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标准化转型共识下 信托公司该这么干!黑色星期天中文歌词
2023-09-08 10:49  浏览:35
1月26日,记者从用益金融信托研究院处获悉,1月18日至1月24日这一周,集合信托成立市场继续回暖,募集规模有较大程度回升。  不过,从近两周的情况来看,金融类信托产品的募集情况则有所降温。记者注意到,在2020年下半年,该类产品曾迎来一定程度的“爆发”。  那么,在2021年金融类信托产品的“火热”能否延续?融资类业务的红利又是否正在逐渐消失?  募集回归正常水平  用益金融信托研究院数据显示,上周共有231款集合信托产品成立,环比增加8.45%;募集资金184.39亿元,环比增加43.15%。  用益信托研究员喻智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上周集合信托产品募集情况继续保持快速回暖的态势可能有一定偶然性因素,但总体来看,可以说集合信托产品的募集已经回归正常水平。  不过,喻智也指出,短期内金融类产品募集情况相较于2020年下半年的火爆已有所降温,这既有信托产品在标品业务的劣势和信托投资者接受度方面的问题,也可能有近期股市火爆导致资金分流的因素。  发行市场方面,上周集合信托市场行情略显平淡,产品发行数量小幅增加。具体来看,上周共39家信托公司发行集合信托产品253款,环比增加3.27%;发行规模364.89亿元,环比减少1.44%。  各类产品发行更加均衡。从投向来看,上周金融、房地产、基础产业类产品发行呈鼎立之势,发行规模分别为116.4亿元、116.66亿元和97.85亿元。  收益率方面,上周成立的集合信托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继续上行,为7.27%,环比增加0.18个百分点;集合产品周平均期限为1.84年,环比增加0.04年。  标品业务怎么做  在行业已经达成标准化转型共识的基础上,未来信托公司在产品线上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化呢?  从上周的情况看,产品结构调整方面,标品业务中浮动型产品比重增加,传统非标中房地产业务转向股权投资趋势明显,而固收类产品比重的下滑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体平均预期收益率走势。  在资管新规统一资管产品监管标准、打破刚兑、要求资管产品实行净值化管理的背景下,信托公司亟待进一步提升大类资产配置的专业管理能力,构建核心竞争优势。可以说,逐步打造和丰富标准化投资产品线对信托公司下一步转型发展至关重要。  某华东地区信托公司资本市场部相关人士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战略上信托公司应在传统融资类业务发展的基础上加大对资本市场投资类业务的布局,扩展能力圈,将非标的投资优势向债券及权益等领域进行适度延伸。  具体来看,包括围绕资本市场挖掘“固定+浮动”类资产,打造“固收+”的产品线等。  “从业内数据来看,固收类的标准化产品是目前信托公司开展主动管理类投资业务的主流,已有几家信托公司做的较大且该类业务已产生规模效应。”该人士进一步指出,长远来看,自建团队做标准化固收业务还是大有可为的。  “而对于权益类和混合类TOF/FOF主动管理类业务,信托公司则起步较晚,主要是以前开展类似阳光私募等证券通道业务规模较大的信托公司,在与各家私募管理人长期合作的基础上逐步从通道向主动管理类转型。”该人士进一步指出。  融资类信托红利已尽?  在标品业务成为信托公司布局重点的同时,也有融资类信托红利将尽的观点出现。  某不愿具名的信托从业人士林峰(化名)告诉记者,在监管部门要求信托公司压降融资类业务规模的背景下,该类业务的新增规模受到严格限制。  “目前市场上大部分信托公司均在持续进行一定程度的规模压降。”该人士进一步指出,从去年四季度各公司展业动态来看,信托规模依然会处于持续下降的趋势。  云南信托研究发展部总经理王和俊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标品业务规模的行业占比约为12.78%。  王和俊进一步指出,一方面可以看到资管新规及相关配套细则鼓励信托发展标品业务;另一方面也需要注意,标品业务费率在持续走低,规模增加比较快的标品业务板块目前还难以构成收入支撑。  林峰也告诉记者,目前信托公司转型存在的难点之一是,部分拟转型方向已成为“红海”领域,如果之前没有投入,信托公司此时进入能分到多少羹还不确定。  此外,记者注意到,近期有业内人士讨论认为,在标品业务方面的政策平等化对信托公司的顺利转型至关重要,希望能尽快拉齐信托机构与其他资管机构的监管标准。而目前看来,信托机构以买方投顾身份介入的模式,或许可以探索出一条特色化道路。(文章来源:国际金融报)
发表评论
0评