,上述激励期权覆盖全公司13%的员工。同样,红包兑现也有条件,2021至2023年间,需要达到相应的销量及利润标准。
中国贸易促进委员会全国企业合规委员会专家丁继华告诉《财经》记者,普惠性的持股有利于增强员工的获得感,提升全员的职业尊严,增加员工的敬业精神,激发员工的创新与创业精神,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不过,就像郝景芳的小说里说的那样,在技术极速迭代的当下“车企折叠”变得越发寻常,不同梯队和批次的车企,受马太效应影响,差距越来越多。
有专家对《财经》记者坦言,这是好事儿,但大多数企业还难以做到。比如,国营车企做了不少尝试和探索,但体制机制上仍有束缚,没有形成非常完善的员工股权激励的方案,导致改革的进度整体较慢。
水涨船高的人才攻防战
“21世纪最贵的是什么?人才!”世纪初电影里的台词仍未过时,如何找到人才、留住人才,成为车企们面临的新挑战。
有分析机构认为,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在未来的四到五年内,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将占到汽车保有量的25%左右,人才缺口将达到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量级。
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对央视财经直言,造车这件事情,永远要在人上面花更多时间,去找人,找到最合适、最优秀的人。如今,各大汽车企业之间频频上演“抢人大战”,最直接的战术就是开出高薪,新型汽车人才薪资水平也由此不断高涨。
汽车人才正在享受身价的飙升。科锐国际(300662.SZ)发布的《2021汽车行业薪酬报告》,2021年汽车行业新能源汽车专业高精尖技术人才职位薪酬仍然保持20%左右的涨幅,其中智能驾驶仿真以及智能驾驶芯片开发相关人员薪资涨幅最高可达30%以上。
小鹏汽车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何小鹏表示,还将扩张研发团队。截至2021年二季度末,小鹏汽车的研发团队已经超过3000人,较年初增加约50%,预计到今年底将超过4500人。集度汽车计划将团队规模扩充至2500到3000人,理想汽车计划年内扩展2000人,小米更是从官宣造车开始就全面网罗各界人才。
《财经》记者在某招聘网站发现,对于3年-5年经验的高级智能座舱HMI设计师,小米汽车开出了最高6万/月,一年14个月薪水的工资。据了解,小米汽车的现金工资比市面上同岗位高出二到三成。
一位初创新造车公司招聘负责人告诉《财经》记者,伴随互联网巨头下场造车,汽车人才价格水涨船高,部分岗位应聘者手握多个意向待价而沽。
为此,越来越多的新造车企业,愿意在初创期开放期权,留住核心员工。某头部新造车企业,上市后,直接给予员工可在二级市场出售的股票。“谈薪水的时候,除了基本工资,每年有多少股票同样重要。”一位新入职的员工对《财经》记者说。
吉利控股集团相关人士告诉《财经》记者,该计划将通过试点单位启动创新激励机制,并逐步覆盖到各业务集团。
不少吉利员工内心中掀起了波澜。有吉利员工告诉《财经》记者,在新的奖励机制下,有同事在准备下沉到一线部门历练、淘金,自己也跃跃欲试;也有吉利员工表示,希望借助股权激励,更多惠及“老吉利人”,让自己的薪资增长速度追上被挖角的新员工。
据脉脉数据研究院制作的报告《新能源汽车人才启示录》显示,新能源汽车行业人才活跃度已经赶超“古典互联网”,求职意向很高。不过,新能源汽车虽然是经济热区,但人才的不安分程度也相对较高。
由于,转行的难度随着产业融合而减少,进入车企的互联网人不一定安心留在汽车行业。跨界引才已是常态,对于车企HR来说,与互联网科技巨头抢人需要新打法。
从引才到育才
高薪并非抢夺人才的制胜法宝,持续的发展潜力和良好的雇主口碑更为重要。
脉脉数据研究院赵文元建议,企业与员工之间要建立长期互利的雇佣关系,这种“长期”并非指雇佣年份的长短,而是基于更高质量、更充分的信息,引导雇佣双方从长期利益出发去做决策,实现共同利益最大化。
据《财经》记者了解,除了奖励股票。为了带动全产业链可持续发展,实现产业共富。自2017年以来,吉利控股集团为员工及家属配置了商业保险,个别基地建立了幼儿园,自建住宅等等,部分福利还惠及产业链的合作伙伴。
“中国汽车企业应该要实现从效率优先向公平优先转变。这样才可以与世界接轨。”今年6月,李书福在公开演讲中直言,要改善工作环境、通过培训提供进阶平台,让一线产业工人更有职业尊严感。
高级技师八零后吕义聪是吉利汽车的明星工人。高中毕业后,他从安徽农村到浙江台州打拼,练出了绝活,耳朵能分辨出40多种汽车异响,排查出2000种汽车故障,手机短号被戏称为“路桥公司道路救援号”。如今,他不但有了荣誉,获得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也在传递经验,吕义聪技能大师工作室成员,参加全国汽车装配工技能大赛预赛拿到了三等奖。
吉利有套人才森林理论,吉利控股集团人才经营中心总经理孙金方曾对《财经》记者介绍称,引入外部高端人才,给平台和资源,让他成为大樟树;同时培育潜力新人,让大樟树带动小树苗成长,从而形成不同的梯队序列,具有生命力的人才森林。
“吉利的优势在哪里?吉利凭什么跟其他汽车品牌竞争?我们跟别人不一样的,就是有强大的教育培训系统。” 李书福深谙人才的重要性,提倡终身学习。
从实习到副总裁都有对应课程。孙金方介绍称,通过将经营和培养业务重点结合起来,业务部门会一起制定课程、开发师资。2018至2020年,吉利汽车内部培训场次超过4.5万场,培训人次超过147万。
同时,吉利在民办学历教育领域也有大笔投入。如今,吉利在全国设立了十所院校,培养范围从中高职到研究生,累计培养逾15万名学生。七悦社会公益服务中心研究人员孙闻健告诉《财经》记者,不干等“搭便车”,而是直接造“便车”,培育人才利人利己,无论当时还是现在都颇有远见。
企业发展要考虑员工、产业链、社会共赢,已经成为时代潮流。全球头部企业正在更新商业共识,超越股东利益至上的过往原则,转而强调为客户创造价值、投资员工、支持工作的社社区,保护环境,同时维护股东利益。
在芮萌看来,对于谋求国际化企业,与上述理念接轨,不但有助于企业形象,更有助于提高海外合作伙伴的内心认同感,降低协作成本。
本文原载于《财经》杂志2021年9月13日"汽车与出行"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